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晴隆县莲城街道菜籽社区驻村队伍中,有一位59岁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他参加过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他见证过国家的改革开放,他亲身经历了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时至今日,他还默默地蹲守在乡村振兴前沿阵地。他就是贵州中烟公司贵阳烟厂派驻晴隆县莲城街道菜籽社区驻村第一书记、退役军人常国强。常国强的“三场战役”可圈可点、可感可知、值得敬佩。
参军报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常国强1964年7月出生于贵阳,他是家中的独生子,7岁时父亲不幸与世长辞。高中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于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在下连队前,因各方面表现突出,通过层层筛选,最后成为一名雷达操纵手(雷达兵)。对于雷达兵来说,他们的任务是以雷达为主要的装备,是获取海、陆、空目标情报的专业兵,他们平时就是战时,开机就是战斗,值班就是打仗。在当时,他们素有“千里边防一线牵,万米高空点对面”之称。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84年老山、者阴山防役作战,在守边防的时候越南兵偷袭我们阵地,一年就有七八次,但是当时我们比较警惕,在我们的努力下,越南兵没有偷袭成功过。”1983年至1985年常国强参加了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在部队期间,常国强因作战表现出色,1985年6月5日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2月底退伍后,按照国家政策,作为城镇退役士兵,他被安置在贵阳卷烟厂。
通过战争的洗礼,常国强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他告诉笔者:“当兵保的是国家,护的是人民。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参战退役军人,我是组织的人,组织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相信组织。”退役后,他“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他曾在卷烟厂多岗位进行锻炼,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他绝不含糊、绝不退缩。
决胜脱贫:不辞辛劳、努力奋斗
2014年4月,已经年过半百的常国强,再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加驻村帮扶工作。求仁得仁,去到驻村第一站、毕节市纳雍县龙场镇奢旮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在奢旮村驻村的2年时间里,他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得失,经常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为奢旮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争取项目和资金修路、拉自来水,为学校增添教育教学设施、资助学生,帮助困难群众等。2015年7月,他荣获毕节市纳雍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3月,他荣获毕节市“优秀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称号,这就是他在毕节市纳雍县龙场镇奢旮村驻村工作期间交出的最好答卷。
2016年4月他背起行囊转战于深度贫困的黔西南州晴隆县莲城街道菜籽社区当驻村第一书记。据了解,第一书记常国强刚到菜籽社区时,社区办公楼面积狭小,同时常年阴暗潮湿,无法满足脱贫攻坚正常办公。为解决这个难题,他回到单位向组织报告,为菜籽社区争取到扶贫资金90万元,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和群众活动场所篮球场,社区活动室建起来后,常国强定期给党员上党课,与社区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开座谈,听民意,谋发展,壮大村集体。
常国强到菜籽社区驻村之前,用当地的老百姓流传的话说是“城中村、灯下黑、车都开不得”。常国强来到菜籽社区驻村之后,他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尽快把村里情况摸清,他常常是早上六七点就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住处。摸清情况后,常国强又多方协调资金帮助菜籽社区硬化油化通村路、通组路、为菜籽社区群众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为没有通自来水的村民小组修建水窖、水池,安装水管,引水入户。在他的帮助下,菜籽社区有234户通了自来水,527户用上了集中净化处理的自来水,11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通电、通硬化路、通光纤宽带,手机信号、广播电视信号覆盖11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都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761户农户全部用上标准厕所。同时,还建成了电子商务配送站点1个,推动“山货出山”。
正是常国强长期秉持“我是一名党员,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我必须完成,我是党员,面对困难和挑战我先上”这种极度认真负责的态度,他的驻村帮扶工作成果丰硕,赢得了各级各单位各方面的广泛好评。在菜籽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常国强也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表彰:2017年7月,荣获晴隆县“优秀村第一书记”表彰;2018年7月,荣获晴隆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表彰;2020年7月,荣获全省“2018年度烟草行业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表彰;2021年7月,被省国资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7月,荣获晴隆县“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在驻村考核等级评定中连续4年评为优秀等次。
脱贫攻坚结束后,他本可以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但他并没有选择回去,而他则选择留下来同菜籽社区村支“两委”、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奋斗,本可以“功成身退”的他,在群众的一再挽留下,以及他对菜籽社区的深厚情谊,最终获得省委组织部特批,留任菜籽社区继续驻村。
乡村振兴:接续奋斗、竭诚奉献
“子承父业”这是常国强父子给我们的最好回答。“我是一名老党员,我服从组织的安排,我的儿子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是中共党员,同时也在中烟公司工作,我想通过言传身教,给儿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儿子也到基层来进行锻炼。常走基层路,才知道贫困群众真正的困难,我希望儿子来了之后能做得更好。接好我的班,让菜籽社区发展得更好,因为我相信,当兵入伍不一定成才,但一定能成人。”常国强饱含深情地说到。
菜籽社区山高坡陡,各方面都限制约了发展。在种植养殖方面常国强遵从老百姓的自愿选择。他说:“老百姓的选择是最正确的。”据了解,为了壮大现有村集体经济,常国强多方筹措资金,给菜籽社区在安南古城建设了“贵烟体验馆、黔彩终端”,目前黔西南州仅此一家,今后交由社区经营管理。
据菜籽社区党支部书记易洪仁说:“在中烟公司贵阳卷烟厂选派的3批第一书记12人当中,截至目前菜籽社区第一书记常国强是唯一一个留下来继续驻村的,也是唯一一个想让孩子来接着驻村的第一书记。常国强家中还有90余岁高龄的母亲,平时都是他的爱人在照顾着,他想正常退休后,尽一份孝心。同时也不想落下菜籽社区的‘娘家人’”。
自驻村以来,常国强协调帮扶资金约1000余万元,不仅是让莲城街道菜籽社区村民享受到惠民政策,同时晴隆县北部的茶马、南部的大厂也得到了他协调资金、物质帮助。据了解,常国强驻村以来,在他的带领下,菜籽社区农户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方面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户的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老百姓受到很大的实惠,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对各级帮扶干部的认可度也大大的提高了,常国强也成为菜籽社区党员群众十分爱戴、敬佩的“常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