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安龙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安龙

彭家三代村支书的初心故事

更新:2023-10-12 14:04|编辑:黄小松|浏览:1687|评论: 0 |来源: 中国黔西南
摘要:  在安龙县普坪镇乐庄村,有一个党员家庭,祖孙三代四人均担任过村支书,他们怀着感党恩的赤子情怀,接力续写为乡亲谋幸福的初心故事。  彭仕华:修通感动山乡灌溉渠  “你看,这条12公里水渠,是我老爹彭仕华 ...
  在安龙县普坪镇乐庄村,有一个党员家庭,祖孙三代四人均担任过村支书,他们怀着感党恩的赤子情怀,接力续写为乡亲谋幸福的初心故事。

  彭仕华:修通感动山乡灌溉渠

  “你看,这条12公里水渠,是我老爹彭仕华任支书时带领乡亲修成的。”在村里龙山坝上,68岁老党员彭其刚指着蛇形的水渠说。

  彭仕华出生于1915年3月,家里世代贫穷,他曾给寨里地主家放牛、做苦工……解放时,家里分到4亩多地,心底种下了感党恩的种子。

  1958年3月,有两年党龄的彭仕华,担任乐庄生产大队支书,一任就是22年。

  那些年,乡亲日子过得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让乡亲能吃上饭,他带领乡亲开垦荒地种粮、兴修水利……

  1971年初,正值贵州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那时,乐庄队里有600多亩农田,但因缺水灌溉成“望天田”,水稻收成很低。

  当时的普坪公社,派彭仕华任乐庄生产大队水利建设工程指挥长,带领300多名劳动力,背着被子,扛着钢钎、大锤,参加到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到离队里12里远的大鸭溪、红旗两地大窝凼,搭帐篷、砌灶……参与兴修大鸭溪、红旗水库及水渠。

  那时,妻子虽然有些怨言,但仍揽下全部家务照顾3个孩子,还参加集体生产“挣”工分养家糊口。

  彭仕华一走就是3年,带领乡亲放炮开山、挥镐挖石、肩挑背扛石块……硬撑着完成兴修水利任务。

  1974年初,队里乡亲望着穿过大山隧道的12公里水渠哗哗流淌进队里的600多亩农田,心情激动地说彭仕华办了件“天大的好事”。

  水渠修通后,彭仕华带领乡亲大种粮食、蔬菜等,乡亲生活渐渐好起来。

  彭其刚:拉通农用电建成新学校

  彭其刚深受父亲为乡亲谋幸福“壮举”的熏陶,从小就立志为乡亲服务。他19岁时到陕西当铁道兵,报效祖国8年,在部队入党。

  1981年1月,彭其刚退役回家即任乐庄生产大队副支书,1983年3月“转正”,1984年改任村支书。

  那时,我国掀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热潮。他带领村干部,采取“肥搭瘦兼顾便利经营”办法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村集体600多亩农田、400多亩旱地的经营管理权包干到户……乡亲收入渐渐“涨”起来。

  “拉电的事,最难办!”彭其刚回忆着说。

  1996年初,当地农村掀起拉通农用电的热潮。但这事全靠乡亲集资,每人须集资200元。那时虽说乡亲已经不愁吃穿,但是部分人家仍拿不出钱。

  彭其刚带头集资1600元,动员3名村干部带头集资5600元。白天,他与村干部在供电技术员指挥下,带领乡亲跋山涉水抬电杆、拉电线。夜晚,他与村干部打着手电筒,迎着彼此起伏的狗叫声,挨家挨户动员乡亲集资……

  乡亲拿不出钱咋办?彭其刚动员乡亲通过亲帮亲、邻帮邻方式,62户人家因此凑齐了集资费;又动员103户卖木材等值钱物资凑齐了集资费;张文进等12户家庭特别困难,彭其刚以个人名义从普坪农村信用社贷款1.6万元垫付。

  “电灯亮喽!”1997年春节前夕,村里326户人家在一片欢腾声中通了农用电。随后,录音机等家用电器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7年初,彭其刚组织乡亲投工投劳集资4万多元,争取县教育局支持1.8万元、县政府支持2万元……2017年底,共“拼凑”14万元建成学校,300多名孩子告别危房校舍,住进一楼一底新校舍,憧憬美好未来的朗朗读书声在那山坳里回荡……

  他任支书28年,带领乡亲科学种粮、种蔬、养猪等,乡亲生活越来越好。

  彭登谱夫妇:带领乡亲生态移民兴产业

  彭其刚的儿子彭登谱大学毕业后,本可以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返乡服务乡亲。

  2011年3月初,28岁的彭登谱当选乐庄村(麻窝村和乐庄村合并)支书。这时,彭其刚转任村副支书,承担着“辅佐”儿子的任务。

  这时,镇里在乐庄村实施总投资693.17万元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把不通公路、水源奇缺等环境恶劣的黑箐等4个组105户人家,搬迁到地势平、水源好的杷枇窝组安置。

  可是,“搬迁事”压到彭登谱等村干部的肩上,面临的困难重重。

  3月23日夜晚,彭登谱等村干部打着手电筒,从村委会出发,爬4公里“羊肠道”到黑箐组任忠祥家做搬迁思想动员工作。

  “老任,您就带个好头搬迁吧?”

  “不搬!搬了不方便种地。”一听说要搬迁,任忠祥的老伴抢着过话急着嘟嚷嚷道。

  ……

  后来,彭登谱等村干部“六顾茅庐”,说尽搬迁的好处,任忠祥一家人才松口同意搬迁开了好头……他们连续“夜战”两个多月,105户人家最终同意搬迁。

  2013年4月底,枇窝组安置点建成了1.6千米硬化路、4千米供水管网、23亩多广场……105户人家,欢欢喜喜搬进了建筑面积9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的“洋楼”。

  彭登谱还与村干部带领着乡亲种植金银花2000多亩、核桃2000多亩,为乡亲增收打牢基础。

  5月,彭登谱通过事业编制人员选聘考试,聘用为普坪镇综治服务中心工作员,其父亲也因年龄大而“退休”。

  2019年,彭登谱的妻子李志菊被聘为村常务干部。那时,正值决战脱贫攻坚,李志菊忙得不可开交。不巧的是,夫妇俩7岁小孩正在普坪镇读小学一年级,李志菊每天担心地目送64岁公公彭其刚骑摩托车载着小孩,沿着通组路水泥路奔往6公里外的学校……

  为了安全起见,彭登谱夫妇俩只好把孩子送到安龙县城六小读书,学校附近租房让彭其刚照顾着。

  2021年10月,李志菊当选乐庄村支书。

  她先后引进农黔水产有限公司投入1600万元,把430亩山塘改建成水产养殖项目基地,放养鲈鱼、斑点叉尾等优质品种鱼苗13万公斤;她还引进产业人才发展林下中药材300亩、盘活7座连体大棚50亩……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

  目前,她正带领810户乡亲组织好1800名劳动力外出就业,巩固好2000多亩核桃、2000多亩金银花产业,发展好1800亩高粱、400亩薏仁米、300亩烤烟……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正续写新时代为乡亲谋幸福的初心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彭家三代四名党员,用感党恩的赤子情怀,接力写好为乡亲谋幸福的初心故事。他们像时代浪潮中的浪花,与千万朵浪花一起汇聚成巨浪,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韦天晃 邓丽)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安龙

彭家三代村支书的初心故事

  • 编辑:黄小松浏览:1687评论: 0 中国黔西南
  •   在安龙县普坪镇乐庄村,有一个党员家庭,祖孙三代四人均担任过村支书,他们怀着感党恩的赤子情怀,接力续写为乡亲谋幸福的初心故事。

      彭仕华:修通感动山乡灌溉渠

      “你看,这条12公里水渠,是我老爹彭仕华任支书时带领乡亲修成的。”在村里龙山坝上,68岁老党员彭其刚指着蛇形的水渠说。

      彭仕华出生于1915年3月,家里世代贫穷,他曾给寨里地主家放牛、做苦工……解放时,家里分到4亩多地,心底种下了感党恩的种子。

      1958年3月,有两年党龄的彭仕华,担任乐庄生产大队支书,一任就是22年。

      那些年,乡亲日子过得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让乡亲能吃上饭,他带领乡亲开垦荒地种粮、兴修水利……

      1971年初,正值贵州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那时,乐庄队里有600多亩农田,但因缺水灌溉成“望天田”,水稻收成很低。

      当时的普坪公社,派彭仕华任乐庄生产大队水利建设工程指挥长,带领300多名劳动力,背着被子,扛着钢钎、大锤,参加到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到离队里12里远的大鸭溪、红旗两地大窝凼,搭帐篷、砌灶……参与兴修大鸭溪、红旗水库及水渠。

      那时,妻子虽然有些怨言,但仍揽下全部家务照顾3个孩子,还参加集体生产“挣”工分养家糊口。

      彭仕华一走就是3年,带领乡亲放炮开山、挥镐挖石、肩挑背扛石块……硬撑着完成兴修水利任务。

      1974年初,队里乡亲望着穿过大山隧道的12公里水渠哗哗流淌进队里的600多亩农田,心情激动地说彭仕华办了件“天大的好事”。

      水渠修通后,彭仕华带领乡亲大种粮食、蔬菜等,乡亲生活渐渐好起来。

      彭其刚:拉通农用电建成新学校

      彭其刚深受父亲为乡亲谋幸福“壮举”的熏陶,从小就立志为乡亲服务。他19岁时到陕西当铁道兵,报效祖国8年,在部队入党。

      1981年1月,彭其刚退役回家即任乐庄生产大队副支书,1983年3月“转正”,1984年改任村支书。

      那时,我国掀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热潮。他带领村干部,采取“肥搭瘦兼顾便利经营”办法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村集体600多亩农田、400多亩旱地的经营管理权包干到户……乡亲收入渐渐“涨”起来。

      “拉电的事,最难办!”彭其刚回忆着说。

      1996年初,当地农村掀起拉通农用电的热潮。但这事全靠乡亲集资,每人须集资200元。那时虽说乡亲已经不愁吃穿,但是部分人家仍拿不出钱。

      彭其刚带头集资1600元,动员3名村干部带头集资5600元。白天,他与村干部在供电技术员指挥下,带领乡亲跋山涉水抬电杆、拉电线。夜晚,他与村干部打着手电筒,迎着彼此起伏的狗叫声,挨家挨户动员乡亲集资……

      乡亲拿不出钱咋办?彭其刚动员乡亲通过亲帮亲、邻帮邻方式,62户人家因此凑齐了集资费;又动员103户卖木材等值钱物资凑齐了集资费;张文进等12户家庭特别困难,彭其刚以个人名义从普坪农村信用社贷款1.6万元垫付。

      “电灯亮喽!”1997年春节前夕,村里326户人家在一片欢腾声中通了农用电。随后,录音机等家用电器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7年初,彭其刚组织乡亲投工投劳集资4万多元,争取县教育局支持1.8万元、县政府支持2万元……2017年底,共“拼凑”14万元建成学校,300多名孩子告别危房校舍,住进一楼一底新校舍,憧憬美好未来的朗朗读书声在那山坳里回荡……

      他任支书28年,带领乡亲科学种粮、种蔬、养猪等,乡亲生活越来越好。

      彭登谱夫妇:带领乡亲生态移民兴产业

      彭其刚的儿子彭登谱大学毕业后,本可以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返乡服务乡亲。

      2011年3月初,28岁的彭登谱当选乐庄村(麻窝村和乐庄村合并)支书。这时,彭其刚转任村副支书,承担着“辅佐”儿子的任务。

      这时,镇里在乐庄村实施总投资693.17万元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把不通公路、水源奇缺等环境恶劣的黑箐等4个组105户人家,搬迁到地势平、水源好的杷枇窝组安置。

      可是,“搬迁事”压到彭登谱等村干部的肩上,面临的困难重重。

      3月23日夜晚,彭登谱等村干部打着手电筒,从村委会出发,爬4公里“羊肠道”到黑箐组任忠祥家做搬迁思想动员工作。

      “老任,您就带个好头搬迁吧?”

      “不搬!搬了不方便种地。”一听说要搬迁,任忠祥的老伴抢着过话急着嘟嚷嚷道。

      ……

      后来,彭登谱等村干部“六顾茅庐”,说尽搬迁的好处,任忠祥一家人才松口同意搬迁开了好头……他们连续“夜战”两个多月,105户人家最终同意搬迁。

      2013年4月底,枇窝组安置点建成了1.6千米硬化路、4千米供水管网、23亩多广场……105户人家,欢欢喜喜搬进了建筑面积9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的“洋楼”。

      彭登谱还与村干部带领着乡亲种植金银花2000多亩、核桃2000多亩,为乡亲增收打牢基础。

      5月,彭登谱通过事业编制人员选聘考试,聘用为普坪镇综治服务中心工作员,其父亲也因年龄大而“退休”。

      2019年,彭登谱的妻子李志菊被聘为村常务干部。那时,正值决战脱贫攻坚,李志菊忙得不可开交。不巧的是,夫妇俩7岁小孩正在普坪镇读小学一年级,李志菊每天担心地目送64岁公公彭其刚骑摩托车载着小孩,沿着通组路水泥路奔往6公里外的学校……

      为了安全起见,彭登谱夫妇俩只好把孩子送到安龙县城六小读书,学校附近租房让彭其刚照顾着。

      2021年10月,李志菊当选乐庄村支书。

      她先后引进农黔水产有限公司投入1600万元,把430亩山塘改建成水产养殖项目基地,放养鲈鱼、斑点叉尾等优质品种鱼苗13万公斤;她还引进产业人才发展林下中药材300亩、盘活7座连体大棚50亩……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

      目前,她正带领810户乡亲组织好1800名劳动力外出就业,巩固好2000多亩核桃、2000多亩金银花产业,发展好1800亩高粱、400亩薏仁米、300亩烤烟……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正续写新时代为乡亲谋幸福的初心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彭家三代四名党员,用感党恩的赤子情怀,接力写好为乡亲谋幸福的初心故事。他们像时代浪潮中的浪花,与千万朵浪花一起汇聚成巨浪,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韦天晃 邓丽)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