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韦兴先来到册亨县双江镇报到,第二天镇党委随即安排他到坝麦驻村。他之前在册亨县八渡镇某村当了近十年的村主任,把村里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修通了、寨子硬化了、卫生搞上了、路灯亮了、水渠“三面光”了……村民听说他要去双江了都十分不舍。心里装着群众的人在哪点都发光,韦兴先来到双江仍“初心”未改,把坝麦当成家,兢兢业业,无怨无悔,验证了他的口头禅“只要有责任心,没有做不好的事”。
做好精准扶贫一线“战士”
坝麦村辖8个村民小组287户1146人,布依族占总人口的80%,主要产业是种植杉树。从村委会到最远的加岩组有16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薄弱的布依族村寨。
韦兴先来到坝麦的第一天,看见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杉树林,暗暗庆幸自己来对了地方,这么多“绿色银行”,群众幸福指数应该不错吧!可一走进寨子,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有的农户还住在危房里,有的门窗都没来得及装上又变成了危房。他心情一下凝重,纳腾组的罗永志唉声叹气地说:“我家有100多亩杉树都已经成材了,但路不通,无法卖啊,你得为我们想想办法嘞”。为此事,他整宿整宿的失眠,对“要致富先修路”有了更深、更直观的认识!
急百姓之所急,在他的争取下,2016年底镇政府给了修建15公里的林区路指标,协调到扶贫单位给了5公里修路指标,在2017年初,又得到了土地整治项目10公里的指标,这一样样的指标,让群众看到了希望,他马上组织群众制定方案,看到群众在承诺书按上一颗颗鲜红的手印,他心里感到温暖,这向贫困宣战的第一枪打响了。通过一年的努力,水泥路伸向林子的深处,全村实现了“组组通”。路通了,王朝芳卖了杉树盖起大房子,岑章得卖了杉树办起了家庭牧场,有的还卖了小汽车。
同时,韦兴先紧紧抓住易地搬迁扶贫这个历史机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困难重重,群众谈“搬”色变。韦兴先带领村“五人小组”不厌其烦地召开共商会、入户宣传、发放明白卡等,跟群众算了经济账、就业账、就学账、就医账、子孙账,功夫不负有心人,群众的思想终于逐步转变,陆陆续续地开始搬出大山,向幸福生活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坝把组的黄永生是一个不折不扣“顽固”分子,在韦兴先的努力下,终于去领了钥匙,搬进了新房,现在他爱人在布依锦绣坊上班,自己还开了个夜市摊,生意红红火火。黄永生高兴说:“要是没有小韦的多次动员,我做梦也没有住上城里这套房子”。搬迁户黄文刚在县城做起啤酒饮料配送工作、王正兰在县城汉堡店上班、王正强在县城家政公司上班……这些群众搬迁后都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孩子在城里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家人城里过上幸福的生活。目前坝麦村已有171户732人成为新市民。
“现在坝麦路通了,东西卖出去了,老百姓手头有钱,脱贫没问题;搬迁了,就业解决了,脱贫更是没问题,坝麦村计划今年年底出列”。韦兴先高兴地说。
为群众增收致富找准“路子”
产业兴旺,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韦兴先看到岩架的邻村种植香蕉“发”了,心里很羡慕,立即与村组干部商量,决定在沿江村的加岩、坝把、坝麦三地发展香蕉产业。可是有的群众就是不接受:“我们祖祖辈辈种的是玉米,种了香蕉让我吃什么,拿什么喂猪呀鸡呀”。部分群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了一些,一年后有了收获,尝到了甜头,逐步带动群众。如今走进坝麦沿江村民组蕉叶映天,蕉香阵阵,据统计全村共有挂果香蕉1587亩。加岩组的刘永发带头种有88亩,因为阳光足,无公害,精管理,香蕉品质好,销往昆明、安顺等地,供不应求,每年卖香蕉收入达7万余元;坝把组韦学还跑起香蕉学销售业务,服务蕉农,实现双赢,形成产业链。
盘活群众的山林。据统计全村共有杉树1.8万亩,牢牢抓住国家储备林建设政策,让所有林农都受惠。同时,在林子里种植中草药,放养黑山羊、土鸡,得到一匹“意外收入”。伟良组的施文江在杉树林里放养120只黑山羊,每年创收6万余元。
夯实脱贫攻坚战斗“支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干部干不干,关键看支部。”村支部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韦兴先作为坝麦支部副支书,以身作则,率先在村里践行“吃住在村”,零距离的服务群众,提高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是全镇驻村干部的榜样。按要求发展新党员,2019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为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帮助村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让党务村务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建立党员干部接受教育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到州委党校,州职院,县委党校学习培训10人次、到塘约,大坝等地学习考察7人次、开展“十八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专题讲座85人次,让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教育,群众受更大实惠。
以实业实绩赢得群众“口碑”
韦兴先心里永远装着群众,常怀一颗仁爱之心,一切从细节做起,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遵循“群众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哪家有困难就有韦兴先的身影,2017年年底坝把组低保贫困户杨阿帮病逝,韦兴先得知他家谷仓颗粒无存,马上为他家申请300斤大米,解决燃眉之急。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纠纷,2017年7月中午,坝把组黄德成打电话说环湖路施工老板动他家祖坟,双方正弩张剑拔之际,韦兴先赶到了,经过说之以理动之以情,双方都让步了,避免了一场“血战”。他驻村以来,成功调解各类大小纠纷共35起,让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坝把组的黄廷辉常常说“小韦这个驻村干部不错,有事一个电话就到,值得信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主动中,在细节中赢得群的口碑。
“上为党委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委放心,让群众满意”是韦兴先奋斗的目标。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交出了满意“答卷”。(册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