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枚邮票,乡愁也可以是一种味道,春节期间,兴义市精选贫困村的优质农特产品组成年货大礼包,腊肉、香肠、饵块粑应有尽有,大礼包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年货的需求,让他们尝到儿时的味道,而且也为贫困户的产品打开了销售市场,让他们实现持续增收。
在兴义市黔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将农特产品进行打包装箱,香肠、腊肉、饵块粑、粽子、油炸折耳根等10个年味十足的产品组成了年货大礼包,分装好以后由专门的配送中心进行配送。这个春节,年货大礼包销售火爆,每天的配送量达到600件。
兴义市黔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经理陈行说:“这些年货都是大家比较爱吃的,具有兴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年前我们的订单已经有一万八千多份,电商平台也启动了,线上的订单量每天都在持续增长。”
兴义市农产品销售泉涌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永恒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年货大礼包的产品质量,泉涌工程指挥部还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监测,保证让消费者吃上安全的、放心的、具有浓浓年味的年货。
年货大礼包里的10个农特产品全部来自兴义当地不同乡镇的村寨和合作社,距离配送中心不远的七舍镇革上村,就是香肠、腊肉的生产加工地。为了保证贫困户的利益,合作社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优先从贫困户手里收购生猪。兴义市七舍镇革上村村民赵芝会今年卖了四头猪,她高兴地说:“合作社的来买猪,一斤要多给我一块多钱,我卖了四头猪,能多得一千多块钱。”
原生态的猪肉,加上传统的腌制、熏烤方法制作出的香肠腊肉,色泽亮、闻着香、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市民周林告诉记者,小时候过年父母就会准备香肠、腊肉和饵块粑。今年的大礼包让他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丰富的美食,大礼包里都是儿时经常吃到的一些东西,所有的产品都是来自当地农民的家庭,甚至是合作社和贫困户联合制作的,购买这样的大礼包非常值得。
兴义市七舍镇侠家米村,是油炸折耳根的生产、加工地,在折耳根种植基地,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她们现场采挖的折耳根由公司负责收购,然后运往加工车间进行加工,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材料的品质。自从公司建成投产以来,每天都吸引了不少村民在基地务工。侠家米村村民吴春琼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公司的销路可以,公司的销路好我们才有活做,每天一百二三十的时候有,八九十的时候也有,在家可以照顾小孩,得这点收入还是可以的。
2019年1月,兴义市惠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以油炸折耳根的生产加工为主,采用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由于油炸折耳根的吃法新鲜、独具特色,所以在公司投产后不久就赚到了第一桶金,签订了100万袋的生产订单,销售额近一千万元。目前,这个产业已经覆盖了全村的64户贫困户,涉及农户260多人。
据兴义市惠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尤高介绍,当地农户可以在基地里面务工,也可以在加工厂里面务工,年底还有一定比例的利润给贫困户分红,这个产业可以多渠道的带动全村农户增加收入。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推进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脱贫成效,兴义市不断探索消费扶贫模式,为老百姓谋产业、找销路,实现产销对接,让群众稳定脱贫。
兴义市工业贸易和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成贵告诉记者,老百姓手中有优质农产品,但缺乏销售渠道,而消费者追求高品质产品却找不到购买渠道。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探索消费扶贫模式,引导帮助贫困村生产加工优质农特产品,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带动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实现持续性增收,最终实现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