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5次,获“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现任望谟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胡云慧参加公安工作16年以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岗位上“螺丝钉”式的默默付出。
伤口缝合10余针仍坚持在岗
父亲重病,她没有时间去照料;儿子上学接送,她也甚少出现……在胡云慧的心里,埋藏着太多对家人的亏欠。
“你请假回来一趟吧,老爸怕是要熬不住了。”
2006年初,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胡云慧工作繁忙,得知患有哮喘的父亲病重,满心担忧的她抽不出空回家照看。直到家人打来电话告知父亲病危,她才请假赶回。
伴随急促的脚步声,胡云慧匆忙进了家门,喊着“爸爸”两字,躺在床上的父亲努力睁开双眼,看到平安赶来的女儿,他才放心地闭上了双眼。“送别”父亲后,胡云慧立即回到工作岗位。
2008年,胡云慧的大儿子出生,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任务通常都压在丈夫肩上,儿子曾问:“妈妈和爸爸交换工作好不好?其他小朋友都是妈妈接送上学,你都没来过。”面对儿子乞求的眼神,胡云慧只能愧疚地道歉解释。
2017年春节,胡云慧不慎摔伤右手,手掌心被划开一道很深的伤口,骨肉可见,缝合了10余针她都“停不下来”。
“胡姐,你手伤得那么严重就在家休养,来办公室干嘛?”
“手掌受伤,手指还能用,再说还可以练练左手。”面对同事的关心,胡云慧答道。
胡云慧本可以请假调养,但考虑到正值上报警衔的关键阶段,耽误不得,就托着包上厚厚纱布的右手回到办公室,左手打字,右手手指艰难地移动鼠标,每次活动扯到伤口都传来一阵疼痛,她咬牙忍住继续工作。
“胡姐第一次去拆线,医生说伤口因扯动没恢复好,得再养一个星期看情况。好在一周后顺利拆线,手上却留了疤……”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政工室民警张恒萍说。
“家常便饭”式加班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警察。”胡云慧坚定地说。
2000年,胡云慧报考贵州司法警官学校未能录取,心有遗憾的她却不曾因此放弃警察梦。
大学期间,她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公安专业知识,还加强体能训练,在学校操场、篮球场、羽毛球场……都能经常看到她的身影,表现优异的她还成为专业系里的篮球队和羽毛球队队员。
2005年,大学毕业的胡云慧毅然参加人民警察招考,这次她顺利考到望谟县公安局,成为公安局办公室一名内勤民警。
当时,懂使用计算机和打印机的人不多,仅有的一台大型打印机就在胡云慧的办公室,因此全局的报告、通知、文件等文书材料,都需要她在键盘上逐字逐句敲出再打印。
普通文书材料10多页,多的上百页,工作任务重,打字速度就得跟上。为训练打字速度,胡云慧一有休息时间就开始练习。
“练打字那段时间,走路、吃饭、睡觉……眼前都会浮现五笔字根和编码。”胡云慧笑着说。
2005年至2006年,望谟县筹建多个派出所,除了常规工作,胡云慧还要负责打印相关的请示报告、统计报表和规划等文书材料,每个派出所上百页的文书材料需几天内完成,加班打印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三尺工作台,一台老式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坐就是一整天,夜深人静时,总能听到胡云慧的办公室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在望谟县公安局办公室工作的1000余天,这已是她的常态。
同事眼中的“螺丝钉”
从警16年,胡云慧是同事的眼中辛勤工作的“螺丝钉”。
在办公室经过3年的锻炼后,胡云慧调到政工室,负责全局人事管理、优抚、年度考核、警衔申报等工作,每项工作都事关公安队伍建设和民警的切身利益。
任务多、担子重,为尽快进入状态,胡云慧一边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一边把涉及工作的政策、法规、制度翻了个遍,对工作中常用的规定、文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
看流程、找规律、学方法,那段时间,除了工作,胡云慧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一本一本翻阅文件、资料,关键处做好笔记,抽屉里、桌子上堆满学习的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不论统计基础数据、管理人员信息,还是审核文件、维护信息系统,只要是与政工室有关的工作,胡云慧都胸有成竹、样样精通。
“基层一线工作忙,政工幕后工作也不轻松,胡姐从不叫苦叫累,真的让我觉得佩服。”曾在政工室工作过的民警张堃说。
2013年,协警的招聘和管理工作转由政工室负责,大家手头工作都不少,胡云慧就主动承担此项任务,报名、资格审核、笔试、面试……工作一环扣一环,严丝合缝。
2017年,由于负责核算协警工资的同事工作变动,胡云慧又主动请缨,接管起这项工作。
其他工作任务重,胡云慧便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核算协警每月工资,有时加班到凌晨,困了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凑合着休息两三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投入到新一天的繁忙工作中。(庄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