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敬南镇按照兴义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及“四个产业带”的规划思路,用好“五步工作法”,围绕“八要素”,结合拢岸村实际,不断发展壮大种草养牛规模,与贫困户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扶贫的强大合力。
拢岸村位于兴拢公路尽头,距离兴义市主城区2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村805户3271人,其中精准贫困户148户560人,未脱贫户3户15人。
拢岸村属于石山半石山地区,地少人多,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且分散,不利于发展规模化产业。数十年来,村民祖祖辈辈有种植玉米养牛的习惯,所有村民都有养殖经验。一半以上村民都在养牛,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养殖水平低,群众收入少。
为改变产业散乱弱现状,兴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市级统筹,给予拢岸村壮大村集体经济100万元资金支持,按照1:1匹配原则,由该村两委班子牵头,结合群众意愿,由敬南镇人民政府及帮扶单位贵阳银行安排专人参与,筹集资金100万元,成立拢岸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统分结合、以分为主(即合作社统一资金、资源、技术、培训、保险、监管,适度集中养殖起示范带动+群众分散养殖)。将所有养殖户纳入合作社统管理,合作社在自身发展50头以上养殖规模的同时,带动全村群众在现有基础上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头以上,用两到三年时间将总规模扩大到3000头左右。通过合作社的捆绑机制,整体包装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和银行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制定补贴激励措施,为所有养殖户统一购买养殖保险,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疾病预防,统一采购玉米、规划饲草种植和进行草种改良,采取多种形式拓宽供销渠道或直接与养殖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转移养殖风险,解除养殖户后顾之优,以此来不断壮大总体养殖规模和提升精细化养殖水平。同时优先照顾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在合作社养殖场,正在给牛添料的村民卢加学告诉笔者,他家就是新街组的,想出门打工又照顾不了家里老人,村里合作社成立以后,夫妻俩就在合作社里面务工养牛,一个月下来可以得4800元的收入,一来解决了家庭的经济困窘, 二来还可以学到养牛技术,真是一举两得。
“我们村从2018年11月份养殖项目启动到现在,存栏牛是37头,主要是养能繁母牛,栽种的草是1500亩,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37头牛的饲养量。下一步,拢岸村将不断积累经验,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扩大种养殖规模,逐步实现全村有养殖能力群众养殖全覆盖,养殖规模扩大并稳定在3000头左右,草的栽种量达到3000亩以上,带动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对拢岸村的发展前景,贵阳银行派驻拢岸村第一书记杨勇信心满满。(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