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茶园,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道迷人的风景 刘朝富 摄
仿佛一行行清新隽永的诗,宛若一首首婉约动听的歌,犹如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浓郁的茶韵,在黔西南大地悄然弥漫,在从南盘江和北盘江之间,飘向四面八方。
通过省州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多年来的持续发力,黔西南的茶叶产业,正在做大做强。尤其是“普安红”,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行销全国各地,逐渐向“知名品牌”的目标迈进。
位于兴义白龙山的茶叶基地,是我州海拔最高的茶园 陶昌武 摄
茶叶采摘,也讲技巧,只能提,不能掐,否则就会影响品质 刘朝富 摄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州就拉开了茶叶生产的序幕,晴隆县生产的“花贡”茶和安龙县生产的“新桥”茶,为人们所熟知,花贡红碎茶,还一度成为出口创汇产品。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普安和晴隆在相邻的江西坡和沙子岭两镇,掀起了大规模发展茶叶生产的高潮,建成数万亩连片茶园。普安还将成功的实践经验,复制到龙吟、罗汉、新店、高棉等乡镇,使之成为当地越来越多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茶青销售前,还要进行分拣,去除黄片等杂物 刘朝富 摄
航拍兴仁富益茶场 刘朝富 摄
在晴隆、普安的茶叶生产上规模、上台阶、上水平的同时,兴义、兴仁、贞丰等县市,也利用适宜的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在当地原有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茶园规模,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共同撑起了全州茶叶产业化的天空,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茶青摊凉,是杀青前的关键环节,马虎不得 刘朝富 摄
贞丰坡柳传统手工制茶 郭泽玉 摄
黔西南是茶叶原产地之一,除了出土了世界首枚茶籽化石,如今仍然存活着数万株野生古茶树。说明南盘江和北盘江环抱中的这片土地,海拔适宜、降雨丰沛、土质疏松的这片土地,特别适宜茶树生长。从而为茶叶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
贞丰茶农采摘明前茶 郭泽玉 摄
晴隆机制茶叶一瞥 陶昌武 摄
规模日益扩大的茶叶产业,不仅成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步小康的支柱,漫山遍野、碧绿青翠的茶园,还绿化了荒山,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生态,成为一道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有机统一的风景,成为发展全域山地旅游的有力支撑,为人们返朴归真、走进大自然,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创造了条件。
作者:记者 陶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