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晴隆县抢抓机遇,广借外力,激发“内力”,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致富路”,引领群众脱贫摘帽“拔穷根”。
碧痕镇扎实推进养殖业。为2014、2015及2016三个年度脱贫的贫困户实施扶贫项目(养猪),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每户1头,共发放339头,覆盖339户1356人;为2017年度计划脱贫的贫困户实施扶贫项目(养牛),每户至少发放1头,覆盖贫困户194户788人。积极推进新立、兴合养鸡项目。采购鸡苗5800只,进一步提高养殖水平和完善管理制度,发挥养鸡项目的扶贫效益,努力促进贫困户增收,项目覆盖贫困户18户91人。督促半坡组养兔项目兔笼标准化建设。建成兔笼3000个,项目覆盖贫困户15户49人。
大厂镇主攻种植、养殖业。一是发展集中种植、养殖项目,贫困户固定分红。何首乌种植项目,已完成500亩育苗,种植400亩,按6%分红7.2万元,覆盖贫困户60户,户均增收1200元。狮子山、长田生猪养殖项目及高岭村种、养一体化项目,按照6%提取分红,三个项目可分红13.56万元,覆盖贫困户135户,户均增收1200元。二是发展分散种植、养殖项目,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每户种植芦笋5亩,每亩帮扶资金400元、由合作方保底收购可获毛收入4000元,至少可获得1万元以上;每户种植烤烟5亩,每亩帮扶资金400元、毛收入3500元以上,减去成本1500元,5亩至少可获得1万元以上。贫困户饲养生猪5头,补助资金5000元,预计户均收益2万元以上;贫困户养牛2头及以上,补助资金5000元,预计户均收益2万元左右;贫困户饲养本地土鸡(鸭、鹅)100只及以上,补助资金2000元,预计户均收益1万元以上。
沙子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一是落实产业帮扶。成立村级公司,通过“五共”工作法谋划村级产业发展,积极动员群众将现有的资源、资金入股合作社,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权,通过合作社推动村委平台化、村庄公司化、村民股民化、村务社会化,增加收入。2017年计划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投入扶贫资金148.8万元,发展种植百香果200亩,修建水池5个,产业路2公里;投入资金19万元,发展豇豆种植100亩,投入资金30万元,发展药姜种植200亩,项目共计覆盖贫困户99户312人。二是深化拓展茶产业。将茶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11800亩,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在老茶园高质量管护上下功夫,在新增茶园建设上下大力,坚持高标准建设优质无性系茶园,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以及茶叶衍生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促进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茶业生产效益。
茶马镇用“活”资金助产业。一是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发展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彻底扭转“等、要、靠”的落后思想,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的热情。按照最新项目扶贫政策,凡在家贫困户(民政兜底户除外)只要根据帮扶政策喂养4头猪或者2头牛,经过镇防疫员全面防疫检查及村“五人小组”验收合格,每户能领取到政府6000元的项目帮扶资金。二是充分利用三变资金注入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家公司。资金量化到每户贫困户2万元,共45户参与到合作社和公司进行入股分红。形成“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45户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可获得合作社(公司)三年的分红,每户入股金第一年6%即1200元,第二年7%即1400元,第三年8%即1600元。(李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