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普安县:创新劳务公司制促就业大提升

更新:2021-10-25 08:49|编辑:吴婷婷|浏览:693|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近年来,普安县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针对本地劳动力富余量大、就业空间小、收入渠道窄的实际情况,在组织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有效地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2020年 ...
  近年来,普安县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针对本地劳动力富余量大、就业空间小、收入渠道窄的实际情况,在组织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有效地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2020年,普安全县共推动15.6万人就业,就业率为99.8%,成效非常明显,得到了人社部的肯定。

  三级发力,创建劳务就业组织。聚焦劳务资源整合工作,统一建立劳务资源统筹管理组织,提升劳务组织化程度。一是县级设总公司。为了强化对全县劳务资源的统筹管理、科学分配、高效利用,推动充分就业、合理就业,2019年8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出资200万元成立普安县国有速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在县人社局的指导下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全县劳务资源统筹、就业信息收集、就业岗位分配、就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工作。公司设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管理人员从社会直接招聘专业人才,实行全额聘用制,员工由县政府从财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委派单位招聘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与委派单位工作脱钩,专门从事劳务公司经营管理。公司的成立使全县的劳务资源得到全面有效统筹,实现由散到聚、组团发展的变化,为推动全县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乡镇设分公司。在县总公司的指导下,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劳务分公司,设公司经理1名,人员由乡镇政府选派,由县总公司决定聘用、进行考核管理,实行3年一聘。乡镇分公司主要负责做好本乡镇就业人员信息统计上报、就业咨询服务、就业援助及根据县总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信息,有序组织本乡镇的劳动力外出就业,使本乡镇的劳动力资源统计准确、就业信息精准和有序输出。目前,全县14个乡镇均成立了分公司,明确了14名分公司经理,每个分公司配备了2名以上工作人员。同时,乡镇分公司与本地企业、产业基地、项目指挥部等用工单位建立劳务信息实时共享机制,第一时间掌握岗位需求信息,第一时间促成劳动力就业,最大限度确保生产单位无空岗、从业人员无空闲、就业收入不断档。三是村居设劳务队。各行政村在县乡劳务公司指导下,成立劳务队,选聘劳务队长,负责组织本村劳务资源,做到跟踪管理、精准输出。制定《村劳务队长选聘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劳务队长选聘机制,采取组织推荐、群众联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推荐村级劳务队长人选,由乡镇党委审查、任命,实行一年一聘。同时,将工作成效明显的村级劳务队长作为村两委成员选拔候选人,其报酬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村常务干部标准执行。目前,全县已选聘村劳务队长96名,并全部选入了村两委班子。

  强化管理,提升劳务就业水平。根据劳务市场供求关系,强化劳务队伍管理培训,提升劳务队伍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坚持以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就业能力和提高就业率为目标,发挥县乡劳务公司市场主体作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岗位需求,以职业学校、企业车间、生产基地等为载体,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嵌入式的就业技能培训。目前,根据浙江宁波拓普集团、惠州利佳电讯等170余家省外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累计组织订单式培训5000余人,并全部实现输出就业;结合本省本县本地重大项目建设、特色种养等用工量大、岗位量大、技能要求高的特点,组织开展嵌入式培训,累计培训采茶、泥水、种养殖、电焊等技能型工人2000余人,均全部实现就地就近灵活性就业。二是实行目标管理。以保证就业率、降低失业率、保障务工人员收入稳定为工作目标,根据每年春节后全县劳动力就业情况,制定县、各乡镇、各村年度劳动力就业人数目标计划,对县乡村三级的劳务输出就业工作实施目标考核管理,确保全县年就业率始终达到98%以上。三是注重常态考核。为充分调度县乡村三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完成就业目标为导向,分类实施考核奖惩。将县乡级劳务公司管理人员工作完成较好、成绩突出的作为年终评优、升职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适时进行岗位调整。2019年以来,对在东西部协作劳务输出成绩突出的县公司3人、乡镇分公司25人进行了表彰,对工作推进缓慢的2名县总公司董事、3名乡镇分公司经理进行岗位调整等。目前,已发放奖励金20余万元,调整村级劳务队长23人。

  统筹调度,精准劳务就业输出。加强统筹,因地制宜优化劳务资源组合结构,切实做好劳务就业输出。一是摸清劳务资源底数。全县以村为单位,每村组建一支劳务队,摸清村民的技能特长、劳动能力、就业需求,对村级劳务资源进行全面统筹和组织管理。坚持一村一团队,有效避免本村范围内务工人员各自为战、恶性竞争、扰乱就业秩序的情况,实现劳务信息共享、劳动力资源整合,达到携手并进、抱团发展的目的。目前,全县共成立村级劳务队96支,相对固定的劳务队员2万余人。在抓好外输就业的同时,村级劳务队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合作社等组织有机联合,以产拓岗、以产稳岗,共同推动本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如,盘水街道红星村劳务队通过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依托该村合作社长毛兔产业、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吸纳劳务队成员412人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稳定在2.5万元以上。二是分类组建劳务队伍。为推动劳务精准输出、精准匹配岗位,在村级团队的基础上,按照务工人员所掌握的就业技能,分行业组建专业劳务小分队,各村均形成一大队多分队的劳务队伍体系,有效提升了劳务队伍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切实增强了劳务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目前,全县96个村共组建439支行业小分队。如茶源街道细寨村根据本村劳务人员技能特点,分别组建了农事劳务队、基建施工队、传统工匠工艺队等8支行业小分队,每支队伍人数均在50人以上。其中,农事劳务队的200余名队员,与村内、村外的茶业产业园的岗位需求实现精准匹配,承接了周边5个茶园80%的劳务,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三是畅通劳务输出渠道。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精准收集宁波市、东阳市、泉州市等14个城市217家用工企业的岗位数量信息,按照县级总公司的统筹安排和一地一输出的原则,以村劳务队为单位,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做到点对点输出,采取签订稳岗就业协议、落实稳岗补贴政策等措施,实现对务工人员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保障和统一就业。如九峰街道保冲村通过与宁波市镇海区对接,当地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为保冲村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解决了本村2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就业问题,实现了一地一输出的目标。目前,全县通过一地一输出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向东部沿海城市输出就业人数累计达5万余人次,普安县在劳务组织方式、稳岗就业保障措施、务工人员的统筹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得到输入地及用工企业的认可,多家企业对普安县的劳务输出给予倾斜支持。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普安

普安县:创新劳务公司制促就业大提升

  • 编辑:吴婷婷浏览:693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近年来,普安县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针对本地劳动力富余量大、就业空间小、收入渠道窄的实际情况,在组织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有效地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2020年,普安全县共推动15.6万人就业,就业率为99.8%,成效非常明显,得到了人社部的肯定。

      三级发力,创建劳务就业组织。聚焦劳务资源整合工作,统一建立劳务资源统筹管理组织,提升劳务组织化程度。一是县级设总公司。为了强化对全县劳务资源的统筹管理、科学分配、高效利用,推动充分就业、合理就业,2019年8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出资200万元成立普安县国有速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在县人社局的指导下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全县劳务资源统筹、就业信息收集、就业岗位分配、就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工作。公司设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管理人员从社会直接招聘专业人才,实行全额聘用制,员工由县政府从财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委派单位招聘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与委派单位工作脱钩,专门从事劳务公司经营管理。公司的成立使全县的劳务资源得到全面有效统筹,实现由散到聚、组团发展的变化,为推动全县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乡镇设分公司。在县总公司的指导下,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劳务分公司,设公司经理1名,人员由乡镇政府选派,由县总公司决定聘用、进行考核管理,实行3年一聘。乡镇分公司主要负责做好本乡镇就业人员信息统计上报、就业咨询服务、就业援助及根据县总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信息,有序组织本乡镇的劳动力外出就业,使本乡镇的劳动力资源统计准确、就业信息精准和有序输出。目前,全县14个乡镇均成立了分公司,明确了14名分公司经理,每个分公司配备了2名以上工作人员。同时,乡镇分公司与本地企业、产业基地、项目指挥部等用工单位建立劳务信息实时共享机制,第一时间掌握岗位需求信息,第一时间促成劳动力就业,最大限度确保生产单位无空岗、从业人员无空闲、就业收入不断档。三是村居设劳务队。各行政村在县乡劳务公司指导下,成立劳务队,选聘劳务队长,负责组织本村劳务资源,做到跟踪管理、精准输出。制定《村劳务队长选聘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劳务队长选聘机制,采取组织推荐、群众联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推荐村级劳务队长人选,由乡镇党委审查、任命,实行一年一聘。同时,将工作成效明显的村级劳务队长作为村两委成员选拔候选人,其报酬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村常务干部标准执行。目前,全县已选聘村劳务队长96名,并全部选入了村两委班子。

      强化管理,提升劳务就业水平。根据劳务市场供求关系,强化劳务队伍管理培训,提升劳务队伍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坚持以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就业能力和提高就业率为目标,发挥县乡劳务公司市场主体作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岗位需求,以职业学校、企业车间、生产基地等为载体,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嵌入式的就业技能培训。目前,根据浙江宁波拓普集团、惠州利佳电讯等170余家省外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累计组织订单式培训5000余人,并全部实现输出就业;结合本省本县本地重大项目建设、特色种养等用工量大、岗位量大、技能要求高的特点,组织开展嵌入式培训,累计培训采茶、泥水、种养殖、电焊等技能型工人2000余人,均全部实现就地就近灵活性就业。二是实行目标管理。以保证就业率、降低失业率、保障务工人员收入稳定为工作目标,根据每年春节后全县劳动力就业情况,制定县、各乡镇、各村年度劳动力就业人数目标计划,对县乡村三级的劳务输出就业工作实施目标考核管理,确保全县年就业率始终达到98%以上。三是注重常态考核。为充分调度县乡村三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完成就业目标为导向,分类实施考核奖惩。将县乡级劳务公司管理人员工作完成较好、成绩突出的作为年终评优、升职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适时进行岗位调整。2019年以来,对在东西部协作劳务输出成绩突出的县公司3人、乡镇分公司25人进行了表彰,对工作推进缓慢的2名县总公司董事、3名乡镇分公司经理进行岗位调整等。目前,已发放奖励金20余万元,调整村级劳务队长23人。

      统筹调度,精准劳务就业输出。加强统筹,因地制宜优化劳务资源组合结构,切实做好劳务就业输出。一是摸清劳务资源底数。全县以村为单位,每村组建一支劳务队,摸清村民的技能特长、劳动能力、就业需求,对村级劳务资源进行全面统筹和组织管理。坚持一村一团队,有效避免本村范围内务工人员各自为战、恶性竞争、扰乱就业秩序的情况,实现劳务信息共享、劳动力资源整合,达到携手并进、抱团发展的目的。目前,全县共成立村级劳务队96支,相对固定的劳务队员2万余人。在抓好外输就业的同时,村级劳务队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合作社等组织有机联合,以产拓岗、以产稳岗,共同推动本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如,盘水街道红星村劳务队通过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依托该村合作社长毛兔产业、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吸纳劳务队成员412人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稳定在2.5万元以上。二是分类组建劳务队伍。为推动劳务精准输出、精准匹配岗位,在村级团队的基础上,按照务工人员所掌握的就业技能,分行业组建专业劳务小分队,各村均形成一大队多分队的劳务队伍体系,有效提升了劳务队伍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切实增强了劳务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目前,全县96个村共组建439支行业小分队。如茶源街道细寨村根据本村劳务人员技能特点,分别组建了农事劳务队、基建施工队、传统工匠工艺队等8支行业小分队,每支队伍人数均在50人以上。其中,农事劳务队的200余名队员,与村内、村外的茶业产业园的岗位需求实现精准匹配,承接了周边5个茶园80%的劳务,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三是畅通劳务输出渠道。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精准收集宁波市、东阳市、泉州市等14个城市217家用工企业的岗位数量信息,按照县级总公司的统筹安排和一地一输出的原则,以村劳务队为单位,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做到点对点输出,采取签订稳岗就业协议、落实稳岗补贴政策等措施,实现对务工人员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保障和统一就业。如九峰街道保冲村通过与宁波市镇海区对接,当地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为保冲村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解决了本村2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就业问题,实现了一地一输出的目标。目前,全县通过一地一输出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向东部沿海城市输出就业人数累计达5万余人次,普安县在劳务组织方式、稳岗就业保障措施、务工人员的统筹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得到输入地及用工企业的认可,多家企业对普安县的劳务输出给予倾斜支持。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