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康养资讯
>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康养资讯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万峰林:乡村旅游现代化,值得期待

更新:2022-12-8 10:04|编辑:肉肉|浏览:3566|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万峰林魏浩然摄 编者按:  万峰林是首批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的景区之一,近年来,兴义市持续推动万峰林景区提质升级和旅游产业化发展,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让景区居民纷纷吃上了“旅游饭”。党的二十大报 ...
  
万峰林 魏浩然 摄

     编者按:

  万峰林是首批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的景区之一,近年来,兴义市持续推动万峰林景区提质升级和旅游产业化发展,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让景区居民纷纷吃上了“旅游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万峰林旅游业将会进一步得到推动和发展。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走进万峰林,听吃上“旅游饭”景区居民们谈旅游,探寻他们期待中的乡村旅游现代化。

  观妄民宿 王进 提供

  旅游发展,让万峰林越发美丽

  深冬时节的万峰林,依然没有沉寂下来,丰收过后的田野上依稀还留有庄稼清香的余味。

  50余岁的刘大姐正和一帮姐妹们手拿锄头,将一株株小油菜苗种在已经耙好的田野里。“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刚刚种下去的菜秧,等到翻年,你们就会看到一片片漂亮的油菜花了。”刘大姐笑着说道。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刘大姐见证了几十年来万峰林的发展变化,“以前的万峰林,住在兴义周边的本地人都会很少来,随着旅游的发展,万峰林旅游设施变得越来越好,景区也变得越来越漂亮,不仅是附近城市的人,连许许多多的外国游客都争相到万峰林来旅游。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谈到万峰林的变化,刘大姐颇感自豪,“作为这里的居民,我们感到高兴,现在,就在家门口务工也能挣到钱,我们也愿意通过劳动,让万峰林变得更加美丽,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观妄民宿内景一角 王进 提供

  24岁的余永花从小就生活在万峰林,对万峰林她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初中我一直在外面上学,每每回家,万峰林总会给我带来新的惊喜,所以我大学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想把家乡变化讲给来万峰林旅游的游客们听。”余永花说。

  2015年,首届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召开,进一步开启了黔西南州发展山地旅游的新篇章。万峰林景区乘着山地旅游的东风快速发展。

  那一年,余永花也参与了首届山地旅游大会,她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万峰林景区里的蛋炒饭店

  “通过大会我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在旅游大巴车上,我总会向他们介绍黔西南的人文山水、民族风情。之前,他们并不知道黔西南,不知道万峰林,来到黔西南后,万峰林的美在他们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每年我都还会收到他们的微信,问起万峰林现在的变化。”余永花开心地说。

  今年,余永花也回到万峰林,在一家民宿工作,为游客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服务。

  谈到未来的旅游业,余永花也有自己的思考,她觉得智能化旅游是发展趋势,她希望能以游客视角,用小程序为载体,让游客在手机上解决“游前-游中-游后”问题,真正实现用一部手机,游遍景区。

  乡村元素,让现代旅游越发多彩

  万福村作为万峰林旅游核心区之一,在紧随着新时代旅游发展的步伐中,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67岁的万福村村民朱玉国正忙着编织手中的竹篓,一刻都舍不得停歇下来。“编竹篓已经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一天离手我就觉得心慌。”与之前一直在务农相比,朱玉国更加喜欢这份活儿,“以前只有通过种庄稼才能吃得饱穿得暖,现在不一样了,竹篓编得好也能挣钱,看到自己编的各种竹篓在景区受到游客的喜爱,心里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朱玉国高兴地说。



  手工编织的竹制品,承载坚守与传承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务农几十年的朱玉国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近年来黔西南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他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自己编的第一个竹艺品在家门口被游客看上并买走后,朱玉国就试着编织出大小样式不一样的竹艺品,没想到竟然大受游客青睐。朱玉国也由此享受到了旅游为自己带来的红利。

  “编织竹篓我很早就学会了的,但只是想着编织一些实用的东西,如筛子、背篓、甑子盖等等,但后来一些小巧的编织品也很受欢迎,于是我就拾起了编织这门手艺。”目前,朱玉国还带着村里六七位村民一起编织竹艺品。“现在,一门手艺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是旅游为我们所带来的,我们也会将这些手艺传承下去。”对于旅游,朱玉国充满感恩。

  说到手工艺,王洪琴并不陌生,刺绣就是她的拿手绝活。“只要一闲下来,我都会干刺绣活,一来是解闷,二来是不让自己手生。”王洪琴说,当她把自己平日里的刺绣拿出来时,不仅得到人们的赞赏,更有到村里的游客将刺绣买走,这让王洪琴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将刺绣活作为一门重要的活来干。



  布依族土布 BNUT大花生 摄

  “我现在带着一帮六七十岁的老姐妹们一起刺绣,争取把我们万福村的刺绣绣出点名堂来,让游客点赞,也让收入增加。”王洪琴满怀信心地说。

  “今后,我们将看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目标,用好旅游资源,充分开发乡村元素,融合民族文化、采摘、康养、运动等,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万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玉美如是说。

  深度体验 让乡村旅游现代化越发彰显

  “我们江南地区定义的‘赶集’在贵州这里被称之为‘赶场’。在万峰林,从周一到周六,这种‘赶场’固定每日在不同的村举行。若非久居此处,很少有人天天赶场,也难以摸清赶场的地点、规模和特色。为了方便走这条窄门的游客,我就絮絮叨叨讲讲在万峰林最著名的六大‘场子’。”这是王进在其朋友圈中,向朋友推介万峰林民俗的其中一段话。

  王进是浙江杭州人,偶然路过万峰林时被其美丽所吸引,通过考察和了解,毅然在万峰林开了一家名叫观妄的民宿。“初到万峰林时,这里独特的美景、新鲜的空气让我惊叹,于是我决定留下来,去探索和认识一下万峰林。”王进说。

  在王进看来,全国风景秀丽的地方不少,但能够让游客留下来的理由就是能否让游客有不一样的旅游深度体验。“当初刚来到万峰林时,这里淳朴的民风让我印象深刻,景区和居民有机融合在一起,自然得让人舒适放松。”谈到万峰林初印象,王进感慨颇深,在万峰林期间,王进见证了万峰林里村民们的辛勤耕作,领略了这里的民族风情。“在这里,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我体验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更认识到了新时代下为推动乡村振兴而在不懈努力的人们。”


  观妄民宿 王进 提供

  “旅游就是一种体验”,王进不时会亲身体验农时耕作,也会经常去发掘民间诸如制陶烧陶等传统手工艺,同时,也会为还未真正认识黔西南的游客探寻“藏在两万座峰林之间豁然开朗的谷地、山脊或是一揽众山的穿云之巅”的绝妙之地。“我会向我的客户推介万峰林和黔西南,这里的自然资源、山水田园、民族风情都值得我们去探寻和体验。只有进行深度体验,你真正了解到旅游的乐趣和含义,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现代化乡村旅游,从而推动旅游不断向前发展。”王进如是总结。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韦夏夏摄)

  作者:记者 文国坤 韦夏夏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 康养资讯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万峰林:乡村旅游现代化,值得期待

  • 编辑:肉肉浏览:3566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万峰林 魏浩然 摄

         编者按:

      万峰林是首批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的景区之一,近年来,兴义市持续推动万峰林景区提质升级和旅游产业化发展,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让景区居民纷纷吃上了“旅游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万峰林旅游业将会进一步得到推动和发展。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走进万峰林,听吃上“旅游饭”景区居民们谈旅游,探寻他们期待中的乡村旅游现代化。

      观妄民宿 王进 提供

      旅游发展,让万峰林越发美丽

      深冬时节的万峰林,依然没有沉寂下来,丰收过后的田野上依稀还留有庄稼清香的余味。

      50余岁的刘大姐正和一帮姐妹们手拿锄头,将一株株小油菜苗种在已经耙好的田野里。“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刚刚种下去的菜秧,等到翻年,你们就会看到一片片漂亮的油菜花了。”刘大姐笑着说道。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刘大姐见证了几十年来万峰林的发展变化,“以前的万峰林,住在兴义周边的本地人都会很少来,随着旅游的发展,万峰林旅游设施变得越来越好,景区也变得越来越漂亮,不仅是附近城市的人,连许许多多的外国游客都争相到万峰林来旅游。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谈到万峰林的变化,刘大姐颇感自豪,“作为这里的居民,我们感到高兴,现在,就在家门口务工也能挣到钱,我们也愿意通过劳动,让万峰林变得更加美丽,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观妄民宿内景一角 王进 提供

      24岁的余永花从小就生活在万峰林,对万峰林她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初中我一直在外面上学,每每回家,万峰林总会给我带来新的惊喜,所以我大学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想把家乡变化讲给来万峰林旅游的游客们听。”余永花说。

      2015年,首届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召开,进一步开启了黔西南州发展山地旅游的新篇章。万峰林景区乘着山地旅游的东风快速发展。

      那一年,余永花也参与了首届山地旅游大会,她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万峰林景区里的蛋炒饭店

      “通过大会我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在旅游大巴车上,我总会向他们介绍黔西南的人文山水、民族风情。之前,他们并不知道黔西南,不知道万峰林,来到黔西南后,万峰林的美在他们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每年我都还会收到他们的微信,问起万峰林现在的变化。”余永花开心地说。

      今年,余永花也回到万峰林,在一家民宿工作,为游客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服务。

      谈到未来的旅游业,余永花也有自己的思考,她觉得智能化旅游是发展趋势,她希望能以游客视角,用小程序为载体,让游客在手机上解决“游前-游中-游后”问题,真正实现用一部手机,游遍景区。

      乡村元素,让现代旅游越发多彩

      万福村作为万峰林旅游核心区之一,在紧随着新时代旅游发展的步伐中,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67岁的万福村村民朱玉国正忙着编织手中的竹篓,一刻都舍不得停歇下来。“编竹篓已经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一天离手我就觉得心慌。”与之前一直在务农相比,朱玉国更加喜欢这份活儿,“以前只有通过种庄稼才能吃得饱穿得暖,现在不一样了,竹篓编得好也能挣钱,看到自己编的各种竹篓在景区受到游客的喜爱,心里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朱玉国高兴地说。



      手工编织的竹制品,承载坚守与传承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务农几十年的朱玉国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近年来黔西南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他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自己编的第一个竹艺品在家门口被游客看上并买走后,朱玉国就试着编织出大小样式不一样的竹艺品,没想到竟然大受游客青睐。朱玉国也由此享受到了旅游为自己带来的红利。

      “编织竹篓我很早就学会了的,但只是想着编织一些实用的东西,如筛子、背篓、甑子盖等等,但后来一些小巧的编织品也很受欢迎,于是我就拾起了编织这门手艺。”目前,朱玉国还带着村里六七位村民一起编织竹艺品。“现在,一门手艺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是旅游为我们所带来的,我们也会将这些手艺传承下去。”对于旅游,朱玉国充满感恩。

      说到手工艺,王洪琴并不陌生,刺绣就是她的拿手绝活。“只要一闲下来,我都会干刺绣活,一来是解闷,二来是不让自己手生。”王洪琴说,当她把自己平日里的刺绣拿出来时,不仅得到人们的赞赏,更有到村里的游客将刺绣买走,这让王洪琴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将刺绣活作为一门重要的活来干。



      布依族土布 BNUT大花生 摄

      “我现在带着一帮六七十岁的老姐妹们一起刺绣,争取把我们万福村的刺绣绣出点名堂来,让游客点赞,也让收入增加。”王洪琴满怀信心地说。

      “今后,我们将看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目标,用好旅游资源,充分开发乡村元素,融合民族文化、采摘、康养、运动等,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万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玉美如是说。

      深度体验 让乡村旅游现代化越发彰显

      “我们江南地区定义的‘赶集’在贵州这里被称之为‘赶场’。在万峰林,从周一到周六,这种‘赶场’固定每日在不同的村举行。若非久居此处,很少有人天天赶场,也难以摸清赶场的地点、规模和特色。为了方便走这条窄门的游客,我就絮絮叨叨讲讲在万峰林最著名的六大‘场子’。”这是王进在其朋友圈中,向朋友推介万峰林民俗的其中一段话。

      王进是浙江杭州人,偶然路过万峰林时被其美丽所吸引,通过考察和了解,毅然在万峰林开了一家名叫观妄的民宿。“初到万峰林时,这里独特的美景、新鲜的空气让我惊叹,于是我决定留下来,去探索和认识一下万峰林。”王进说。

      在王进看来,全国风景秀丽的地方不少,但能够让游客留下来的理由就是能否让游客有不一样的旅游深度体验。“当初刚来到万峰林时,这里淳朴的民风让我印象深刻,景区和居民有机融合在一起,自然得让人舒适放松。”谈到万峰林初印象,王进感慨颇深,在万峰林期间,王进见证了万峰林里村民们的辛勤耕作,领略了这里的民族风情。“在这里,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我体验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更认识到了新时代下为推动乡村振兴而在不懈努力的人们。”


      观妄民宿 王进 提供

      “旅游就是一种体验”,王进不时会亲身体验农时耕作,也会经常去发掘民间诸如制陶烧陶等传统手工艺,同时,也会为还未真正认识黔西南的游客探寻“藏在两万座峰林之间豁然开朗的谷地、山脊或是一揽众山的穿云之巅”的绝妙之地。“我会向我的客户推介万峰林和黔西南,这里的自然资源、山水田园、民族风情都值得我们去探寻和体验。只有进行深度体验,你真正了解到旅游的乐趣和含义,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现代化乡村旅游,从而推动旅游不断向前发展。”王进如是总结。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韦夏夏摄)

      作者:记者 文国坤 韦夏夏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