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今日兴闻
> 本地资讯> 今日兴闻

贵州桥梁建设 贵州归来不看桥!

更新:2023-2-13 09:39|编辑:肉肉|浏览:661|评论: 0 |来源: 动静贵州
摘要:  近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贵州归来不看桥》,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桥梁建设。    翻开中国地形图,贵州就像被“揉皱”了的区域,满是道道折痕般的山脉,李白曾感慨“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
  近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贵州归来不看桥》,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桥梁建设。

  

  翻开中国地形图,贵州就像被“揉皱”了的区域,满是道道折痕般的山脉,李白曾感慨“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如今,很多自驾贵州的游客却感觉“大地是平的”。新时代,贵州牢记总书记嘱托,瞄准交通建设短板,奋力后发赶超,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了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一举甩掉了落后闭塞的穷帽子。目前,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10公里,排名全国第5!

  从“皱”到“平”,多赖“桥”功!贵州的15500多座桥梁,让高速公路如飞针走线般在千沟万壑间自由伸展。目前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49座、前10名中有4座在贵州。贵州有4座桥梁荣获有“桥梁诺贝尔奖”之称的“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贵州也赢得了“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贵州归来不看桥”等赞誉。

  说起贵州的桥,很多人首先想到苗族花桥、侗族风雨桥,这些山寨中的座座木桥不仅是行人歇脚避雨的场所,更是青年男女互诉衷肠的“鹊桥”,桥早已成为贵州各族人民的文化符号。

  贵州现存最早的桥梁是始建于南宋的遵义普济桥,位于川黔古驿道上。而设计最为巧妙的要数福泉市的明代古桥——葛镜桥。该桥为三孔石拱桥,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茅以升先生曾誉之为“西南桥梁之冠”。

  贵州桥梁还见证着历史。明代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建设“龙场九驿”。施工中,部下朵妮为修桥劳累而死,遂以“朵妮”作桥名,至今仍矗立在黔西市。1944年日寇进犯贵州,行至独山县城北9公里的深河桥,因中国军队主动将桥炸毁而放弃北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桥梁建设进入黄金期,一个个世界第一,一项项国际大奖,相继花落贵州。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介绍说,一座座贵州的大桥堪称“超级工程”,高度高、跨度大、设计新、造型美,极具观赏性。比如,2015年底通车的北盘江大桥,连接黔滇两省,以565米的垂直高度,一跃成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主跨770米的斜拉桥,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2016年,贵州再次刷新自己创造的斜拉桥纪录,建成了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斜拉桥——贵黔高速鸭池河大桥,主跨800米。同年,还建成了世界首座非对称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银百高速红水河大桥。2019年底通车的平塘特大桥,第二号主塔高度为332米,为世界第一混凝土高塔桥,桥梁设计时将力与美相结合,展现了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神韵。还有目前正在建设的贞丰县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桥面距水面625米,建成后将超越北盘江大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许湘华说,贵州桥梁的看点还体现在宏伟的桥体与壮丽的山川浑然天成,人与自然完美融合。2021年建成通车的国道G320线花鱼洞大桥,造价仅1.1亿元,利用新桥拆除旧桥,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好似公园中的景观桥一样点缀着红枫湖保护区。位于关岭县的坝陵河大桥与高度410米的滴水滩瀑布遥相辉映,气势磅礴,宛若奇境。息烽县的金烽乌江大桥,主跨650米,无预拼零扩孔,体现了精细化造桥,桥体采用蔚蓝色,仿佛从天而降,令人叫绝。

  “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贵州的桥梁穿山越壑,恢宏壮美,展示着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成为贵州与世界交流对话的一张名片。

  贵州归来不看桥!大美贵州,大美中国

  我们一起走进贵州,走进这大美的万桥飞架!

  

  2月1日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1日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年8月1日卫星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

  

  2月1日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烟雨中的大发渠特大桥(2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夜幕下的大发渠特大桥(2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年11月27日卫星拍摄的大发渠特大桥。

  

  2月2日拍摄的大发渠特大桥(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3日拍摄的贵州金烽乌江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3日拍摄的贵州金烽乌江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年11月25日拍摄的贵州平塘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年8月15日卫星拍摄的贵州平塘特大桥。

  

  2021年11月28日拍摄的贵州北盘江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年9月20日卫星拍摄的贵州北盘江大桥。

  

  2月1日拍摄的花江峡谷大桥施工现场(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1日拍摄的贵州坝陵河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0年8月26日卫星拍摄的贵州坝陵河大桥。

  

  2021年11月26日拍摄的贵州鸭池河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年8月1日卫星拍摄的贵州鸭池河大桥。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今日兴闻

贵州桥梁建设 贵州归来不看桥!

  • 编辑:肉肉浏览:661评论: 0 动静贵州
  •   近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贵州归来不看桥》,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桥梁建设。

      

      翻开中国地形图,贵州就像被“揉皱”了的区域,满是道道折痕般的山脉,李白曾感慨“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如今,很多自驾贵州的游客却感觉“大地是平的”。新时代,贵州牢记总书记嘱托,瞄准交通建设短板,奋力后发赶超,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了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一举甩掉了落后闭塞的穷帽子。目前,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10公里,排名全国第5!

      从“皱”到“平”,多赖“桥”功!贵州的15500多座桥梁,让高速公路如飞针走线般在千沟万壑间自由伸展。目前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49座、前10名中有4座在贵州。贵州有4座桥梁荣获有“桥梁诺贝尔奖”之称的“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贵州也赢得了“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贵州归来不看桥”等赞誉。

      说起贵州的桥,很多人首先想到苗族花桥、侗族风雨桥,这些山寨中的座座木桥不仅是行人歇脚避雨的场所,更是青年男女互诉衷肠的“鹊桥”,桥早已成为贵州各族人民的文化符号。

      贵州现存最早的桥梁是始建于南宋的遵义普济桥,位于川黔古驿道上。而设计最为巧妙的要数福泉市的明代古桥——葛镜桥。该桥为三孔石拱桥,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茅以升先生曾誉之为“西南桥梁之冠”。

      贵州桥梁还见证着历史。明代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建设“龙场九驿”。施工中,部下朵妮为修桥劳累而死,遂以“朵妮”作桥名,至今仍矗立在黔西市。1944年日寇进犯贵州,行至独山县城北9公里的深河桥,因中国军队主动将桥炸毁而放弃北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桥梁建设进入黄金期,一个个世界第一,一项项国际大奖,相继花落贵州。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介绍说,一座座贵州的大桥堪称“超级工程”,高度高、跨度大、设计新、造型美,极具观赏性。比如,2015年底通车的北盘江大桥,连接黔滇两省,以565米的垂直高度,一跃成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主跨770米的斜拉桥,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2016年,贵州再次刷新自己创造的斜拉桥纪录,建成了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斜拉桥——贵黔高速鸭池河大桥,主跨800米。同年,还建成了世界首座非对称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银百高速红水河大桥。2019年底通车的平塘特大桥,第二号主塔高度为332米,为世界第一混凝土高塔桥,桥梁设计时将力与美相结合,展现了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神韵。还有目前正在建设的贞丰县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桥面距水面625米,建成后将超越北盘江大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许湘华说,贵州桥梁的看点还体现在宏伟的桥体与壮丽的山川浑然天成,人与自然完美融合。2021年建成通车的国道G320线花鱼洞大桥,造价仅1.1亿元,利用新桥拆除旧桥,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好似公园中的景观桥一样点缀着红枫湖保护区。位于关岭县的坝陵河大桥与高度410米的滴水滩瀑布遥相辉映,气势磅礴,宛若奇境。息烽县的金烽乌江大桥,主跨650米,无预拼零扩孔,体现了精细化造桥,桥体采用蔚蓝色,仿佛从天而降,令人叫绝。

      “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贵州的桥梁穿山越壑,恢宏壮美,展示着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成为贵州与世界交流对话的一张名片。

      贵州归来不看桥!大美贵州,大美中国

      我们一起走进贵州,走进这大美的万桥飞架!

      

      2月1日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1日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年8月1日卫星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

      

      2月1日拍摄的贵州花鱼洞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烟雨中的大发渠特大桥(2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夜幕下的大发渠特大桥(2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年11月27日卫星拍摄的大发渠特大桥。

      

      2月2日拍摄的大发渠特大桥(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3日拍摄的贵州金烽乌江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3日拍摄的贵州金烽乌江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年11月25日拍摄的贵州平塘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年8月15日卫星拍摄的贵州平塘特大桥。

      

      2021年11月28日拍摄的贵州北盘江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年9月20日卫星拍摄的贵州北盘江大桥。

      

      2月1日拍摄的花江峡谷大桥施工现场(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1日拍摄的贵州坝陵河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0年8月26日卫星拍摄的贵州坝陵河大桥。

      

      2021年11月26日拍摄的贵州鸭池河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2年8月1日卫星拍摄的贵州鸭池河大桥。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