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黔西南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守初心、感恩奋进担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扎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工业强州和教育立州战略,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融入贵州发展“黄金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
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为13.75%,比全国高出8.05个百分点,是贵州省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在这改写历史、决胜小康的十年,黔西南州认真贯彻精准方略,全面落实贵州战法,建立大决战指挥体系、作战体系,顺利完成了33.8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4696公里,解决102.9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配备实现全覆盖,累计减贫47.13万人,7个贫困县(市)顺利摘帽,6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改写了绝对贫困历史,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黔西南精彩篇章。
兴义市马岭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一角 邢贵龙 摄
过去10年,黔西南州有23.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3.85万搬迁群众迁向城镇、迁向园区、迁向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大步迈向幸福新生活。从晴隆县长流乡杨寨村下大云组搬迁到兴义市马岭街道思源社区的脱贫户刘辉远,是搬出大山、挪出穷窝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之一。
“改头换面,教好孩子。”是刘辉远在搬出大山时许下的心愿。
2018年6月,刘辉远一家8口从“开门见山”的下大云组搬迁到车水马龙的思源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入户推荐下,刘辉远和妻子都有了稳定的工作,逐渐适应了城市的生活。
“今年中考,我家女娃娃考了660分,考上了兴义八中。搬出大山是对的,孩子上学的路宽了,未来的路也宽了!”刘辉远难掩内心的激动。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厚植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切实推动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中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美丽宁静的万峰湖 龙波 摄
在这保护生态、固本蓄能的十年,黔西南州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治理,坚持“零容忍”态度,铁腕治污、重拳出击,强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六个一律”、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和“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和“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标志性战役,以“四最”要求狠抓突出问题整改,万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水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主要河流、重要湖库以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61.17%,生态系统日益稳定、生态优势日益凸显,绿色财富不断蓄积、绿色动能不断增强。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兴仁工业园区 罗振飞 摄
在这奋力赶超、跨越发展的十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455.3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65.29亿元,比2012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523.29亿元,比2012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717.79亿元,比2012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5939元增加到2021年的50070元,年均增长9.8%。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64.4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78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53.8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85.62亿元,年均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4.0%。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在这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十年,黔西南州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5年超5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3%,黔西南民族师专成功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建立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7.8%、98.2%;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逐年提升,农低保、城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临时救助实现应助尽助。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成功通过“三甲”复审,全州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数分别达到6.82张、2.5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9471元增长到2021年的38251元,增长1.96倍,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625元增长到12623元,跨过万元大关,增长2.73倍,年均增长12.5%。
奔向美好未来 州教育局供图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建设城乡、升级环境的十年,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历史突破:2021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31万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硬化路,盘兴高铁全线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04.42公里,兴义万峰林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6个,民航旅客年吞吐量超过百万人,水路通航里程达1017.32公里,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为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工程性用水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水库总库容达到8.04亿方。地方电网建设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一批电站、电厂建成投运,“两网融合”不断深化,电力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加快实施。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5G新基建逐步推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兴义义龙加快一体发展,兴仁成功撤县设市,建成36个新市民居住区、10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和40个城市公园,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65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8.63平方米提高到11.82平方米,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0.68%增长到2021年的47.34%。
高速公路连通山外 陈东升 摄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绩,凝聚的是黔西南州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与努力,也是对黔西南州过去十年工作的肯定。
三
“黄金十年”不是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十年来,黔西南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党中央历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工业门类明显增多,产业规模明显增大,工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工业总量实现飞跃,全州新型工业化正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 桂松 摄
统计数字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全州工业增加值从153.86亿元增长到385.62亿元,年均增长10.69%;工业投资从2012年的212.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88.12亿元。同时,全州7个省级开发区核心区均实现“七通一平”的标准,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初步形成兴义生态载能、兴仁电解铝、安龙石材、义龙新材料、义龙大数据等一批产业集群。2021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61家,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突破20家。
“黄金十年”是黔西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十年。
——十年来,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77.4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此外,在“十三五”期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4%,增速连续三年(2018年-2020年)位居全省第一。
元豪电厂 张懿 摄
——紧紧依托全省“唯一一张地方电网”的自主定价优势,走出了“煤电网产”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州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53.8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85.62亿元,年均增长10.7%。2021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排全省第3位。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全省年度考核名列前茅;2018年,获得国务院关于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2021年获得省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
——全州农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44.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0.46亿元。安龙县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累计认证绿色食品29个、中绿华夏有机产品4个、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29个。“晴隆糯薏仁”“晴隆脐橙”“晴隆鳙鱼”3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晴隆糯薏仁 田倩 摄
——旅游综合收入从2011年的47.6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15.84亿元。连续举办了5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成功创建48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36个;兴义万峰林生态体育公园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安龙笃山攀岩公园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贞丰三岔河生态体育公园获评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贵州省十大康养度假旅游基地,兴义市进入“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
三岔河景色宜人 梁振兴 摄
——全州煤炭远景储量196.52亿吨,居全省第三位,已探明储量86亿吨,2021年煤炭产量达1550万吨。兴仁市被列入国家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2021年全州已建成电力装机1500.6万千瓦,全州电网发电从2012年的244.3亿千瓦时增加到2021年366.14亿千瓦时,年度发电量增幅49.87%,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如今的黔西南州,处处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未来,黔西南州将一如既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开创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美好新未来!
主创:韦欢
一审:罗玉时
二审:金凤
三审:朱江
为推动县域青少年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点燃足球未来之星,同时借助足球运动助力儿童全
为持续净化黔西南州烟草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及走私烟草专卖品违法行为
2月15日,黔西南州2024年新春大返岗系列就业服务活动暨册亨县有组织劳务输出活动启动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