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这里山乡气象新— “巧手”以盼,日子红红火火

更新:2023-6-14 09:31|编辑:山遇水|浏览:715|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公安局新闻中心
摘要:  晨光熹微,山清水秀的茶源街道增添了许多忙碌的身影,刘园妹和几名妇女笑逐颜开地走进盛世普安服装厂,她们各司其职、熟练的操作各种设备。车间内缝纫机“哒哒哒”的响声,与车间外的莺啼燕语,交相辉映,甚是美 ...
  晨光熹微,山清水秀的茶源街道增添了许多忙碌的身影,刘园妹和几名妇女笑逐颜开地走进盛世普安服装厂,她们各司其职、熟练的操作各种设备。车间内缝纫机“哒哒哒”的响声,与车间外的莺啼燕语,交相辉映,甚是美好。

  2019年以来,在公安部定点帮扶下,盛世普安服装有限公司、普安满吉服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落户普安县茶源街道,年吸纳就业人员600人次,累计带动480人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我是普安县高棉乡人,2017年搬迁到茶源街道,现在我们两口子都在家门口的服装厂工作,收入稳定,日子很有盼头。”搬迁群众罗新喜笑颜开的说。

  然而七年前,正值当年的罗新为了生计,去往几千里之外的浙江义乌务工,这一待,就是七年,与妻子孩子一年半载不见着是常态。

  “每次回家来匆匆,去也匆匆,待家的时间还不足赶路的时间,孩子抱怨我从未参加过他们的家长会,心里很不是滋味。”当谈到为什么回到家乡发展时,罗新如是说。

  2019年他还未辞职,听说有家山东企业到家门口建了个服装厂时,就毫不犹豫前往山东试着跟服装厂总厂老板洽谈回乡工作事宜。


  最终,具有多年服装生产经验且管理能力出众的罗新用实力征服了老板,谈妥岗位就回乡进厂。

  对比之前外出务工,罗新感触颇深,“我现在的收入和之前差不多,在外加班多收入就多,但是这里基本不加班,下午六点就能下班,吃完饭后辅导孩子写写作业,一家人其乐融融,很是惬意。”

  据悉,工厂出于工人下班回家还需照看老人小孩的考虑,所以下午6点准时下班,一般非紧急情况不安排加班,给足本地工人自由时间做自己的事,工人开心满意,工厂也就充满生机。

  服装厂里支起大半边天的还是勤劳务实的女工,38岁两个孩子的母亲王凤已在厂里上班两年,19年丈夫因车祸不幸离世,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她的肩上。

  “在服装厂没有建立之前,我也离不开家,孩子还小,还有个年迈的婆婆需要照顾,生活真的很困难,现在自己在家门口上班了,有了一份稳定收入,再加上政府照顾补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我真的很开心!”眼里冒着的泪花是温暖的,也是感恩的。


  像王凤一样,这里的几十名女工从之前的围着灶台转、老人转、小孩转的家庭妇女变成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虽然已临近中午,但几十名女工仍在忙碌的生产线上娴熟地做着手里的活,偶尔间传出笑声,她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在乡村建设“乡村车间”,不仅能让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还可以为本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激发他们的致富信心,更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广大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的增收难题。

  稳就业就是农民增收最稳定的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截至目前,两家企业有效解决了200余户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难题,人均月工资3400元左右,工人当中80%是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20%是附近乡镇和村寨群众,60%的工人从第一年一直干到现在。

  “年订单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能满足工厂在职工人收入稳定,下一步有望突破7000万元订单,如果能达到预期,我们将继续发挥‘造血’作用,扩大车间规模,提高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张子扬说。产业兴旺,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乡村振兴才更有后劲。

  在公安部的定点帮扶下,普安县茶源街道工厂积极吸纳农村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缝纫“小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绘就了一幅和谐、稳定、欣欣向荣的乡村幸福画卷。(陈传梅)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普安

这里山乡气象新— “巧手”以盼,日子红红火火

  • 编辑:山遇水浏览:715评论: 0 黔西南公安局新闻中心
  •   晨光熹微,山清水秀的茶源街道增添了许多忙碌的身影,刘园妹和几名妇女笑逐颜开地走进盛世普安服装厂,她们各司其职、熟练的操作各种设备。车间内缝纫机“哒哒哒”的响声,与车间外的莺啼燕语,交相辉映,甚是美好。

      2019年以来,在公安部定点帮扶下,盛世普安服装有限公司、普安满吉服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落户普安县茶源街道,年吸纳就业人员600人次,累计带动480人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我是普安县高棉乡人,2017年搬迁到茶源街道,现在我们两口子都在家门口的服装厂工作,收入稳定,日子很有盼头。”搬迁群众罗新喜笑颜开的说。

      然而七年前,正值当年的罗新为了生计,去往几千里之外的浙江义乌务工,这一待,就是七年,与妻子孩子一年半载不见着是常态。

      “每次回家来匆匆,去也匆匆,待家的时间还不足赶路的时间,孩子抱怨我从未参加过他们的家长会,心里很不是滋味。”当谈到为什么回到家乡发展时,罗新如是说。

      2019年他还未辞职,听说有家山东企业到家门口建了个服装厂时,就毫不犹豫前往山东试着跟服装厂总厂老板洽谈回乡工作事宜。


      最终,具有多年服装生产经验且管理能力出众的罗新用实力征服了老板,谈妥岗位就回乡进厂。

      对比之前外出务工,罗新感触颇深,“我现在的收入和之前差不多,在外加班多收入就多,但是这里基本不加班,下午六点就能下班,吃完饭后辅导孩子写写作业,一家人其乐融融,很是惬意。”

      据悉,工厂出于工人下班回家还需照看老人小孩的考虑,所以下午6点准时下班,一般非紧急情况不安排加班,给足本地工人自由时间做自己的事,工人开心满意,工厂也就充满生机。

      服装厂里支起大半边天的还是勤劳务实的女工,38岁两个孩子的母亲王凤已在厂里上班两年,19年丈夫因车祸不幸离世,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她的肩上。

      “在服装厂没有建立之前,我也离不开家,孩子还小,还有个年迈的婆婆需要照顾,生活真的很困难,现在自己在家门口上班了,有了一份稳定收入,再加上政府照顾补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我真的很开心!”眼里冒着的泪花是温暖的,也是感恩的。


      像王凤一样,这里的几十名女工从之前的围着灶台转、老人转、小孩转的家庭妇女变成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虽然已临近中午,但几十名女工仍在忙碌的生产线上娴熟地做着手里的活,偶尔间传出笑声,她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在乡村建设“乡村车间”,不仅能让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还可以为本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激发他们的致富信心,更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广大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的增收难题。

      稳就业就是农民增收最稳定的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截至目前,两家企业有效解决了200余户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难题,人均月工资3400元左右,工人当中80%是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20%是附近乡镇和村寨群众,60%的工人从第一年一直干到现在。

      “年订单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能满足工厂在职工人收入稳定,下一步有望突破7000万元订单,如果能达到预期,我们将继续发挥‘造血’作用,扩大车间规模,提高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张子扬说。产业兴旺,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乡村振兴才更有后劲。

      在公安部的定点帮扶下,普安县茶源街道工厂积极吸纳农村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缝纫“小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绘就了一幅和谐、稳定、欣欣向荣的乡村幸福画卷。(陈传梅)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