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并明确要求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
干部的素质培养体系,涵盖“如何走好从政第一步、如何帮助干部一步步成长起来、如何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即“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这三个干部培养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研究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进行探讨。
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党在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调研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理想信念弱化,动力不足“不想为”。有的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缺乏实践锻炼,本领不足“不会为”。有些年轻干部主观上想干事,也有干劲,但因为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存在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三是存在畏难情绪,担当不足“不敢为”。新形势下,各项工作压力大、责任重,有的干部不敢担当、不敢碰硬,抱着“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思想,怕担风险、怕出问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四是干部结构单一,交流渠道“不畅通”。由于基层行政编制少,加之基层晋升空间小,行政科级岗位空缺后,一些优秀的事业编制年轻干部调任不到行政岗位工作;到国企工作的人员再回到行政单位难度大,导致干部培养方式还是比较单一。五是干部流失严重,基层队伍“不稳定”。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日趋老龄化,优秀年轻干部流失严重。
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年轻干部大学毕业,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一旦遇到一点小的挫折,就会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主动担当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对干部的培养存在“三种偏见”。“短视”的态度。仅仅为了应付班子调整和短期需要,从当前考虑多,从长远考虑少;从业务角度考虑多,从政治角度考虑少;从单位部门的局部需要考虑多,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考虑少。“求全”的观念。用完人标准、静止眼光看待年轻干部,习惯于抠台阶、论资历,习惯于按年龄排座次、讲先后,不能辩证地从本质上看待年轻干部的优点和缺点,总觉得年轻干部不成熟、不放心、不可靠。“异化”的误区。一提到培养年轻干部,就简单地等同于随意提拔年轻干部,导致“拔苗助长”的现象。三是对干部培养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干部培养缺乏系统性。有些领导没有运用系统论指导干部培养,不知道从干部素质系统入手,也不知道从干部队伍系统入手,组织培养要实现干部全覆盖。干部培养缺乏持续性。有些部门和领导没有持续不断地开展干部素质培养,出现时紧时松现象。干部培养缺乏针对性。有些领导没有坚持实事求是,未认真强化干部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长特长、创新培训等方式。
对策建议
打牢发展根基,注重源头培养。一是“压担子”,墩苗助长之力。从源头上选好苗子,压实担子,把政治过硬、思想过硬、能力过硬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安排其在艰苦岗位、重要岗位上磨炼。墩苗而不拔苗,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二是“开课堂”,筑牢信仰之基。通过开设红色课堂,保持政治定力。利用党和国家及本地的重大历史事件、革命人物、革命遗迹等红色资源,开展形色多样的主题活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三是“钉钉子”,强化责任担当。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提升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和锐气,摒弃“小富即安”,要为干事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增强干部素质,注重跟踪培养。一是补短板,增强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要运用系统论指导干部培养。从干部素质系统入手,既要安排党性修养、政德修养方面的内容,也要有法律法规、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以强化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二是强弱项,增强干部素质培养的持续性。坚持“跟踪培养”,要在干部素质培养时间的持续性上下功夫。三是突专长,增强干部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类别的干部,实施分类别培训,突出专长。
厚置培育基础,注重全程培养。一是要在干部培养上“优环境”。要坚持全程培养,要优化成长环境,拉长培养链条。健全完善澄清保护机制,正确对待信访举报问题。健全完善容错机制,健全完善纠错机制,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二是要在干部培养上“勤剪枝”。关注干部心理健康,探索建立心理评测和干预机制。加大健康科普力度,实行健康联络员制度。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勤于修枝剪叶,帮助干部快速成长。三是要在干部培养上“治病害”。加强“两严”教育,严格监管,严格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函询、诫勉等制度。运用好“四种形态”,对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切实做到严管厚爱结合、约束激励并重,达到“治病除害”的根本目的。省委政研室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