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多彩贵州网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即日起,邀请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回答网友关于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前景、“充电桩焦虑”等民生热点话题的提问。
让我们从这些互动中,领会两会“新声音”、感受两会“新风向”。
对话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党委书记 余留芬
对话村民:黔南州罗甸县某村民 李吉明
村民李吉明:我是一名“三农”创业者,我的家乡有很多特色产业,但销量都不高。我想问,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这里如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余留芬: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的乡村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发展潜力巨大。
在贵州,几乎每个县区都挖掘和探索出了富含本地特色的产业,如盘州市“刺梨产业”、水城区“高山茶产业”、安顺“蜡染文化产业”、大方“豆制品产业”等。特色产业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柱,还同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消费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既让美丽乡村得到梳妆打扮,又与风景名胜区相得益彰,还共同构成贵州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
我们贵州独特的地势和悠久的文化,培育了一批批特色农产品,带领贵州产品走向全国各地,比如有“维C之王”美誉的刺梨。因此,贵州将其作为脱贫产业进行大面积种植。
有着“维C之王”美誉的刺梨,是贵州特有的营养珍果(资料图)
我在调研走访中也发现,贵州当地的一些特色产业在全国的影响较小。如有“维C之王”美誉的刺梨,贵州刺梨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其中盘州种植面积约60万亩,并衍生出果脯、饮料、原浆等系列产品。但是,这些刺梨产品的市场还是以贵州为主,在其他城市知名度不高,销量不佳。
我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不仅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也要加大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打造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将贵州富有特色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深加工的经济品牌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村民李吉明:今年两会上,您针对乡村产业发展有哪些提案?我们在基层创业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余留芬:乡村能不能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立足贵州实际,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贵州特色的以产业振兴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这是贵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因此,我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中给予贵州倾斜支持,并在项目资金配套、产业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贵州重点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 余留芬
一是对当地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和推送,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二是建议选择、创新发展模式,树立独一无二的品牌口碑。三是建议政府重点结合产业与农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第三产业。四是建议政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增设模板学习点,将经验成熟,经营模式完善的村级建设推广到更多乡村中,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工作。
对于贵州的“三农”创业者,可投身于宣传、推广贵州特色产品的大潮中,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为贵州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添砖加瓦;可投身于农产品加工的创新平台中,创新产品,锤炼质量,树立品牌;可投身于“休闲+旅游”的第三产业创业之路上,打造吃、住、行、游、购、学、观、教、娱的高品质乡村休闲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