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的一窗一户,一衣一被,挡住的不仅仅是风雨,还有人间真情”。石杰同志经常这样和单位同事说到,这是他脱贫攻坚驻村帮扶经历中最大的感受。
在2020年3月-2021年4月,根据《中共望谟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望谟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调整及增加部分事业单位帮扶村的通知》(望党建办发〔2020〕14号)文件要求,他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毛遂自荐,代表贵州省望谟公路管理段深入脱贫攻坚最前线,成为战斗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队伍中的一员,驻扎在望谟县石屯镇翁村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牢记嘱托,用心助力指挥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完成单位的交给他的使命,为了望谟县脱贫攻坚取得完全胜利。他呕心沥血的帮扶石屯镇翁村村,到村的第一天,他就迅速加入了战斗,努力学习,了解掌握政策、亲自宣传、亲自实践,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一保障”一步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从初出茅庐的新兵到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兵,从最初的一组上院网格员到村最远的三组网格长,他一步步在战壕里慢慢成长起来。在工作中,他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在刚到达翁村村指挥部时,他发现指挥部电脑等办公设备严重不足,大家都是共用电脑和办公桌椅,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好脱贫攻坚战后勤保障是关键。石杰经过请示汇报村当前基本情况,望谟段及时支援翁村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电脑2台桌椅2套,有了办公设备保障,提升了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效率。
永葆初心,用力助力住房安全
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作为一名党龄9年的党员,他深知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役,必须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带动群众用他们的双手才能走出贫困。其中,住房保障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一项,他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人,住着瓦房的他深知房屋的安全性,因而解决翁村村民的住房问题就成了它的第一个突破点。
在翁村村经过实地走访中,他发现有一个低保户的房屋未安装门窗,可以说是冬季透风,夏季漏雨,经过交流了解到这家人有2个孩子在读书,妻子一人外出务工,本人又长期生病,家庭经济来源少,没有过多的经济收入能够支付安装门窗,经与其协商并向段领导请示,望谟段立即支援帮助其解决安装门窗的费用,为该低保户安装门窗,遮风挡雨,送去温暖,农户激动得连声说“谢谢、谢谢、谢谢......”。
有一个三口之家,老母亲已72岁高龄,但依然身手矫健,在石漠化的山里穿梭自如,背着背篓收菜籽、玉米等农作物,两个儿子近四十岁,均未婚,没有外出务工,在家里建厨房,家里得到政府危房改造、透风漏雨补助,但是屋内地面用木板搭建,地板不平,走在上面发现发出吱吱响声,他动员其进行地面硬化,但户主以没有水或没有钱等理由不同意,多次动员都吃了闭门羹,他立即请示望谟段支部书记、段长,一并到该户动员其进行负一楼地面硬化,经过动真情多次入户动员才同意,望谟公路管理段帮助其负一楼钢筋混凝土板面进行硬化,住上平整水泥地屋面。
砥砺前行,用功助力饮水安全
作为一名党员同志,他在驻村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分析,不论问题的大小,都在他的心中烙下深深印记,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困难,在走访发现三组有4户人家因所住位置较高,新建储水池自流水因水压低不能流入以上几户,造成饮水困难,严重危及他们生活,这是脱贫攻坚中“两不愁、三保障”的重点,他同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及时开展实地调查,查看水源点,并进行研判得出解决措施,实行提灌供水,需从海拔770米处抽水至海拔960米处的水池解决村民饮水困难,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他认真仔细实地观察后,写出详细的请示报望谟段,段领导同时报送管理局同意后进行施工,经过两个星期的施工,终于通了干净的饮用水,老百姓饮水安全得到保障,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有一户人家,家庭人口5人,一个老人,两个中年人育有一儿一女,家中儿子因早婚早育育有一子,2018年有7人,但因早婚早育,女方没过多久就外出离开至今未归,男方因年纪轻,2019年底外出务工回到家后不久到隔壁村玩耍被打抢救无效死亡。家里面两个中年人又太老实,不能外出务工,老人已经70多岁,以前靠老人出售棺木和两个中年人种地和田维持生计,现在老人已无能力生产棺木,家里面为抢救被打的儿子花光积蓄更是雪上加霜,留下一个2岁左右的幼儿。他多次走访,询问其基本情况,每次一家人都说着说着以泪洗面,说现在真的苦了孩子,没有人管。在详细了解这一情况后,他立即向指挥部进行汇报,并为其申请低保,帮助两个中年人申请村里面的护林员(800元/月)和保洁员(400元/月),后来将保洁员换成护路员(800元/月),并将其中年妇女报镇申请贵阳南明区妇联慰问500元,总之,按照政策要求能申请的都尽力帮助,老人流下感谢的泪水“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没有国家政策,我都不敢想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关爱老人,用情服务群众
翁村村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在家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只有政策收入,且多数只会布依语,用汉语表达能力弱,沟通上存在困难,他始终耐心的和贫困户交流,询问他们的基本情况“老人家,你家有几个人?家里面有没有读书的,有几个?有没有打工的年轻人,有几个?你们在家都做些什么,年轻人有没有寄钱回来给你们用?你们有多少岁了,有没有得享受国家养老金?家里面交医疗保险没有,现在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生病住院的等等”。一天在询问一户两个老人的时候,问他们年龄多大,他们回答“一个72岁,一个73岁”,问他们得领养老保险没有,他们说“没有”,他给两个老人解释:养老保险金是国家给你们60岁以上老人享受的一项政策,每人每月最低98元,一年有1000多元,你们都有10年左右没有领到养老保险了,你们10年间未得到20000元左右养老金。问他们“你们的儿子有没有帮你们交养老保险?”他们说“不知道”,他立即联系指挥部通过人社中心进行查询,并告知共计五百元,如果现在缴纳,从下个月起每个月领取国家养老金每月最低98元/人,两个老人听后立即从用塑料袋包裹的口袋中取出500元递给交给他,他立即带两个老人镇上进行办理银行存折和养老保险缴纳,并将两个老人送回家,他们说“谢谢你,我家儿子都没有这么样对我们好”。
为进一步关爱村里面老人,他认真思考,参照其他村经验做法,最终在村开展“数变化、感党恩暨60岁老人集体生日”连心会活动,他亲自撰写方案,进行活动物品采购,并组织好这次活动,他亲力亲为,深入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积极宣传我村发展变化,群众细数党的好政策,并宣传搞好村及家庭卫生的益处,以活动方式积极引导带动广老年人群众关注脱贫攻坚、认可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石杰说:“在翁村的一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他始终都在真心实意去和老百姓交流,解开老百姓的心结,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最终他得到了翁村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村两委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经过脱贫攻坚一线全体工作人员全力帮扶,翁村村高质量的打赢了脱贫攻坚战,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19户70人全部脱贫,全面实现小康。(朱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