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中,科技扶贫至关重要。2018年以来,贵州黔西南州深化拓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实现由科技特派员向农业专家团队、科技先遣队升华脱变的“三步走”,为黔西南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结了技术支撑。
选派州级科技特派员讲给群众听
年,黔西南州从地方科研院所在选派30名省级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增派36名科研人员作为州级科技特派员,投入产业扶贫一线做实产业扶贫的科技支撑工作,设计了技术服务调查问卷并组织科技特派员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并以县为单位由不同专业的科技特派员组成灵活机动的“星创小组”,做到技术互补。
成立农业专家团队做给群众看
一是组团队做示范。2018年10月,组建了由省、州、县及对口帮扶单位专家组成的食用菌、薏仁米、中药材及精品水果4个专家技术服务队,实施食用菌、精品水果和中药材等科技示范项目。种植精品水果250亩、薏仁米2500余亩,指导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食用菌菌草1200亩;开展板栗病虫害防控服务1000余亩,指导生产菌棒1000万棒,建立3个中药材示范点。
二是引技术动手干。从湖南农业大学引进“抛秧盘淤泥育秧”配套插秧轻简化技术,有效解决人工插秧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问题,达到“一人抵三人”效果;引进水稻“印刷播种”技术,降低50%用种量、提高出苗率,为群众节约了种植成本。并通过试验“稻+”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综合效益。
组建科技先遣队带着群众干
年7月以来,先后组建二批科技先遣队, 分赴普安县、贞丰县、册亨县、晴隆县、望谟县,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遵循“五步工作法”和“四逐四准”机制,采取“四定四准“工作措施,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一是融入地方作战体系。按照“基层群众有所需、技术服务有响应”原则,主动对接协调,融入当地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作战体系,对产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制定产业技术服务方案,工作覆盖54个乡镇167个行政村、14个坝区,涉及产业(累加)66个,提出技术服务方案及措施12个。
二是突出技术服务重点。科技特派员在技术服务上紧盯关键环节,亲自下地示范指导,为群众解决难题,对食用菌、茶叶、薏仁米、水稻等作物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2020年累计服务6个500亩以上坝区34次,开展现场技术服务及培训447场(次),培训干部群众3500人,编制印发技术服务手册4000余册。
三是构建技术服务体系。根据科技先遣队员专业特点,成立了食用菌专班、薏仁米专班、油茶专班、电商专班等9支队伍,为全州产业提供科技服务。2020年9月,组织召开2020年科技先遣队现场观摩交流会,通过听汇报、看变化、找问题、作点评,增强科技人员科技服务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互动性。
四是整合技术资源力量。与湖南农业大学、宁波市农科院、省农科院、省林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交流合作,把其先进技术和优秀成果应用到产业选择和技术服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