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不经意间,六月已经走完,招堤的满池荷花也已经悄然绽放,在夏雨中尽显婀娜身姿,万种风情。在黔西南州看荷花,还是安龙招堤最美,清秀山水四季如画,名胜古迹上依青山下临碧波,二百年招堤荷花香漫城。
安龙县招堤荷花池位于县城东北一里许,始建于清代,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最初,为了解决水患保、护农田和方便两岸居民的交通往来,长270米,高、宽约3米的石堤由此而横亘于陂塘海之上。堤的北端有一可通行车门的半圆型石拱桥,使交通不再因水患而阻塞。后人曾将其誉为“仿白堤”,“肖苏堤”,为了纪念招国遴,遂名之为“招堤”。后经重建,方有今天的安龙县招堤荷花池。
整个荷花池被一道渗水石堤横切成两大方块,游客可坐船戏水,近距离接触荷叶,闻一闻荷香,可在九曲廊桥里漫步赏荷,也可在醉荷亭中静坐沉思。池塘岸边更有绿柳成荫,相映成趣,而环池的公路则成为了骑行的畅道。
走进荷花池,步入九曲廊桥,那一枝枝亭亭玉立、仪态娇美的荷花,不再羞赧,不再藏掖,而是尽情地含露出水,迎风绽放。在一顶顶绿伞下的花苞儿,俏皮地窥探着游人,眼睛一眨一眨的,仿佛闪耀着捉迷藏样的幽默。隔着一大片绿叶儿的两朵花儿,宛然举案齐眉的恋人,含情默默,地久天长的笑着、望着,绽放凋零与共。花好看,莲藕怕是也很香。要是从泥土里掏出一节白嫩肥美的白莲,清水洗洗,大口的咬,脆生生的咀嚼,应是甘甜爽口、唇齿留香。
三百年招堤,二百年荷花,绽放了无数个夏天的笑容,见证了西南小故都的秋,让这里蕴藏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人杰地灵的安龙,曾养育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晚清重臣张之洞,北伐军左翼总指挥袁祖铭,血染疆场的王懋长……曾经在安龙避难六年的明朝永历皇帝,也让这里的荷花增添了几分异样的色彩。当地人说:我们这地方,也算是故都遗址吧,毕竟有末代皇帝在此落脚建立朝廷。
深埋在史书中的历史事件,很容易就被当成了老夫子的“掉书袋”,而人们铭记于心的却是池中的映日荷花。毕竟安龙六月中,物是人非不与旧时同。只有看到、听到、闻到、碰到,才能感触真实,感受亲切,因此赏荷人的眼中当然只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本网 拉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