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之窗讯 安龙县钱相街道办事处冗达村,辖9个村民组371户1621人。该村过去一直是吃“望天水”、走“羊肠”路、群众腰包“瘪”的贫苦面貌,如今家家吃上安全水、组组通公路、人人有钱花。
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一个兢兢业业,事事为村民着想的人,他就是安龙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常委委员、村支部书记——娄俊。
娄俊,1972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90年9月考入成都体育学院,因家庭贫困未能就读,便在冗达小当起了代课教师,成为山沟里的“娃娃头”。
由于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教学质量在乡里综合评比总是名列前茅,冗达村小一时声名大作,吸引了相邻乡镇近村适龄儿童踊跃报名。
2005年3月2日,冗达村举行新一届村委班子换届选举,娄俊以“另选人”的身份参加选举,结果高票当选成了一名村官,2008年村级换届当选为支书。
因工作成绩突出,2006年11月选为乡人大代表,同年被选为县人大代表。2011年12月,被选为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常委委员。
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走村串寨收集民意。冗达村处深石山区,养的猪等牲口不好卖,他动员和组织村民集资投工投劳,在陡峭的悬崖上开山炸石,新修公路28公里,使9个村民组的道路相继贯通。
2010年争取到项目资金30万元实施冗达至坡炎长达7公里的通村路改造,结果该项目不但被县有关部门验收时评为优质工程,还利用该项目资金改造了11公里的通组路,把“30万元”的项目建成了“60万元”的项目,群众满意度达100%。
11年来,共争取到项目资金1356.6万元,修通了9条通组路,修建了总容量7040立方米的水窖200座,实施了17户生态移民工程,改造危房219栋。
为充分激发乡亲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制定和落实《村规民约》,结合村里实际情况组建“三老议事会”,让村民发挥自治管理平台。去年6月,争取到7000元的通组公路改造项目资金,将项目放到岜托组实施,由“三老议事会”负责监管。
自去年3月份来,村里“三老议事会”共办理实事42件,化解矛盾纠纷18起,评定出的17户低保户也让乡亲心服口服,全村实现“零上访”。
靠山吃山。紧紧围绕“向山上公益林保护要绿色,山腰种金银花要金黄色,山脚种红高梁要红色”的“三色”发展思路。认为村里的石头山坡非常适合发展金银花产业。
带领岜托组的何发林、科考组骆开德等22户党员示范带头,种植10到60多亩金银花,拉开了全村种植金银花的序幕,让石漠化山村长出了“真金白银”,组织娄津等7户党员户成立了“金银花产业党小组”,带动乡亲们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业。
在娄俊的带领下,娄津、焦登和、骆科龙等5名“农村能人”带动农户44户,共种植金银花10500亩,生产干花40多吨,全村金银花总产值达到300万元左右,投资60余万元建设245个鸡舍及水电等配套设施,养殖22000多羽绿壳蛋鸡,土鸡28000羽左右,建中药材铁皮石斛基地10多亩,养殖生猪5000多头,养繁能繁母猪450头左右,全村人均收入接近5000元左右,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家庭有90户,开辟乡村致富新“财路”。
自2008年以来,冗达村曾获省、州、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集体荣誉6次,2010年,支部被贵州省委表彰为“五好基层党组织”。娄俊连续5年被安龙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省州评为“优秀党组织书记”。
他一干就是11年,如今他却在石旮旯里闯出了一条条致富新路。谈到该村的变迁,乡亲们无不都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都是娄支书治村有方、带富有路、干事有劲,我们才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通讯员 张永方 韦学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