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公安机关主动适应日益公开透明的执法环境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新期待,多措并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高质量打造了法治公安新品牌、树立了法治公安新形象。
执法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走进兴仁市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紧密衔接的办案流程和严密的定位、门禁、报警等设备让人印象深刻。
兴仁市公安局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推出集约化、精细化执法办案管理机制,构建执法办案中心闭环运行管理模式,采用人工巡查、智能监督等形式,对正在办案的民警实施监督、指导,防止发生办案民违规违法、嫌疑人自伤等情况,对嫌疑人信息采集时间由之前的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而这仅是黔西南州法治公安建设的一个缩影。
集“智能、集约、规范、服务、管理、监督”于一体,“降低办案成本,提高办案效率,确保执法安全”,是黔西南公安创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总体思路和初衷。2017年3月,黔西南公安启动新型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在全省公安机关率先实现“县级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覆盖、派出所执法办案管理分中心智能化管理”。
与此同时,搭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监督平台,汇聚全州公安机关所有执法办案场所实时数据、视频,实现办案场所“一张网”覆盖、“一盘棋”运作,实时联动指挥、监督和管理。
在“阳光执法”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黔西南公安通过全程严格督导,完善视频证据留存等举措,指导办案在一线、监督管理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有力助推和促进了执法办案质量效能的整体提升,从源头上保证了公安民警办案过程中的程序合法,实现执法办案安全事故“零发生”。
执法办案智能化迈出新步伐
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立足“全案上线、全员会用、全面提升”的目标,黔西南公安全面开展“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深度应用,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执法办案高度融合。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将办案标准、执法标准、办案证据指引等各项规程和功能嵌入到执法办案各环节,自动分析、自动提示,有效解决因民警认识不一、能力不一导致的各类执法办案瑕疵,提升执法质效,防范冤假错案,最大限度减少认知误差和人情关系的干扰,统一执法尺度。
“过去我们审查案件只能依靠人工,一个环节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冤假错案产生,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让执法办案效率提高了、案件的瑕疵少了。”黔西南州公安局法制支队民警黄朝相说。
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深度运用一年来,“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为民警提供证据指引7823次、智能阅卷205383次、智能编目239451次、移送组卷22681次,辅助民警开展全案证据链校验审查11569次,无一差错。
执法监督水平取得新突破
黔西南公安在全面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坚持贯彻落实刑事案件“两统一”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实践成效凸显。
——全面落实清单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权责清单清理工作,经清理并呈报审定权力事项335项,并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通过政务网对外公示。
——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将全省通办事项按照一套材料、一个流程的方式办理,对治安、交管、出入境等业务办理所需证明实行告知承诺。
——建立政务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窗通办”,在政务服务网上已将相关办事指南进行更新发布,杜绝网上网下“两张皮”。
——组建“黔西南州公安机关执法顽疾整治中心”。按照“人工巡查+智能巡查”一体化运作模式,采取“九巡九查、三单一群四及时等工作机制,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监督管理,常态化防止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及涉案财物管理不规范等执法突出问题 常态化执法问题整治和办案质量提升的显著成效,
——推行“首接通办连心卡”措施。“连心卡”上写明经办民警、部门领导和督查部门电话等信息,可报警求助、咨询、投诉、办理证照、实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的需求,对民警的执法服务活动构建了严密的监督体系,强有力促进民警规范执法、规范服务,确保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到位。截止目前,全州公安机关发放“首接通办连心卡”16.7万余张,确保了人民群众找公安机关办的事“不仅有人管,而且管得好”。(袁娴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