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桑郎镇桑郎村(校)关工委积极探索“村校合一”新思路,整合力量,创新方式,抓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顺利开展。
民族文化进校园,文化自信“强起来”。桑郎小学将传承民族文化列为办学理念之一,利用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兴趣班中,开设了课外活动民族特色班(刺绣兴趣班、扎染兴趣班、蜡染兴趣班),制作传统手艺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做非遗文化传承人,增强了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村(校)关工委组织各领域民族文化传承人免费进校为学生授课,将刺绣、扎染、蜡染、诗词、布依歌等内容教于学生,传承民族文化。
平台公司进乡村,布依品牌“走出去”。村(校)关工委借助民族服饰平台公司开展系列传承活动,由“村校合一”关工委定期组织学生对民族服饰生产加工进行参观、体验,培养布依文化传承人。吸收会布依族布艺纺织、服饰制作、花纹刺绣等民间手艺人进入平台公司。主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促使布依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加工制作行业成为带动妇女创业就业、脱贫增收的重要领域。目前,平台公司民族产品已在全县、县外甚至省外销售,已带动200余人获利增收。
爱心教育进家园,留守儿童“笑起来”。村(校)关工委联合镇工会每学期将政府救助款、各级各类善款全部按需资助给贫困学生。定期对留守儿童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体系。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咨询室,主动与心理状况不佳的孩子谈心、沟通,排除障碍,目前已建成留守儿童档案308份,开展心理咨询600余人(次)。村(校)关工委每学期至少进行3至6次适龄残疾儿童家访和排查活动,到残疾学生家进行上门送教服务,并送上衣物和相关学习用具,圆了残疾儿童的上学梦。
“五老”发挥作用,公益事业“动起来”。村(校)关工委充分调动“五老”发挥作用,不断壮大“五老”队伍。组织村老年协会每年开展护林行动,为1253.7亩灌木封山育林区造林、育林、梳剪林木;组织寨老、老干部等成立志愿者协调组,参与项目征拆工作,做群众工作,加快桑郎镇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对乱搭乱建行为限期整改拆除,人居环境得到提升。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传承民族文化,引导老人年组建诗词组、舞蹈组、唢呐组、布依山歌队、舞龙队等“文化队”。(唐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