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毕节市委统战部、侨联考察组赴晴隆考察抗战文化

更新:2017-7-18 14:30|编辑:王忠义|浏览:6230|评论: 0 |来源: 兴义之窗
摘要:7月17日,毕节市侨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张友,百管委党工委委员、统战部部长黄晓黎组织大方县委统战部等一行10人赴晴隆县考察抗战文化。州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杨黔生,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潘琼陪同考察。


认真听取二十四道拐历史文化解说

  7月17日,毕节市侨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张友,百管委党工委委员、统战部部长黄晓黎组织大方县委统战部等一行10人赴晴隆县考察抗战文化。州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杨黔生,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潘琼陪同考察。

  考察组来到安南古城,详细了解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拍摄3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的相关情况。

  登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十四道拐,潘琼介绍了晴隆县委、县政府打造“让世界惦记二十四道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张名片的规划及推进情况。

  考察组俯瞰二十四道拐全景及极具异域风情的史迪威小镇,认真听取有关二十四道拐历史文化的解说。二十四道拐在蓝天白云下更显得雄、奇、险、峻,考察组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定格下这一壮美画卷。

  在南侨机工抗战《赤子功勋 永垂不朽》展板前,杨黔生详细介绍了三千南洋华侨机工用血肉筑起抗战生死运输线的赤子踪迹,讲述了南洋机工飞虎队老兵陈科志、当代花木兰李月美及白雪娇的感人故事。

  张友认为,二十四道拐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历史弯道,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通过组织归国华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十四道拐学习,宣传晴隆人民及南侨机工为抗战胜利作出的艰辛努力,让二十四道拐成为晴隆向世界对话的一张名片。

  据悉,2006年,国务院批准二十四道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第四批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2016年12月,根据《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管理办法(暂行)》,经中国侨联九届三十一次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确定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为第三批25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之一;今年4月,晴隆二十四道拐“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晴隆山观景台举行,中国侨联正式确认晴隆“二十四道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也是贵州首家入选单位。(刘衍学 王姣姣)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晴隆

毕节市委统战部、侨联考察组赴晴隆考察抗战文化

  • 编辑:王忠义浏览:6230评论: 0 兴义之窗

  • 认真听取二十四道拐历史文化解说

      7月17日,毕节市侨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张友,百管委党工委委员、统战部部长黄晓黎组织大方县委统战部等一行10人赴晴隆县考察抗战文化。州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杨黔生,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潘琼陪同考察。

      考察组来到安南古城,详细了解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拍摄3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的相关情况。

      登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十四道拐,潘琼介绍了晴隆县委、县政府打造“让世界惦记二十四道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张名片的规划及推进情况。

      考察组俯瞰二十四道拐全景及极具异域风情的史迪威小镇,认真听取有关二十四道拐历史文化的解说。二十四道拐在蓝天白云下更显得雄、奇、险、峻,考察组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定格下这一壮美画卷。

      在南侨机工抗战《赤子功勋 永垂不朽》展板前,杨黔生详细介绍了三千南洋华侨机工用血肉筑起抗战生死运输线的赤子踪迹,讲述了南洋机工飞虎队老兵陈科志、当代花木兰李月美及白雪娇的感人故事。

      张友认为,二十四道拐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历史弯道,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通过组织归国华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十四道拐学习,宣传晴隆人民及南侨机工为抗战胜利作出的艰辛努力,让二十四道拐成为晴隆向世界对话的一张名片。

      据悉,2006年,国务院批准二十四道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第四批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2016年12月,根据《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管理办法(暂行)》,经中国侨联九届三十一次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确定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为第三批25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之一;今年4月,晴隆二十四道拐“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晴隆山观景台举行,中国侨联正式确认晴隆“二十四道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也是贵州首家入选单位。(刘衍学 王姣姣)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