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贵州大松山墓群:千余墓坑回填保护工作正式启动

更新:2023-7-25 09:29|编辑:杨广剥|浏览:392|评论: 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摘要:  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是2022年取得重大影响的一次考古工作,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短短半年,共发掘从两晋南朝至宋明时期,延续近1400年的2192座墓葬,出土4000余件套文物,是贵州考古史上发掘 ...
  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是2022年取得重大影响的一次考古工作,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短短半年,共发掘从两晋南朝至宋明时期,延续近1400年的2192座墓葬,出土4000余件套文物,是贵州考古史上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群。

  作为在城市建设中的重大考古发现,在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将所有出土文物全部转移至库房保护之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松山墓群考古后续的保护、展示工作,也迅速提上日程。

  大松山墓群启动回填保护工作。应腾 摄

  “由于考古现场的特殊性,对石室墓和土坑墓进行回填保护是一种必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室主任、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现场负责人之一胡昌国告诉记者,墓葬经过考古发掘后,长期裸露在外会进入失水的阶段,并引起收缩开裂。外加雨水高温,植被生长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侵蚀,也会给墓葬带来更大破坏,为此,启动对墓葬进行整体性保护,是目前大松山墓葬群最为紧要的工作。

  “回填工作大致分为加固、回填、标识三部分,包括植被清除、铺设粗布、铺设沙土、发掘区回填、植被种植等多道程序。”胡昌国说,整个墓群的回填工期大概需要50天左右。

  “对大松山墓群的本体保护,我们制定了保护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完成回填后,这块区域将建考古遗址公园,将以敞开式的保护展示利用方式,展现遗址庞大的规模、形成过程以及近1400年的发展脉络,将会成为贵安新区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IP,为新区的个性发展,提供最佳身份证明和难以替代的文化能量。”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说,在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中,将通过整体景观布局展现两晋至明代千余座墓群,让游客以一眼千年的古今“穿越”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

  同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将依托大松山遗址,建设贵州省考古标本库房和考古博物馆。大松山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

  目前,大松山墓群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发掘资料的后期整理阶段,出土的数千件文物正在进行室内清理、修复、绘图及整理研究中。而遗址出土的文物,也将在考古博物馆中与观众见面。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省内资讯

贵州大松山墓群:千余墓坑回填保护工作正式启动

  • 编辑:杨广剥浏览:392评论: 0 中国新闻网
  •   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是2022年取得重大影响的一次考古工作,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短短半年,共发掘从两晋南朝至宋明时期,延续近1400年的2192座墓葬,出土4000余件套文物,是贵州考古史上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群。

      作为在城市建设中的重大考古发现,在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将所有出土文物全部转移至库房保护之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松山墓群考古后续的保护、展示工作,也迅速提上日程。

      大松山墓群启动回填保护工作。应腾 摄

      “由于考古现场的特殊性,对石室墓和土坑墓进行回填保护是一种必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室主任、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现场负责人之一胡昌国告诉记者,墓葬经过考古发掘后,长期裸露在外会进入失水的阶段,并引起收缩开裂。外加雨水高温,植被生长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侵蚀,也会给墓葬带来更大破坏,为此,启动对墓葬进行整体性保护,是目前大松山墓葬群最为紧要的工作。

      “回填工作大致分为加固、回填、标识三部分,包括植被清除、铺设粗布、铺设沙土、发掘区回填、植被种植等多道程序。”胡昌国说,整个墓群的回填工期大概需要50天左右。

      “对大松山墓群的本体保护,我们制定了保护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完成回填后,这块区域将建考古遗址公园,将以敞开式的保护展示利用方式,展现遗址庞大的规模、形成过程以及近1400年的发展脉络,将会成为贵安新区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IP,为新区的个性发展,提供最佳身份证明和难以替代的文化能量。”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说,在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中,将通过整体景观布局展现两晋至明代千余座墓群,让游客以一眼千年的古今“穿越”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

      同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将依托大松山遗址,建设贵州省考古标本库房和考古博物馆。大松山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

      目前,大松山墓群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发掘资料的后期整理阶段,出土的数千件文物正在进行室内清理、修复、绘图及整理研究中。而遗址出土的文物,也将在考古博物馆中与观众见面。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