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记者慕名踏访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位于村里的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最震撼人心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那高165米宽200多米的神奇绝壁、潺潺流淌的海尾河、峭拔的墨绿峰峦……尽显险峰幽谷、绿水之美。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小山村竟然与多项国际、国内户外运动赛事“喜结良缘”,吸引中外运动员、攀岩爱好者及游客前来体验山地户外攀岩、越野跑、自行车骑行等运动,感受农体旅融合发展的无限魅力。
皮划艇 丁洪军 摄
农体旅“融”出发展新景象
清晨,记者从安龙县城乘车出发,沿着210省道往贞丰县方向行驶16公里来到梨树村,感受到乡村特有的宁静和恬美。在蜿蜒步道上,三五成群的游客正欣赏着村里的如画风景,手里的手机、相机不停地“咔嚓”着,好不惬意。
梨树村是一个由布依族、苗族、壮族、汉族等6个民族聚居而成的山村,共有356户1667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这里一幢幢造型各异的“小洋楼”,与峭拔的墨绿奇特峰峦、层林尽染的枫香林、蜿蜒的景区道路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乡村诗意秋景图。
远眺梨树村 来源:人民网
“旅游业旺了,我家生意也旺了!”坐落在村里民族文化广场边上,集超市、农家乐、民宿一体经营的村民王忠,边招呼记者进屋边介绍,他家每年经营收入10多万元。
王忠今年40岁,曾经在广东、浙江等地务工13年。有着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他,认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前景似“金”,2016年初,毅然返回家乡投资36万元,将自家石木瓦顶结构的旧房屋改造成有9个房间的民宿,底层办起了超市、农家乐,靠着吃“旅游饭”奔向“大富路”。
悬崖酒店 方麦斯-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提供
“我们村农体旅融合发展渐入佳境!”90后村支书王凡开心地说,得益于2016年国家投入2.7亿元建设10平方公里的攀岩公园项目,建有停车场、自行车道、房车营地、人行步道、环山步道等设施,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协会授予中国首个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承办了一场接一场的攀岩、越野跑、自行车比赛等户外运动国际、国内赛事,让绿水青山资源变成了金山银山。
2021年,安龙县委、县政府引进了广东惠州企业成立安龙县世纪投资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在村里陆续投资3亿元建设悬崖酒店、房车露营地、帐篷酒店、滑翔飞行、农产品展销中心等项目,为承办更多的户外运动赛事创造了有利条件。
安龙笃山国际攀岩周活动 王云 摄
今年9月22日至25日,这里又举办了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安龙笃山国际攀岩周活动,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喀麦隆、津巴布韦等国家及国内共400多名攀岩运动员,参加攀岩挑战赛、飞拉达岩壁体验、山地自行车骑游等12项活动,吸引了1万多名游客。再加上今年的“五一”“十一”期间,每天都有2000余人次前来旅游,共带动乡亲从事服务业1000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万多元。
截至目前,村里已有19家民宿、9家农家乐、16家超市、6家洗车服务,有龙头企业4家、村级合作社1家,全村已发展羊肚菌46.6亩、黑木耳50亩、晚秋黄梨30亩、蔬菜300亩,还有972名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
“我们村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突破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突破20万元。”王凡信心满满。
乡村善治焕发文明新气象
“过去,我们村常有乡亲饮酒闹事,发生矛盾纠纷多,现在大家都和睦相处了,各民族团结亲如一家。”60岁老支书王顺平满面笑容地说。
王顺平介绍,村里2019年打响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攻坚战,整合资源建设标准化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多元化调解室、微警务室、巡回法庭,方便乡亲说事、办事,以德治为支撑,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受到乡亲称赞,“乡亲一进到大厅,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
仅在2020年,村里就开展法治、树文明新风宣传2000多人次,共调解土地、林地等矛盾纠纷32件,调解率100%,成功创建“零诉讼村”。那年,梨树村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梨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来源:人民网
随后,村里构建了“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长”基层治理体系,把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矛盾调处、公共卫生等方面纳入乡村治理内容。同时,建立了积分激励制度,激发网格员、联户长、组长及乡亲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我们还创建‘1+N’党员联系农户模式,引领乡亲树文明新风。”王凡介绍说,村里28名党员联系356户乡亲,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头整治环境卫生、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红白事等,将家庭卫生、文明行为、参加村级活动等行动量化成积分,每季度凭积分在“村级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激励乡亲除陋习、树新风,并坚持每年开展“10佳好公婆”“10佳好儿媳”“10佳诚信示范户”“10佳文明家庭”“10佳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2019年以来,村里连续4年成为“零诉讼村”。2022年底,梨树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联合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共建模式”让村庄越来越美
“我们村成了和美乡村建设‘景点’,每星期都有人来‘取经’。”王凡乐呵呵地说。
漫步梨树组,小菜园里的白菜、大蒜、韭菜等青翠欲滴,小花园里的月季、牡丹红等争芳斗艳……42个“五小园”美如画卷,镶嵌在青山绿水间。
2022年8月,笃山镇利用2022年惠黔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资金200万元,在梨树村实施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乐园、小公园“五小园”修复提质改造建设。
梨树村的靓丽民居 来源:黔西南日报图库
王凡等村干部利用院坝会、家庭会、共商会等方式,达成了“尊重乡亲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乡村建设共识。
王顺平家主动捐出价值6000元石砂、出资1万元,王星家献出“建筑工匠”技术、出资1万元……35户人家纷纷出钱、出力、出技术支持“五小园”建设,同时“撬”到了驻村帮扶单位——贵州省体育局支持10万元、镇里支持14万元、乡亲众筹26万元资金注入,开启“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团队协作”的乡村建设“共建模式”。
今年初,村里42个“五小园”,村书院、村史馆、乡村合约食堂、整洁的步梯道,梨树组农家越来越美。
如今的梨树村,山地资源变公园、村庄田园变景区、户外运动聚人气、乡村旅游成产业,乡亲们正沿着村党支部引领闯出的具有山地特色的农体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努力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成现实。(文/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韦天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