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王学勇—— 小小芭蕉芋撬动国际大市场

    更新:2023-4-10 10:42|编辑:肉肉|浏览:1236

      王学勇,医学博士,民族药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药新资源中心主任等职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并进行成果转化,多年来,在科研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作为从黔西南州大山里走出去的科技人才,王学勇在外打拼多年仍心系家乡发展,一次偶然,发现了黔西南州生长的芭蕉芋蕴含着极大药食同源价值后,潜心研究,为家乡小小芭蕉芋找到了飞向国际的大出路。

      王学勇说:“我们团队有40多个博士以及三个独立的实验室,重点开展了黔西南州农特产业的药食同源芭蕉芋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目前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蕉芋RS3抗性淀粉技术获得专利授权后,王学勇将制备工艺转化给了贵州伊利泰生物科技公司,在黔西南州设计创建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条蕉芋RS3抗性淀粉生产线,成功生产出了世界纯度最高的蕉芋RS3抗性淀粉。以此为基础,延伸芭蕉芋产业链,催生系列下游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如本草和膳食品有限公司及贵州高纤宝特膳食品等,为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的食品工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抗性淀粉总共分为五大类RS1-5,在这当中最具商业价值和健康价值的就是RS3抗性淀粉。”王学勇介绍,蕉芋RS3抗性淀粉是以美人蕉科植物为原料,经绿色生产工艺制备而获得的商品化、世界级高品质抗性淀粉,具有“健脾燥湿、化瘀导滞”等功效,可广泛用于制备糖尿病人专用食品、减肥食品、特医食品、保健品等。

      “目前一个月的产量约5吨,年产值700多万元。未来三年,计划将规模扩大到十倍。”王学勇说,按照芭蕉芋的种植面积30万亩来计算,芭蕉芋的产值是4.2亿元,生产成普通的芭蕉芋淀粉是12亿元,如果将普通淀粉生产为抗性淀粉,产值可达100亿元,所以,快速推动抗性淀粉产业,可以培育100亿元级的产业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黔西南各级各部门对人才、技术以及企业相关配套的服务,都做得非常好。”

      近年来,黔西南州将人才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紧紧围绕人才引进制定配套政策、畅通引进渠道、搭建发展平台、强化服务保障,着力抓实“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工作质量,充分激发了很多像王学勇教授这样的人才干事、创业激情。

      下一步,王学勇计划带领团队到黔西南州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药新资源中心的西南分中心,联合当地科研机构,对含有高质量淀粉的芭蕉芋品种进行优选,并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圃。同时,开展以蕉芋RS3抗性淀粉原料为核心,衍生大健康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并培育一批生产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下游企业,打造大健康产品的产业基础。此外,为需要进行康复或预防保健的人群,提供最优质的健康和康养服务,打造康复综合体,实施“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将医疗服务、大健康服务进一步推进,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融合发展,可以孵化出“康养胜地、人文兴义”一系列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医学博士王学勇—— 小小芭蕉芋撬动国际大市场

当前位置:首页> 黔西南特产

发布时间:2023-4-10 10:42 浏览量:1236

  王学勇,医学博士,民族药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药新资源中心主任等职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并进行成果转化,多年来,在科研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作为从黔西南州大山里走出去的科技人才,王学勇在外打拼多年仍心系家乡发展,一次偶然,发现了黔西南州生长的芭蕉芋蕴含着极大药食同源价值后,潜心研究,为家乡小小芭蕉芋找到了飞向国际的大出路。

  王学勇说:“我们团队有40多个博士以及三个独立的实验室,重点开展了黔西南州农特产业的药食同源芭蕉芋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目前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蕉芋RS3抗性淀粉技术获得专利授权后,王学勇将制备工艺转化给了贵州伊利泰生物科技公司,在黔西南州设计创建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条蕉芋RS3抗性淀粉生产线,成功生产出了世界纯度最高的蕉芋RS3抗性淀粉。以此为基础,延伸芭蕉芋产业链,催生系列下游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如本草和膳食品有限公司及贵州高纤宝特膳食品等,为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的食品工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抗性淀粉总共分为五大类RS1-5,在这当中最具商业价值和健康价值的就是RS3抗性淀粉。”王学勇介绍,蕉芋RS3抗性淀粉是以美人蕉科植物为原料,经绿色生产工艺制备而获得的商品化、世界级高品质抗性淀粉,具有“健脾燥湿、化瘀导滞”等功效,可广泛用于制备糖尿病人专用食品、减肥食品、特医食品、保健品等。

  “目前一个月的产量约5吨,年产值700多万元。未来三年,计划将规模扩大到十倍。”王学勇说,按照芭蕉芋的种植面积30万亩来计算,芭蕉芋的产值是4.2亿元,生产成普通的芭蕉芋淀粉是12亿元,如果将普通淀粉生产为抗性淀粉,产值可达100亿元,所以,快速推动抗性淀粉产业,可以培育100亿元级的产业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黔西南各级各部门对人才、技术以及企业相关配套的服务,都做得非常好。”

  近年来,黔西南州将人才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紧紧围绕人才引进制定配套政策、畅通引进渠道、搭建发展平台、强化服务保障,着力抓实“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工作质量,充分激发了很多像王学勇教授这样的人才干事、创业激情。

  下一步,王学勇计划带领团队到黔西南州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药新资源中心的西南分中心,联合当地科研机构,对含有高质量淀粉的芭蕉芋品种进行优选,并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圃。同时,开展以蕉芋RS3抗性淀粉原料为核心,衍生大健康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并培育一批生产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下游企业,打造大健康产品的产业基础。此外,为需要进行康复或预防保健的人群,提供最优质的健康和康养服务,打造康复综合体,实施“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将医疗服务、大健康服务进一步推进,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融合发展,可以孵化出“康养胜地、人文兴义”一系列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