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在希望的田野上干出新天地 ——记农村产业革命带头人

更新:2020-11-2 15:58|编辑:山遇水|浏览:789|评论: 0 |来源: 贵州日报
摘要:  秋天丰收时节,黔中大地硕果遍野。  雷山的稻田里,党员干部们献计献策献力,抢抓晴天,帮助群众抢收稻谷;  独山的橘园中, ...
  秋天丰收时节,黔中大地硕果遍野。

  雷山的稻田里,党员干部们献计献策献力,抢抓晴天,帮助群众抢收稻谷;

  独山的橘园中,各地商贩们开着车抢购新同橘子,讨价还价之声,是寨子里一年一次的热闹场景;

  汇川的坝子上,地垄间人头攒动,火红的辣椒映红了务工群众的一张张笑脸……

  贵州各地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绿壳鸡蛋、生猪)、茶叶、蔬菜、水果、刺梨、中药材等山地特色产业,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各地特色产业出山入海,发展得风生水起,各地产业带头人喜笑颜开充满干劲!

  从煤老板到茶老板,毕节市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村民谭正义经历了从“黑”到“绿”的梦想转变。

  10多年前,谭正义办煤矿,带动当地600余名村民就业。“煤矿开采不可能搞一辈子,‘黑色经济’不是长久之计。”

  2009年,谭正义放弃煤矿生意,拿出积攒下的亿元家产,在海拔2300米的山上发展绿色产业。

  为了种出原生态的有机茶叶,谭正义坚持“三无”理念,即“无农药、无化肥、无添加”,确保了有机高山生态的品质保证。如今,有机生态茶园种植面积已达7000亩,每年仅发放务工工资就是400余万元,带动15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幸福生活是奋斗来的,前进中榜样的力量更能凝心聚力,让人们的奋斗更有方向。

  在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贵州“三变”改革中,盘州市普古乡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陶正学带领村民不断探索致富路。

  2012年,这个曾经从事煤炭产业的亿万富翁情系故土,转型从事现代农业。推动当地8个村旅游、农业资源变成了发展资本,964户农民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东,1161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曾经边、远、穷的舍烹村成为“全国文明村镇”,成为“三变”改革发源地之一。

  与此同时,“村社合一”探路者左文学、带领村民大兴产业的陈大兴、传承发扬马尾绣并变成致富产业的宋水仙……他们共同体现出苦干实干,守得住青山,耐得住寂寞,办得成实事的可贵精神。他们将新思想、新动能、新资源带进田间地头乡野山林,为脱贫攻坚、产业革命、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唤醒着脚下这片沉寂的土地。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省内资讯

在希望的田野上干出新天地 ——记农村产业革命带头人

  • 编辑:山遇水浏览:789评论: 0 贵州日报
  •   秋天丰收时节,黔中大地硕果遍野。

      雷山的稻田里,党员干部们献计献策献力,抢抓晴天,帮助群众抢收稻谷;

      独山的橘园中,各地商贩们开着车抢购新同橘子,讨价还价之声,是寨子里一年一次的热闹场景;

      汇川的坝子上,地垄间人头攒动,火红的辣椒映红了务工群众的一张张笑脸……

      贵州各地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绿壳鸡蛋、生猪)、茶叶、蔬菜、水果、刺梨、中药材等山地特色产业,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各地特色产业出山入海,发展得风生水起,各地产业带头人喜笑颜开充满干劲!

      从煤老板到茶老板,毕节市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村民谭正义经历了从“黑”到“绿”的梦想转变。

      10多年前,谭正义办煤矿,带动当地600余名村民就业。“煤矿开采不可能搞一辈子,‘黑色经济’不是长久之计。”

      2009年,谭正义放弃煤矿生意,拿出积攒下的亿元家产,在海拔2300米的山上发展绿色产业。

      为了种出原生态的有机茶叶,谭正义坚持“三无”理念,即“无农药、无化肥、无添加”,确保了有机高山生态的品质保证。如今,有机生态茶园种植面积已达7000亩,每年仅发放务工工资就是400余万元,带动15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幸福生活是奋斗来的,前进中榜样的力量更能凝心聚力,让人们的奋斗更有方向。

      在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贵州“三变”改革中,盘州市普古乡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陶正学带领村民不断探索致富路。

      2012年,这个曾经从事煤炭产业的亿万富翁情系故土,转型从事现代农业。推动当地8个村旅游、农业资源变成了发展资本,964户农民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东,1161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曾经边、远、穷的舍烹村成为“全国文明村镇”,成为“三变”改革发源地之一。

      与此同时,“村社合一”探路者左文学、带领村民大兴产业的陈大兴、传承发扬马尾绣并变成致富产业的宋水仙……他们共同体现出苦干实干,守得住青山,耐得住寂寞,办得成实事的可贵精神。他们将新思想、新动能、新资源带进田间地头乡野山林,为脱贫攻坚、产业革命、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唤醒着脚下这片沉寂的土地。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