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仁市围绕肉牛产业发展,通过“六方合作”肉牛养殖模式、推进肉牛奖补惠农政策、创建“牛超市”等,给予养殖户资金、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服务与支持,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牛”路子。
走进大山镇高寨村,村民滕勇正忙着将割好的皇竹草打细喂牛,一头头肥壮的西门塔尔牛吃着鲜嫩的草料。
“第一年养了八九头,慢慢发展到现在的19头,去年卖了7头。把草料、玉米、饲料除外,一头牛大概有三四千元的利润。现在养牛的政策比较好,银行帮助贷款,利息也比较低。”这几年村里大力发展养牛产业,于是回乡创业时,滕勇就选准了肉牛养殖这条路。
这几年,通过政府、部门、企业、农户、保险、银行“六方合作”养殖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户贷款难、养殖风险高等问题。去年以来,兴仁市放贷金额超3个多亿,参保率达到100%。同时,有序推进肉牛奖补惠农政策,今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240余万元,全部用于到户奖补。截至目前,全市肉牛存栏量已达到7.08万头。
贵州农和丰茂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宁说:“我们存栏量有800多头,售出了100多头,目前有700头左右。引牛方面,政府给我们每头500元钱的补贴,给企业减轻了很多负担,助推了企业的发展。”
在城北街道丰岩村肉牛养殖场里,400余头肉牛已出栏100余头,余下肉牛也在陆续对外售出,不久这里将会变成“牛超市”,通过省外引牛,让群众就近购买牛犊,做好牛经纪人。
“现在我们已经在着手改建,预计在7月中旬改建结束,7月底引牛。我们引省外的优质品种牛到本地来,是让老百姓自己选牛,养品质好的牛。”贵州团餐管理服务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洪波说。
一手抓牛源,一手找“牛市”。兴仁市加强对接肉牛养殖大省,借助市内生态养殖公司平台,开办“牛超市”,引入优质牛源。同时,紧抓东西部协作机遇,推进博罗兴仁肉牛产业纵深协作,有序推进兴仁市大湾区活肉牛保供交易中心养殖场牛棚及配套设施建设(二期)项目。今年5月,粤黔·东西部协作博兴生态肉牛产业建设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建成后每年逾10万头贵州小黄牛直供大湾区市场。
兴仁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德志说:“我们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在潘家庄镇谋划建设大湾区活肉牛保供交易中心养殖场建设项目,在广东博罗县建设博兴生态肉牛产业建设项目,将兴仁的肉牛销往大湾区,让大家吃上健康、放心的牛肉,推动兴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黎凤花 杨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