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一斤‘药花’只值几块钱,如今每斤‘药花’涨到了40元,甚至出现了每斤1000元的朵花茶。金银花如此‘管钱’,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在绥阳县小关乡,随处可见花农们笑谈金银花的价格变化。
近年来,该县立足提高产品附加值,着重在“转”字上下功夫——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生产方式,转变销售理念,加快培育和发展金银花产业。
转变发展观念 品牌先行
“绥阳金银花产业是先做品牌,再做市场,最后再做大产品体量。”绥阳县委书记余航海这样总结绥阳金银花产业“成长轨迹”。
2012年,绥阳成功获得“中国金银花之乡”授牌,一举成名。2014年,中国·绥阳县金银花产业协会成立,并接连召开两届中国(绥阳)金银花产业发展研讨会,更是让当地金银花声名远播。
品牌的成功打造,让市场订单也滚滚而来。早些年,绥阳金银花收购商大多是“流动商人”。2014年,绥阳县与贵州百灵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有了稳定的订单。
同时,经过规模化发展,绥阳金银花种植技术和环境已十分成熟,预计2020年该县可完成国家金银花标准化体系建设。“绥阳金银花的品牌地位和知名度还会节节攀升。”绥阳县银花办主任何华相信,这样的品牌“连锁效应”一定会让绥阳金银花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好。
经过多年推广,如今绥阳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18.4万亩,实现了15个乡镇全覆盖,年销售额达到近20亿元。
转变生产方式 做优市场
绥阳的夏天色彩斑斓,一朵朵金银花怒放枝头,这就是金银花系列产品中最具市场价值的朵花。
小关乡是绥阳金银花的主产区,种植规模超10万亩,进入丰产期的也有6.8万亩。早些年,绥阳金银花一直以药用销售为主,小关乡党委书记陈远胜说:“把金银花作为‘药花’销售,每斤只能卖40元,如果作为‘茶花’推广,经济价值会持续倍增。要让金银花卖得出价,必须深加工。”目前,该乡已有32家金银花加工厂,而朵花茶加工厂仅有3家。今年朵花茶产量仅1吨,同作为茶用金银花的花蕾茶产量却达到20吨,朵花茶与花蕾茶每斤的市场价格分别是1000元和160元。两相对比,让陈远胜有些“坐不住”了。
贵州农聚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小关乡规模最大的金银花朵花茶加工厂。今年,该公司加工的朵花茶不到1个月全部销售一空,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朵花茶养生功效很好,市场上供不应求。”陈远胜计划明年把小关乡朵花茶产量做到10吨左右。
据了解,绥阳早在汉朝就有野生金银花分布,培育出的金银花品质上乘,其花叶中绿原酸含量高达7.44%,远高于国家药典标准。2017年,全省首家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生产车间在小关乡建成投产,年消耗金银花叶600吨,提取金银花绿原酸120吨,年产值1200万元,加速了当地金银花产业化经营步伐。
转变营销理念 双线推广
2016年,绥阳县建立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启电商产业发展大幕。同时,金银花被纳入电商平台销售,目前网上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2017年7月,绥阳县在小关乡举行金银花采摘节,首次采用网络直播方式与绥阳BB同城购合作销售金银花茶。“当天,我们卖出了3000多斤金银花。”作为“推销员”的陈远胜表示,金银花的销售必须继续紧跟时代步伐。
前不久,小关乡还与经销商合作,在绥阳县城区设立线下体验店——一品天下茶庄。茶庄负责人刘建告诉笔者,现已同北京、广州、贵阳等地商家签订了数百盒的订单,销售收入近10万元。
此外,绥阳已在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联系到20余家金银花产品代理商,年销售收入达7000多万元。
随着产销对接驶入快车道,小关乡花农的收益也大幅增长。“各种成本不高,市场又这么好,我完全不担心卖不到好价钱。总之,种植金银花的好处多得说都说不完。”小关乡花农程文伦开心地表示。(石芝谋 姚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