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中国这十年> 发展成就
> 中国这十年> 发展成就

黄河上游“河湟间”“植绿”十年森林覆盖率增至36%

更新:2022-4-22 09:26|编辑:山遇水|浏览:12043|评论: 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摘要:  图为航拍绿化覆盖率达到38.37%的乐都区。(资料图) 宋新华 摄  中新网西宁4月12日电(李隽)12日,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青海这十年”海东市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海东市大力实施“生态海东”战略,深 ...


  图为航拍绿化覆盖率达到38.37%的乐都区。(资料图) 宋新华 摄

  中新网西宁4月12日电(李隽)12日,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青海这十年”海东市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海东市大力实施“生态海东”战略,深入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8%提升至2021年的36%,建成区乐都和平安两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37%。

  青海省海东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地处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河、大通河之间,史称“河湟间”“三河间”,该地常年干旱少雨、植被覆盖率低。

  “我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执行环境污染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责任追究制,与兰州市、西宁市建立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应对处置机制,搭建科学有效的协作运行平台,增强生态保护机制整体合力。建立健全‘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海东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华杰说。


  图为环境优美的海东市平安区。(资料图) 平安区宣传部供图

  海东市拆除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湟水河沿岸48家废旧厂房和391万平方米涉河违章建筑,关停148家畜禽养殖场。全面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3项反馈问题整改省级销号,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完成三年行动任务的71%。开展10次百万人春秋季植树造林“大会战”,521万人次义务植树3900万株。十年累计绿化国土771.42万亩。

  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祝凤甲介绍,通过实施绿色海东“333”全域生态振兴工程,即祁连山、青沙山、积石山“三山”绿色屏障工程,大通河、黄河、湟水河“三水”绿色河谷工程和大峡、小峡、老鸦峡“三峡”绿色城区工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全面实施煤改气和煤改电,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淘汰柴油货车力度,对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大数据监管平台,27家铁合金及碳化硅企业完成烟气回收装置提档升级,昔日的‘黑色硅铁走廊’变成了‘绿色生态走廊’。”祝凤甲说。

  2021年,该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3%,高于2015年18个百分点,PM2.5和PM10值持续下降,黄河、湟水河和大通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长期稳定在100%。

  据悉,海东市加快推进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智慧环保”平台和海东市生态环境监测综合实验室建成投运,大大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中国这十年 > 发展成就

黄河上游“河湟间”“植绿”十年森林覆盖率增至36%

  • 编辑:山遇水浏览:12043评论: 0 中国新闻网

  •   图为航拍绿化覆盖率达到38.37%的乐都区。(资料图) 宋新华 摄

      中新网西宁4月12日电(李隽)12日,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青海这十年”海东市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海东市大力实施“生态海东”战略,深入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8%提升至2021年的36%,建成区乐都和平安两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37%。

      青海省海东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地处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河、大通河之间,史称“河湟间”“三河间”,该地常年干旱少雨、植被覆盖率低。

      “我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执行环境污染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责任追究制,与兰州市、西宁市建立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应对处置机制,搭建科学有效的协作运行平台,增强生态保护机制整体合力。建立健全‘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海东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华杰说。


      图为环境优美的海东市平安区。(资料图) 平安区宣传部供图

      海东市拆除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湟水河沿岸48家废旧厂房和391万平方米涉河违章建筑,关停148家畜禽养殖场。全面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3项反馈问题整改省级销号,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完成三年行动任务的71%。开展10次百万人春秋季植树造林“大会战”,521万人次义务植树3900万株。十年累计绿化国土771.42万亩。

      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祝凤甲介绍,通过实施绿色海东“333”全域生态振兴工程,即祁连山、青沙山、积石山“三山”绿色屏障工程,大通河、黄河、湟水河“三水”绿色河谷工程和大峡、小峡、老鸦峡“三峡”绿色城区工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全面实施煤改气和煤改电,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淘汰柴油货车力度,对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大数据监管平台,27家铁合金及碳化硅企业完成烟气回收装置提档升级,昔日的‘黑色硅铁走廊’变成了‘绿色生态走廊’。”祝凤甲说。

      2021年,该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3%,高于2015年18个百分点,PM2.5和PM10值持续下降,黄河、湟水河和大通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长期稳定在100%。

      据悉,海东市加快推进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智慧环保”平台和海东市生态环境监测综合实验室建成投运,大大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