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省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近段时间,记者多次深入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册亨县双江镇采访,跟随镇村干部、有关企业和群众的脚步,与大家聊家常、谈发展、谋出路,从干部群众的言行中,切切实实感受到全镇在新春中展现出来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
要“治”穷 就要先找穷根
双江镇位于册亨县城东南面,全镇国土面积422.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6个村民小组,5703户23525人,其中布依族占97%。
从册亨县城到双江集镇,可以选择水路,也能走陆路,双江镇这个名字,就是因为镇内有南、北盘江在此汇合成红水河、流向珠江而来,因此,沿江两岸的群众出行,很多时候都会选择坐船。
我们走的是陆路,从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双江镇,该镇镇长阳建刚在镇政府门口迎接了我们。
“双江地理位置比较偏边远,全镇进出只有这么一条路,且路弯又不好走,让各位老师辛苦了!”阳建刚满脸歉意地对记者说道。
谈起镇里的“家底”,阳建刚打开了话匣子。双江集镇距县城58公里,距望安高速公路最近的收费站册亨县岩架站有45公里,连接县城和高速公路的唯一通道是一条年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线形蜿蜒崎岖、通行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低标准四级公路;全镇19个村116个村民组尚有11个村、81个组未通油路;农村电网供电不足,群众用电安全可靠性低,近90%的村寨不通通讯网络;集镇没有稳定供水源,没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多数村寨缺失安全稳定的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抗旱能力差,靠天吃饭的现象普遍存在……长久以来,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发展,群众大多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年轻人忍受不了家乡的贫困,选择外出打工,很多村寨只有在过年时候人气旺一点,平时就剩下老人、妇女、孩子留守,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与此同时,双江镇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但都埋在深山人未识,形成了“富饶”的贫困,2016年,全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1685户6228人,贫困发生率26.45%。
“除了交通制约,产业单一,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发展信心不足等多重因素造成贫困。但群众一直想脱贫、谋脱贫,希望能早日脱贫,实现致富。”阳建刚如是说,双江,求变在即。
补短板 多方合力改善基础
要脱贫致富,就得先修路,这句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话,也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双江镇亦是如此。
2016年底,总长68公里的册亨县城到双江镇的二级路开工建设,预计到2018年建成通车后,镇里到县城花费的时间可以比现在缩短一半;2017年初,该镇连通沿江9个村寨的135公里的环江路也动工了。在省州县的关心支持下,双江整合项目,计划在两年时间内投入40多亿元资金,投入到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城镇化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中来,其中,基础设施占大头,占总投资的70%以上。
路是解决了,那怎样才能让群众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呢?
入夜,双江镇领导、第一书记和县帮扶干部把丁马村村民们招呼在一起,尤其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一起商量易地扶贫搬迁的事儿。
村民梁秀全说他想搬,但是搬到县里面,没有什么工作,希望政府帮解决工作问题。村民梁景队考虑更多的是搬出以后老家的土地怎么处置。对村民提出的问题,镇领导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能够马上解决的当场拍板,暂时解决不了就记录下来,回去商量以后尽快给出答复。
丁马村的“共商会”开得热烈,村民家中透出的亮光照进了夜色中的大山,也点亮着村民们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激情。
类似这样的共商会,双江镇经常开,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找到发展的路子,形成发展共识,这是双江实现脱贫的关键。
通过召开近百场共商会,双江镇占到了发展的良方,那就是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沿江产业,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以农业特色产业来带动贫困对象增收脱贫。
“我们今天种香蕉,要挖到50——60公分深,我们拿尺子来量一下。”
在双江镇八望村,记者见到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卢加举正在给村民讲解香蕉种植技术,过完春节,卢加举和他的专家团队就来到了双江镇,开始在沿江一带带领村民大规模发展香蕉和芒果产业。以前村里也有人尝试种植,不过都是零星的,也没有技术支持,效果并不明显。现在,通过企业+合作社+科研院院所+群众的发展模式,当地开始大规模种植香蕉。
卢加举告诉我们,政府要调整产业结构,在甘蔗的基础上增加香蕉和芒果,多渠道来增加收入,甘蔗不行芒果行,芒果不行香蕉行。双江不脱贫,我们也不能离开。
位于八望村的双江镇精品水果基地,由贵州双宇农业旅游开发公司承包,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从2017年元月开始建设,计划在2018年初建成,总投资7000余万元,规划种植面积20000亩以香蕉、芒果等水果。
因为修建环江路,再加上企业的入住,回家过年的群众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感受到扶真贫、真扶贫,大家决定留在家里创业就业。
“这个精品水果基地建成,我不打算出去打工了,这里有活干,企业给我一天120块钱的工资呢,从现在干到年底,怎么也不比出去打工赚的钱少,在这里打工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而且,我还打算种植一些香蕉呢,按公司给我们算的经济账,我们一定能赚钱的!”八望村村民岑南松乐呵呵的告诉记者。
发展沿江精品水果,将成为双江群众脱贫的重要手段,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当地3000余农户发展精品水果种植,户均增加纯收入8000余元以上,解决6000人的劳动就业,同时带动该镇8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
挪穷窝 产业扶贫 幸福人民
现在,双江镇已经成立了省、州、县、乡、村多级脱贫攻坚体系,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攻“连片开发、产业布局、整镇推动”。并规划脱贫蓝图,开启一年改善条件,二年改变面貌,三年基本摘帽,四年巩固提高的决战序幕。
大手笔推动大变化。为确保在2018年能实现“摘帽”,2020年能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双江镇今后两三年抓住发展的牛鼻子,一是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把居住在较为边远、有地质灾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等地的群众搬迁到义龙试验区、册亨县城和双江集镇居住,预计2017、2018年将整组搬迁17个组,搬迁贫困人口2022人、随迁非贫困人口800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引进了希望集团德康公司、贵州双宇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狮子楼美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大亨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几家发展旅游开发、精品水果种植、生猪养殖、土鸡养殖等产业,预计将创造就业岗位1200个,直接惠及贫困人口800余户。三是大力组织群众就近务工。17、18年将有大量的工程动工建设,积极与施工方联系,组织务工队伍,安排贫困人口就近就业,预计将安排2000余人就业。四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帮助群众自主就业。去年11月份开始,在几个村开展了厨师、电工、绣娘等技能培训,今年将在全镇19个村全面铺开,培训内容涵盖农村经果林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以及电工、厨师、砌墙师等培训,助推群众就业。五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2017、2018年,新建一所幼儿园,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优化;新建2个中心卫生院,配齐19个村卫生员;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双江安置区建设,合理配置功能区,确保群众真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群众基本的就学、就医、住房。
编后话:双江,有宜人的景色,湿热条件良好,杉树和甘蔗产业等绿色产业有了一定基础,新的产业也在培育。可以说,脱贫的能量正在聚集,但基础设施却是首先要破的题。对极贫乡镇而言,能不能真正脱贫,往往是产业、交通、市场、信心、能力等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要通过更加有力的要素整合,一举攻克这些难点和痛点,让极贫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在这个春天呈现出崭新的局面。(王国义 叶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