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普安种茶,优势在哪里?
答案是:古茶。
普安和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距今200万年的世界上唯一的四球古茶籽化石,证明这个地方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同时,普安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茶树之乡”。发展茶产业不仅底蕴深厚,古茶树的大规模留存也证明了当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发挥优势,把茶产业打造成“一县一业”的扶贫支柱型产业,普安县科学布局茶产业基地,推动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发展。
出台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2017年,普安县制定了《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普安红”茶产业一系列优惠政策——
种植茶叶每亩补助1800元;农户连片种植茶叶50亩以上的,奖励2000元;企业或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茶叶2000亩以上的,奖励1万元;新开设“普安红”专卖店的,经验收合格,县内补助5万元,州内其他县市补助8万元,省外补助10万元,补助经费用于店面建设和专场推介,所有专卖店门头统一。
政策出台,极大刺激了涉茶主体的积极性,盘活了资源。
结构调整加快茶园扩容
普安县将茶产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通过“六个到村到户”狠抓落实。
政策宣传到村到户、责任包保到村到户、面积品种到村到户、技术指导到村到户、春耕物资到村到户、利益联接到村到户,这些工作措施,全面直接将茶叶种植落实到乡镇、村组的地块。
同时,坚持“本地育苗、就近供应”的原则,备足茶苗供给。江西坡镇、青山镇、地瓜镇、新店镇、高棉乡等14个育苗单位,共育茶苗1.17亿株,落实新增5万亩茶园图斑和地块。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真正让茶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
引导创业壮大产业规模
产业要发展,规模很重要。普安县以每年种植不少于4万亩的规模推进茶园基地建设,建成15个茶青交易市场,同步完善路网和水利设施建设。
2017年入冬以来,普安掀起了种茶热潮,共新植茶园2.2万亩,长势良好。
2018年春节期间,县领导和县直各部门负责人进村入户与返乡农民工、群众座谈133次,收集各类问题300余个,动员904名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1085名群众发展茶产业,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入驻高棉、罗汉、地瓜等地,为茶产业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