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这是精准扶贫的“五个一”之一。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全省有名的极贫乡——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因势而动,努力破解教育扶贫难题,大力实施中学生教育扶贫搬迁计划。
3月20日一大早,三宝学校初中部198名初中生和72名学生家长以及工作人员分乘15部中巴车在警车和120急救车的护送下离开有些老旧和逼仄的三宝学校,迁往40余公里以外的县城。
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同学们终于来到晴隆三中。在这里,孩子们将在高大雄伟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寝室以及整洁卫生的食堂开始全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这一切,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学生李应美说:“我感觉宿舍也很宽敞,反正看着很舒服。我以前在那个学校都是走读,每天早上还来不及吃早餐。以前因为教室比较少,有一些班级是合班的,很拥挤,现在我们把以前的教室空出来了,小学也不用那么挤了,到这个学校还是很开心的。”
学生文和付说:“来这里一天吃三顿,感觉这里非常卫生。”
学生家长王德方告诉记者:“环境方面这里是城市,三宝那边在乡下,这边环境要好一点。学校有保安,有老师,我们不得什么顾虑。”
三宝彝族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之一,全乡人口5853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8.7%,文盲半文盲占35%,贫困发生率高达57%。
副县长、三宝彝族乡党委书记龙汉勇说:“教育这一块是我们三宝乡的一个短板,教育的滞后也是我们三宝乡致贫原因之一。教育脱贫是我们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我们把学生搬到县城去,让我们三宝的贫困学子有大家共同享受的优质公平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有力阻断我们的贫困在代际之间的传递。”
据了解,晴隆三中只是孩子们临时的学习生活场所,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将有专属于自己的学校。
龙汉勇对记者说:“这个地方在建东关教育园区,现在搬的三中也属于东关教育园区,下一步将在东关教育园区建晴隆六中,搬迁的这部分孩子将全部到六中来上学,这里条件比较好。你看到的这个地方是我们专门为三宝乡的易地扶贫搬迁的老百姓进行安置的地方,叫做‘阿妹戚托特色小镇’,是结合我们二十四道拐来打造的,按照旅游景点的规划来打造的,让我们的孩子在东关教育园区读书,让他们的父母在学校就近的地方来安家,这样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方便,学生的家长生活方便,相互都方便。”
龙汉勇还说:“今天我们搬来的初中部的学生,我们党委政府也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他们搬迁过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全力以赴地帮助解决,让他们更加安心的学习,更加舒心的生活。”(陈安乐 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