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则戎乡长朝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的长朝村,辖区内土地贫瘠,全村有国土面积8.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653亩,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属于一类贫困村。
2016年4月,刚刚接到去长朝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通知时,刘光进有些傻眼,要知道则戎在兴义人眼里是乡下,而长朝则是则戎人眼里的乡下,刘光进知道,要让一个缺水、少土、多山的一类贫困村顺利出列,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光进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长朝村甩掉贫困村的帽子,这是刘光进作为第一书记的初心,也是他的使命。
几年前,长朝村还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全村没有一个现代农业和产业项目、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的贫困村;村里的小伙与邻村女孩的恋爱被女孩家以缺水没地为由硬生生的拆散了,“连块像样的地都没有,没几个姑娘愿意嫁进来。”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之前,长朝村落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过于薄弱,刘光进入驻长朝任第一书记后,一直注重把愿奉献、有能力、有闯劲的党员吸纳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优化了村党支部班子结构,组成了一个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基层组织。
班子建好了,脱贫攻坚有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析形势找不足、谋发展。地处石山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薄弱,土地贫瘠,工程性缺水……等一系列因素一直制约着长朝村的发展。找准原因,下一步就是精准施策、合力攻坚。在征得上级党委政府支持后,刘光进带领村“两委”班子很快研究制定长朝村发展规划,一方面利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村组群众挪出穷窝,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选择适宜长朝发展的产业,让留下来的村民能够安居乐业。
找准“穷根”,靶向治疗,基础设施先行。“基础不牢,谈什么都空。长朝村的发展要实现弯道取直,得先把制约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出行的路‘弯道取直’。”刘光进将交通作为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组组通”等项目完善辖区路网,共投资190余万元完成了7公里村级道路安保工程及毛草坪至季关坪、亚黄寨至花郎河麻湾、金竹凼至干子坪、金竹凼至付家湾4条共计3.5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和修路同步进行的,还有水利设施建设。
“解决了制约长朝村发展的路和水的大问题,长朝村要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限制长朝村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了,刘光进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下了一半,但这仅仅是脱贫攻坚的一小步。
铆足劲补齐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刘光进带领长朝村着眼长远发展产业。“扶贫还得扶智!”对此,刘光进有着自己的看法,“退伍军人、打工返乡的农民工比起常年不走出大山的其他村民眼界更广,要充分发动好他们,让他们再去带动其他群众一起发展。” 为此,刘光进在平常走访中尤其注意引导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发展产业。此外,村集体还引导贫困户采取土地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由企业主导发展产业,让农民在获得土地股、资金股的同时参与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要实现真正脱贫不返贫,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如今,长朝村已完成投资10万元67头的能繁母猪养殖;投资18万元养牛60头;投资30余万建设2000平方米的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同时,引进外商发展辣椒种植、蔬菜种植200亩,并且继续大力发展当地中草药种植。
过去,长朝村是一个没有支柱产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典型空壳村。如今,刘光进积极向上级申请的多项产业发展资金,为长朝村铺就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发展致富路。
在辣椒种植基地,刘光进向记者介绍了目前长朝村产业发展情况,他颇有信心地说,“农民要幸福,首先要看腰包的变化。有了现在这些产业,相信不久的将来长朝老百姓的腰包一定会鼓起来。”(鲜双全 晏钦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