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西南州晴隆县光照镇积极探索乡风文明新路径,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在全镇七个村(社区)搭建村民说事“民心亭”平台,常态化开展群众会、院坝会、田坎会,形成说事、议事、办事、评事的“村民说事”制度,共商乡村建设,开展道德评议,推进基层治理。如今,村村寨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规划有序的庭院,互帮互助的邻里氛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已成共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创新治理模式 树立良好风尚
晴隆县光照镇东方红社区一角
光照镇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探索建立“村民说事”亭,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村支“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成员协作将“话筒”交给群众,组织群众在“村民说事”亭畅所欲言。充分吸收一批老干部、老党员、乡贤能人、先进典型等充当“主持人”,引导群众讨论发言,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围绕人居环境提升、村庄建设、公共设施维护、婚丧嫁娶、民族团结等内容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制定出接地气、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不仅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了村、社区决策平台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建设、村庄治理以及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搞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引导发动群众参与到积分制、红黑榜管理等工作中。逐步实现群众既能“当家”又能“作主”的转变,变乡村治理为“大家共治”,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二、强化宣传引导 践行主流价值
志愿者用汉语、布依语的形式开展乡风文明倡导宣传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利用宣传栏、墙体广告、村级大喇叭等载体,以双语宣传宣讲的方式第一时间将乡风文明倡导相关知识传入寻常百姓家。各村(社区)结合村情每个月安排三天为“村民说事日”,村民们提出“好主意”“金点子”,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送戏下乡”“绣娘大比拼”、新风文明倡导等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组建“文明新风倡导”志愿服务队广泛利用村(居)民农闲时段,在各田间地头、 “村民说事”亭、房前屋后、小卖部等人口流动频繁、密集的就近场所,普及乡风文明倡导知识,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三、选树先进典型 强化榜样引领
志愿者在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辅导暑期作业
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选等活动,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逐步形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乡风文明倡导承诺书,带头宣传引导、落实践行乡风文明倡导相关要求。镇村联动,党建+网格,一级带一级,掀起党建引领、党员先行、网格带动、群众参与的农村环境整治热潮,形成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通过推广“民心亭”村民说事制度,全镇共开展村民说事200余场次,把涉及日常管理、产业发展、村规民约修订、道德评议、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交给村民集体讨论、共同商量、达成共识。以发动群众“想”、组织群众“议”、带领群众“干”、倾听群众“评”的机制,形成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基层治理闭环,不断提升群众素养,倡导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郑启敏 胡珂靓 徐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