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铃印象

    更新:2021-11-9 17:14|编辑:qinchao|浏览:2513|评论: 0 |来源:
    摘要:  在朋友的邀约下,畅游了一次巴铃,那整洁的街道、仿古的建筑、迷人的巴铃河让人心旷神怡,那清雅的客栈、神秘的绿荫河、美轮美奂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这分明就是一座美丽的小城,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去的小城。 ...


      在朋友的邀约下,畅游了一次巴铃,那整洁的街道、仿古的建筑、迷人的巴铃河让人心旷神怡,那清雅的客栈、神秘的绿荫河、美轮美奂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这分明就是一座美丽的小城,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去的小城。


      下了高速,我和妻子及朋友一家直接将车开到小城西北角的诗酒田园客栈,客栈老板的一杯清茶解除了旅途的所有疲劳,顾不得欣赏客栈的清雅环境与别致楼阁,赶快沿客栈门前的巴铃河欣赏美景去。


      巴铃河像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S”,从中间穿过巴铃小城,南发源于小城东南角母猪龙洞,北消失于小城西北角响铃山下。如果从空中俯瞰,就是一条巨龙翻滚在巴铃镇上,使巴铃全景变得生机勃勃。两年前我来过这里,整条河脏乱不堪,生活垃圾随处都是,就连河边的柳树也灰尘满面,让人根本不愿靠近。现在可不一样了,垃圾无影无踪,呈现眼前的是清清的河水、碧绿的垂柳、木板的步道,还有一座座横卧两岸的弧形钢桥。


      我们从客栈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生动物科技实验馆”,据说里面养有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而水池通体是用特制的玻璃建造的,参观的人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动物的一举一动,遗憾的是要组团参观管理人员才来开门,我们人少了只能在外面看到高高的玻璃墙。离开科技馆后,我们穿过第一道弧形钢架桥,到河的西面去。西面有开阔的河岸,靠水边的地方是高大的柳树和新栽的花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步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我们由北向南走,右边是平缓的斜坡,斜坡上盛开着姹紫嫣红的鼠尾草,远远看上去仿佛是谁掉在地上的红色纱巾,妻坐在纱巾上照一张相片,画面上就是迷人的新娘。


      前行不远,在开阔的地方有一座圆形的顶端如喇叭口的观景塔,大约四层楼高,我从中间的螺旋形梯子爬到塔顶上,只觉得清风徐徐天地空灵心旷神怡,周围都是山梁,就中间一块盆地,像一个略微倾斜的巨大簸箕。向北看,整个风景区尽收眼底,客栈、游泳池、游乐场、指挥部……错落有致,风雨桥、挑角楼、沿河路……楚楚动人,啊!这不是普通的村落,是人间的仙境,是天庭、广寒宫降落人间,对面的那道山梁就是天宫的围墙,眼前的巴铃河就是银河,我想像牛郎织女不会再那般隔河相思了,因为银河上架起了多道彩虹一样的钢桥,他们可以自由来往。然而向南看,那才是真正的人间,浩浩淼淼的村落,屋檐接着屋檐,围墙连着围墙,时而有轿车从寨中驶出,彰显着人们的富裕和骄傲。


      从观景塔下来继续往前走,河里有水车小桥,河堤有柳树鲜花,岸上有荷花红草,一切都很优美。突然有5个小伙在雕塑前照相,怎么照都照不了5人,给他们照了几张合影。“你们是本地的吗?”我问。“不是,我们是来吃同学的喜酒的。他是兴仁的,他是牛场的……我就是巴铃的,是顺便来游览景区的。”其中一人告诉我。看他们那开心的样子,我也开心。我和妻子及朋友一家继续向前走,前面就是高桥,桥上是惠兴高速,为了保护桥墩,建设者们在这里筑了一座水坝,水坝的上游形成了一个宽阔的河面,河水清澈,波光鳞鳞,东岸的白色楼房倒映水中壮观美丽,西岸的青青柳丝拂水悠悠神迷幽静,这让我想起了江南水乡,想起了桂林漓江。继续前行,眼前又是一座高塔,但却是四角的了,我们都没敢上去,因为太高了,我怕上去会惊动天上的仙女,倒是在塔下发现了惊喜,4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正在荷花池中的亭子里吃蛋糕,可是那奶油都吃到了脸上和头发上,让本来就花枝招展的姑娘更加锦上添花了,我举起相机正准备留下她们的倩影,她们却瞬间就爬下了,异口同声地喊出“不准照!”我放下相机后,她们便一溜烟跑到河边洗脸去了。


      我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穿过沿河路,进入了绿荫河公园。公园入口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广场边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儿童电瓶车,一些大人带着小孩在开电瓶车玩,看上去特别自在逍遥。广场的东面是一壁浮雕,浮雕的内容很像清明上河图,图上有布依族结婚、赶集、井边挑水等场景,基本说明的就是巴铃人的古代生活风貌。浮雕墙的背后是一家名为高老一庄的柴火鸡农家乐,从农家乐门前的小路向西走约50米就来到了绿荫河。绿荫河其实是山脚下的两眼泉水,泉水的四周生长着高大的古树,环境十分幽静,那些梯子坎在林间蜿蜒回旋,游客三三两两地穿梭于石梯路上,很是悠闲安逸。泉水大的时候,就从泉眼涌出,形成两条浩荡的河,让游人看了就兴奋。现在是冬天,泉水小了,让那些大大小小的水管抽走以后就只剩下一条小溪闪着银光欢快地流向外面的游泳池,最后流进巴铃河。继续向西走,穿过一片村寨,就回到诗酒田园客栈了。


      回到客栈已经中午,客栈老板早已做好饭菜等着我们,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加上十分饥饿,这顿饭吃得真香。饭后喝了老板的香茶,我们便各家要了一个客房休息,一觉睡醒已是下午3点,早晨所有的疲乏都烟消云散了。回家么?不,还要去城中逛逛。


      我们将车开进了巴铃镇的老城,只见低矮的建筑依旧,商户们怡然自乐,看不出有什么萧条的痕迹。转过几个岔道,我们就来到了巴铃的新城区,最抢眼的是兴铃大街。即沿着从兴仁进巴铃往贵阳的老路而建的一条宽阔的大街。整条街全长约一公里,双向四车道,两边还各有5米多宽的人行道。关键是特别笔直,一眼能望到尽头,而且路两旁的建筑全是三层或四层的楼房,一层以上统一挑出约1米的屋檐,统一的棕色漆成的木制窗护栏,统一的白色墙体,统一的斜面屋顶,统一在一条线上,这气势、这格调,在黔西南找不到第二条街可比。沿着兴铃大街往东走,中间有多条南北向的横街,那建筑格调也和兴铃大街一样,仅仅是街道不是那么笔直了,但是总而言之,巴铃就是一座城,一座与巴铃河风景区连在一起的城。


      回客栈吃过晚饭之后已是下午7点,正准备起身回家,忽然听到客栈里的几位老人讲起了巴铃的传说,我于是又坐了下来聆听。


      “很久很久以前,巴铃是块终年汪水的沼泽地……”一位老人说。在这块沼泽地里到处是芦苇、野草、水塘,到处是鱼虾、秧鸡、水鸟,十分富饶。只有南面略高的地方住有人家,人们把这片沼泽地称为“水渣巴”(方言)地,形成这片沼泽地的原因是怪巴铃河的发源地母猪龙洞年年发大水,是龙洞里的龙在作怪。巴铃镇的东南面有一座母猪山,山下有两个龙洞,是龙的两只眼睛,两个龙洞都出水时,就造成洪水泛滥。后来被一个人们称为朱贡爷的人扛枪击毁了龙的一只眼睛,之后就只有一个龙洞出水了,然后才只有巴铃河而没有了沼泽地。在巴铃镇的西北面有一坐山,很是奇怪,当人们拉马从山边经过时,无论有风无风马铃铛都一定会响,于是人们便将之称为“响铃山”,而巴铃的“铃”,就是指“响铃山”,巴铃的“巴”,就是指“水渣巴”,因而得名巴铃。讲这故事的老人叫张国志,是当年编写兴仁县志时参加清理过档案的退休老人,今年已70多岁。


      从客栈出来,已是晚上9点,车在沿河路上行驶,车窗外的夜景却是更加迷人。巴铃河变成了人间的银河,比天上的银河更加曼妙,霓虹灯闪烁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树上、地上、草坪上,红绿蓝紫交相辉映,那高高的观景塔变成了五彩的瀑布,那柳丝、那楼房、那风雨桥,变成了奇幻的灯画……一切是那般诗情画意!(陈永贤)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巴铃印象


  在朋友的邀约下,畅游了一次巴铃,那整洁的街道、仿古的建筑、迷人的巴铃河让人心旷神怡,那清雅的客栈、神秘的绿荫河、美轮美奂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这分明就是一座美丽的小城,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去的小城。


  下了高速,我和妻子及朋友一家直接将车开到小城西北角的诗酒田园客栈,客栈老板的一杯清茶解除了旅途的所有疲劳,顾不得欣赏客栈的清雅环境与别致楼阁,赶快沿客栈门前的巴铃河欣赏美景去。


  巴铃河像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S”,从中间穿过巴铃小城,南发源于小城东南角母猪龙洞,北消失于小城西北角响铃山下。如果从空中俯瞰,就是一条巨龙翻滚在巴铃镇上,使巴铃全景变得生机勃勃。两年前我来过这里,整条河脏乱不堪,生活垃圾随处都是,就连河边的柳树也灰尘满面,让人根本不愿靠近。现在可不一样了,垃圾无影无踪,呈现眼前的是清清的河水、碧绿的垂柳、木板的步道,还有一座座横卧两岸的弧形钢桥。


  我们从客栈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生动物科技实验馆”,据说里面养有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而水池通体是用特制的玻璃建造的,参观的人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动物的一举一动,遗憾的是要组团参观管理人员才来开门,我们人少了只能在外面看到高高的玻璃墙。离开科技馆后,我们穿过第一道弧形钢架桥,到河的西面去。西面有开阔的河岸,靠水边的地方是高大的柳树和新栽的花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步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我们由北向南走,右边是平缓的斜坡,斜坡上盛开着姹紫嫣红的鼠尾草,远远看上去仿佛是谁掉在地上的红色纱巾,妻坐在纱巾上照一张相片,画面上就是迷人的新娘。


  前行不远,在开阔的地方有一座圆形的顶端如喇叭口的观景塔,大约四层楼高,我从中间的螺旋形梯子爬到塔顶上,只觉得清风徐徐天地空灵心旷神怡,周围都是山梁,就中间一块盆地,像一个略微倾斜的巨大簸箕。向北看,整个风景区尽收眼底,客栈、游泳池、游乐场、指挥部……错落有致,风雨桥、挑角楼、沿河路……楚楚动人,啊!这不是普通的村落,是人间的仙境,是天庭、广寒宫降落人间,对面的那道山梁就是天宫的围墙,眼前的巴铃河就是银河,我想像牛郎织女不会再那般隔河相思了,因为银河上架起了多道彩虹一样的钢桥,他们可以自由来往。然而向南看,那才是真正的人间,浩浩淼淼的村落,屋檐接着屋檐,围墙连着围墙,时而有轿车从寨中驶出,彰显着人们的富裕和骄傲。


  从观景塔下来继续往前走,河里有水车小桥,河堤有柳树鲜花,岸上有荷花红草,一切都很优美。突然有5个小伙在雕塑前照相,怎么照都照不了5人,给他们照了几张合影。“你们是本地的吗?”我问。“不是,我们是来吃同学的喜酒的。他是兴仁的,他是牛场的……我就是巴铃的,是顺便来游览景区的。”其中一人告诉我。看他们那开心的样子,我也开心。我和妻子及朋友一家继续向前走,前面就是高桥,桥上是惠兴高速,为了保护桥墩,建设者们在这里筑了一座水坝,水坝的上游形成了一个宽阔的河面,河水清澈,波光鳞鳞,东岸的白色楼房倒映水中壮观美丽,西岸的青青柳丝拂水悠悠神迷幽静,这让我想起了江南水乡,想起了桂林漓江。继续前行,眼前又是一座高塔,但却是四角的了,我们都没敢上去,因为太高了,我怕上去会惊动天上的仙女,倒是在塔下发现了惊喜,4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正在荷花池中的亭子里吃蛋糕,可是那奶油都吃到了脸上和头发上,让本来就花枝招展的姑娘更加锦上添花了,我举起相机正准备留下她们的倩影,她们却瞬间就爬下了,异口同声地喊出“不准照!”我放下相机后,她们便一溜烟跑到河边洗脸去了。


  我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穿过沿河路,进入了绿荫河公园。公园入口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广场边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儿童电瓶车,一些大人带着小孩在开电瓶车玩,看上去特别自在逍遥。广场的东面是一壁浮雕,浮雕的内容很像清明上河图,图上有布依族结婚、赶集、井边挑水等场景,基本说明的就是巴铃人的古代生活风貌。浮雕墙的背后是一家名为高老一庄的柴火鸡农家乐,从农家乐门前的小路向西走约50米就来到了绿荫河。绿荫河其实是山脚下的两眼泉水,泉水的四周生长着高大的古树,环境十分幽静,那些梯子坎在林间蜿蜒回旋,游客三三两两地穿梭于石梯路上,很是悠闲安逸。泉水大的时候,就从泉眼涌出,形成两条浩荡的河,让游人看了就兴奋。现在是冬天,泉水小了,让那些大大小小的水管抽走以后就只剩下一条小溪闪着银光欢快地流向外面的游泳池,最后流进巴铃河。继续向西走,穿过一片村寨,就回到诗酒田园客栈了。


  回到客栈已经中午,客栈老板早已做好饭菜等着我们,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加上十分饥饿,这顿饭吃得真香。饭后喝了老板的香茶,我们便各家要了一个客房休息,一觉睡醒已是下午3点,早晨所有的疲乏都烟消云散了。回家么?不,还要去城中逛逛。


  我们将车开进了巴铃镇的老城,只见低矮的建筑依旧,商户们怡然自乐,看不出有什么萧条的痕迹。转过几个岔道,我们就来到了巴铃的新城区,最抢眼的是兴铃大街。即沿着从兴仁进巴铃往贵阳的老路而建的一条宽阔的大街。整条街全长约一公里,双向四车道,两边还各有5米多宽的人行道。关键是特别笔直,一眼能望到尽头,而且路两旁的建筑全是三层或四层的楼房,一层以上统一挑出约1米的屋檐,统一的棕色漆成的木制窗护栏,统一的白色墙体,统一的斜面屋顶,统一在一条线上,这气势、这格调,在黔西南找不到第二条街可比。沿着兴铃大街往东走,中间有多条南北向的横街,那建筑格调也和兴铃大街一样,仅仅是街道不是那么笔直了,但是总而言之,巴铃就是一座城,一座与巴铃河风景区连在一起的城。


  回客栈吃过晚饭之后已是下午7点,正准备起身回家,忽然听到客栈里的几位老人讲起了巴铃的传说,我于是又坐了下来聆听。


  “很久很久以前,巴铃是块终年汪水的沼泽地……”一位老人说。在这块沼泽地里到处是芦苇、野草、水塘,到处是鱼虾、秧鸡、水鸟,十分富饶。只有南面略高的地方住有人家,人们把这片沼泽地称为“水渣巴”(方言)地,形成这片沼泽地的原因是怪巴铃河的发源地母猪龙洞年年发大水,是龙洞里的龙在作怪。巴铃镇的东南面有一座母猪山,山下有两个龙洞,是龙的两只眼睛,两个龙洞都出水时,就造成洪水泛滥。后来被一个人们称为朱贡爷的人扛枪击毁了龙的一只眼睛,之后就只有一个龙洞出水了,然后才只有巴铃河而没有了沼泽地。在巴铃镇的西北面有一坐山,很是奇怪,当人们拉马从山边经过时,无论有风无风马铃铛都一定会响,于是人们便将之称为“响铃山”,而巴铃的“铃”,就是指“响铃山”,巴铃的“巴”,就是指“水渣巴”,因而得名巴铃。讲这故事的老人叫张国志,是当年编写兴仁县志时参加清理过档案的退休老人,今年已70多岁。


  从客栈出来,已是晚上9点,车在沿河路上行驶,车窗外的夜景却是更加迷人。巴铃河变成了人间的银河,比天上的银河更加曼妙,霓虹灯闪烁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树上、地上、草坪上,红绿蓝紫交相辉映,那高高的观景塔变成了五彩的瀑布,那柳丝、那楼房、那风雨桥,变成了奇幻的灯画……一切是那般诗情画意!(陈永贤)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