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晴隆模式”:养羊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更新:2015-11-12 11:11|编辑:刘若予|浏览:36994|评论: 0 |来源: 兴义之窗
摘要:晴隆生态畜牧业逐渐转型升级,从在喀斯特山地上人工种草养羊,走出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晴隆模式”,跃上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小康梦。
  兴义之窗讯  在石漠化严重、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不适合人居的地方”的山区小县晴隆,经全县上下的不懈探索,“晴隆模式”早已闻名全国。以草地畜牧业科技扶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为载体,以波尔山羊、杜泊羊纯种繁殖和优质杂交肉羊生产为突破口,逐步以退耕还草发展养羊代替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找到了破解岩溶石漠化难题的“钥匙”,充分体现了生态修复与扶贫开发、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南方喀斯特山区种草养畜的“晴隆模式”。


赶着羊群奔小康


  晴隆县三合村委会主任邓吉龙就是个典型的受益者,在晴隆县大力发展生态草地畜牧业政策引领下,发展山羊养殖,当着“羊倌”,发着“羊”财。

  三合村是全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县生态草地畜牧园区核心区,看到附近许多村民靠养羊走上了致富路,邓吉龙便萌生了养羊的想法。

  去年9月,邓吉龙建起了羊圈,买回了20只山羊,拿起了羊鞭,当起了“羊倌”。

  就是这20只羊,靠县里实施的精准扶贫好政策,邓吉龙经过精心喂养,用心经营,如滚雪球慢慢地发展,到现在保持常年羊群数量在40只,养羊业产值超5万元。


晴隆羊育种场一角


  在养羊的同时,邓吉龙还把羊圈后面的20亩荒山全部种上皇竹草,在自己喂羊的同时,多余的皇竹羊便拿来卖给公司。

  邓吉龙告诉记者:“除了养羊之外,我还种草,一是为了满足自己养羊的需要,剩下的一部分割卖给公司。7月20几号割了一次,卖了五万多斤,收入一万多元。所以说养羊、种草一含接起来,对增加我们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确实是一个大好事。”

  邓吉龙告诉记者,现在政府的政策好,支持我们发展草地畜牧业,还经常派技术人员上门服务,现在乡里有很多农户都在养羊,种草养羊成了我们致富的产业之一。

  据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中心主任张大权介绍,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晴隆县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从最初的 “基地带动模式”、“滚动发展模式”、“集体转产模式”、“自我发展模式”发展到现在最成熟的 “贷款贴息模式”,利益联结机制由最初的草地中心与农户“产权共享,利润分成”转变成由政府帮助农户贷款养羊,资助建舍和种草,实现了农户从拥有部分产权到拥有全部产权的转变。

  晴隆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种植方式的转变,农户愿意把好田好地腾出来种植高产牧草皇竹草。养殖中推广羊粪还田,不但改良了土壤,而且减缓了草地退化。产权方式上,农户由原来替草地中心养羊转变为现在自己养羊,不再由草地中心发羊给农户,而是按每户30只羊的规模由农户贷款买羊,政府全额贴息,收益全归农户。退耕还草直补资金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手中,草地中心免费提供种羊、检验检疫和技术服务,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张大权对记者说:“晴隆的草地畜牧业发展到现在已建成人工草地48万亩,改良草地31万亩,羊存栏53万只,覆盖农户两万四千多户,户均增收三万元以上,15年最高的一户86万元,该产业还配套建设了海权肉业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和羊毛加工厂。”

  如今,在晴隆生态畜牧业扶贫示范园区内,山头草丰林茂;红瓦白墙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圈养着肥羊;肉羊加工厂已建成,投入运营……

  晴隆生态畜牧业逐渐转型升级,从在喀斯特山地上人工种草养羊,走出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晴隆模式”,跃上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小康梦。至此,晴隆养羊户们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通讯员 张林 韦颖 杨浩报道)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晴隆

“晴隆模式”:养羊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 编辑:刘若予浏览:36994评论: 0 兴义之窗
  •   兴义之窗讯  在石漠化严重、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不适合人居的地方”的山区小县晴隆,经全县上下的不懈探索,“晴隆模式”早已闻名全国。以草地畜牧业科技扶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为载体,以波尔山羊、杜泊羊纯种繁殖和优质杂交肉羊生产为突破口,逐步以退耕还草发展养羊代替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找到了破解岩溶石漠化难题的“钥匙”,充分体现了生态修复与扶贫开发、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南方喀斯特山区种草养畜的“晴隆模式”。


    赶着羊群奔小康


      晴隆县三合村委会主任邓吉龙就是个典型的受益者,在晴隆县大力发展生态草地畜牧业政策引领下,发展山羊养殖,当着“羊倌”,发着“羊”财。

      三合村是全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县生态草地畜牧园区核心区,看到附近许多村民靠养羊走上了致富路,邓吉龙便萌生了养羊的想法。

      去年9月,邓吉龙建起了羊圈,买回了20只山羊,拿起了羊鞭,当起了“羊倌”。

      就是这20只羊,靠县里实施的精准扶贫好政策,邓吉龙经过精心喂养,用心经营,如滚雪球慢慢地发展,到现在保持常年羊群数量在40只,养羊业产值超5万元。


    晴隆羊育种场一角


      在养羊的同时,邓吉龙还把羊圈后面的20亩荒山全部种上皇竹草,在自己喂羊的同时,多余的皇竹羊便拿来卖给公司。

      邓吉龙告诉记者:“除了养羊之外,我还种草,一是为了满足自己养羊的需要,剩下的一部分割卖给公司。7月20几号割了一次,卖了五万多斤,收入一万多元。所以说养羊、种草一含接起来,对增加我们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确实是一个大好事。”

      邓吉龙告诉记者,现在政府的政策好,支持我们发展草地畜牧业,还经常派技术人员上门服务,现在乡里有很多农户都在养羊,种草养羊成了我们致富的产业之一。

      据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中心主任张大权介绍,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晴隆县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从最初的 “基地带动模式”、“滚动发展模式”、“集体转产模式”、“自我发展模式”发展到现在最成熟的 “贷款贴息模式”,利益联结机制由最初的草地中心与农户“产权共享,利润分成”转变成由政府帮助农户贷款养羊,资助建舍和种草,实现了农户从拥有部分产权到拥有全部产权的转变。

      晴隆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种植方式的转变,农户愿意把好田好地腾出来种植高产牧草皇竹草。养殖中推广羊粪还田,不但改良了土壤,而且减缓了草地退化。产权方式上,农户由原来替草地中心养羊转变为现在自己养羊,不再由草地中心发羊给农户,而是按每户30只羊的规模由农户贷款买羊,政府全额贴息,收益全归农户。退耕还草直补资金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手中,草地中心免费提供种羊、检验检疫和技术服务,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张大权对记者说:“晴隆的草地畜牧业发展到现在已建成人工草地48万亩,改良草地31万亩,羊存栏53万只,覆盖农户两万四千多户,户均增收三万元以上,15年最高的一户86万元,该产业还配套建设了海权肉业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和羊毛加工厂。”

      如今,在晴隆生态畜牧业扶贫示范园区内,山头草丰林茂;红瓦白墙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圈养着肥羊;肉羊加工厂已建成,投入运营……

      晴隆生态畜牧业逐渐转型升级,从在喀斯特山地上人工种草养羊,走出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晴隆模式”,跃上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小康梦。至此,晴隆养羊户们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通讯员 张林 韦颖 杨浩报道)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