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中国这十年
> 中国这十年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中国扶贫第一村”振兴路上:青年创业热情高 巾帼也不让须眉

更新:2022-4-22 15:16|编辑:山遇水|浏览:2801|评论: 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摘要:  “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 王婷婷 摄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 ...


  “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 王婷婷 摄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宁德4月17日电题:“中国扶贫第一村”振兴路上:青年创业热情高 巾帼也不让须眉

  作者 吕巧琴 林榕生

  位于福建宁德福鼎市的磻溪镇赤溪村,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小山村里,白墙黛瓦的畲族风情购物街两旁,茶叶店、特产店、小酒楼鳞次栉比,灯笼高挂;茶园里,连片的茶树吐出新芽,生机勃勃。

  正是看好家乡的茶叶资源,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的杜赢2013年回村当起“新农民”,筹集近百万元(人民币,下同)创办茶叶加工厂,成为该村返乡创业的第一个大学生。

  “村里没有茶叶加工厂,在学校时就萌生了回来创办茶叶加工厂的想法,把村里老百姓的茶叶全部收购加工,给它推广销售出去。”杜赢说。


  资料图:杜赢(左二)在整理白茶饼。 林春茵 摄

  对于茶叶的生产,杜赢不仅推广有机标准化种植,而且保留了原始制茶工艺。为了推销白茶,除了新疆、西藏,他跑遍了全国其他省份;尽管大多数时候都吃了闭门羹,不死心的他依然挨家挨户递名片。

  转折发生在2015年,此后茶厂的营业额逐年递增。“去年营业额突破500万元”,在杜赢看来,这是他长期在外跑客户、频繁参加茶博会对接客商的结果。

  如今,杜赢的公司已步入正轨,拥有标准化厂房3000多平方米,带动当地农户800多人增产增收。他的成功也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发展,融入赤溪村的乡村振兴中。

  “赤溪村经过多年发展,底子慢慢厚了,人气渐渐旺了。”杜赢说,将引进新设备、增加人手,冲刺700万元年销售额。

  青年返乡创业热情高涨,畲乡巾帼也不让须眉。在畲乡巾帼创业社,畲族头饰、原创卡通玩偶、手工编织、彩绘鹅卵石等特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凤凰装仅头冠就能卖出上百元;一个竹编篮子装十几颗石子,150元也卖掉了……”赤溪村村委会妇女主任钟丽眉说。

  十多年前,钟丽眉从宁德市霞浦县嫁到了赤溪村,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村干部,带领村中妇女成立巾帼创业社,研发特色文创产品;开设鹅卵石手工家庭作坊,邀请专业美术老师定期教授手绘及工艺品创作,帮助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


  资料图:钟丽眉展示文创产品。 林春茵 摄

  鹅卵石手工家庭作坊内,村中妇女手拿一颗鹅卵石,全神贯注地在石子上绘画。花鸟鱼虫、畲族元素等不同主题的创作,让鹅卵石充满“生命力”。

  “有了这个巾帼创业社,妇女姐妹们在家也能解决就业问题。”钟丽眉称,不经能够增加妇女姐妹们的收入,还能对外展示畲族的文化。

  从贫困村到小康村,赤溪村在青山绿水中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赤溪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236元,村集体收入超过255万元。

  早年回村的“80后”吴敬早,开过通讯业务网点,为家乡农特产品带过货,2021年底牵头带领村民入股创办起标准化民宿“水街一宿”,致力做村里第一家规范民宿。

  “营业到现在快4个月了,营业额30万元左右。”吴敬早说,大家家里都有空置的房间,充分利用起来做成民宿,让村民也能赚到钱。

  目前,赤溪村的民宿有七八十间。“我自己经营的有三四间,总投资近60万元。”吴敬早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引领村里村民、乡贤的力量将赤溪村的民宿业做大做强做优。

  以“水街一宿”为样本,赤溪村成立赤溪巾帼乡村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计划统一规划提升村中民宿水准,引导更多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赤溪村党总支书记吴贻国表示,将筹划打造网红河道,发展“夜间经济”,让游客玩得好、住得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 中国这十年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中国扶贫第一村”振兴路上:青年创业热情高 巾帼也不让须眉

  • 编辑:山遇水浏览:2801评论: 0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 王婷婷 摄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宁德4月17日电题:“中国扶贫第一村”振兴路上:青年创业热情高 巾帼也不让须眉

      作者 吕巧琴 林榕生

      位于福建宁德福鼎市的磻溪镇赤溪村,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小山村里,白墙黛瓦的畲族风情购物街两旁,茶叶店、特产店、小酒楼鳞次栉比,灯笼高挂;茶园里,连片的茶树吐出新芽,生机勃勃。

      正是看好家乡的茶叶资源,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的杜赢2013年回村当起“新农民”,筹集近百万元(人民币,下同)创办茶叶加工厂,成为该村返乡创业的第一个大学生。

      “村里没有茶叶加工厂,在学校时就萌生了回来创办茶叶加工厂的想法,把村里老百姓的茶叶全部收购加工,给它推广销售出去。”杜赢说。


      资料图:杜赢(左二)在整理白茶饼。 林春茵 摄

      对于茶叶的生产,杜赢不仅推广有机标准化种植,而且保留了原始制茶工艺。为了推销白茶,除了新疆、西藏,他跑遍了全国其他省份;尽管大多数时候都吃了闭门羹,不死心的他依然挨家挨户递名片。

      转折发生在2015年,此后茶厂的营业额逐年递增。“去年营业额突破500万元”,在杜赢看来,这是他长期在外跑客户、频繁参加茶博会对接客商的结果。

      如今,杜赢的公司已步入正轨,拥有标准化厂房3000多平方米,带动当地农户800多人增产增收。他的成功也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发展,融入赤溪村的乡村振兴中。

      “赤溪村经过多年发展,底子慢慢厚了,人气渐渐旺了。”杜赢说,将引进新设备、增加人手,冲刺700万元年销售额。

      青年返乡创业热情高涨,畲乡巾帼也不让须眉。在畲乡巾帼创业社,畲族头饰、原创卡通玩偶、手工编织、彩绘鹅卵石等特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凤凰装仅头冠就能卖出上百元;一个竹编篮子装十几颗石子,150元也卖掉了……”赤溪村村委会妇女主任钟丽眉说。

      十多年前,钟丽眉从宁德市霞浦县嫁到了赤溪村,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村干部,带领村中妇女成立巾帼创业社,研发特色文创产品;开设鹅卵石手工家庭作坊,邀请专业美术老师定期教授手绘及工艺品创作,帮助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


      资料图:钟丽眉展示文创产品。 林春茵 摄

      鹅卵石手工家庭作坊内,村中妇女手拿一颗鹅卵石,全神贯注地在石子上绘画。花鸟鱼虫、畲族元素等不同主题的创作,让鹅卵石充满“生命力”。

      “有了这个巾帼创业社,妇女姐妹们在家也能解决就业问题。”钟丽眉称,不经能够增加妇女姐妹们的收入,还能对外展示畲族的文化。

      从贫困村到小康村,赤溪村在青山绿水中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赤溪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236元,村集体收入超过255万元。

      早年回村的“80后”吴敬早,开过通讯业务网点,为家乡农特产品带过货,2021年底牵头带领村民入股创办起标准化民宿“水街一宿”,致力做村里第一家规范民宿。

      “营业到现在快4个月了,营业额30万元左右。”吴敬早说,大家家里都有空置的房间,充分利用起来做成民宿,让村民也能赚到钱。

      目前,赤溪村的民宿有七八十间。“我自己经营的有三四间,总投资近60万元。”吴敬早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引领村里村民、乡贤的力量将赤溪村的民宿业做大做强做优。

      以“水街一宿”为样本,赤溪村成立赤溪巾帼乡村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计划统一规划提升村中民宿水准,引导更多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赤溪村党总支书记吴贻国表示,将筹划打造网红河道,发展“夜间经济”,让游客玩得好、住得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