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晴隆布依族姑娘李利:民族文化传承路上越走越欢畅

更新:2023-9-16 15:28|编辑:杨廷剑|浏览:826|评论: 0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摘要:  “这个暑假,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很多,阿妹戚托小镇也更热闹了。” 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李利觉得时间似乎不够用,未来规划、团队管理、品牌设计、生产流程、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细节她都 ...
  “这个暑假,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很多,阿妹戚托小镇也更热闹了。” 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李利觉得时间似乎不够用,未来规划、团队管理、品牌设计、生产流程、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细节她都亲历而为。


  9月9日周六,李利看到阿妹戚托民族文化一条街人来人往,心里十分宽慰。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坚信在故乡的土地上哪怕创业艰辛,只要老百姓受惠,她觉得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生于晴隆县鸡场镇的布依族姑娘李利14岁就跟着姑姑到省外打工,从最初的电子厂、服装厂、手袋厂到汽车销售公司,10多年的历练使她积累了缝纫、裁剪、服装手袋设计、销售技能等方面的经验,这些积累驱使她回乡做一番事情。2015年晴隆县城出现了一家淘宝店,李利的创业梦就此开启。第二年,雄心勃勃的李利到兴义市创立贵州布依垚商贸有限公司,并注册“布依垚”版权和商标品牌。


  “当时我在兴义的坪东广场那里开了两间门店,后来觉得要做民族文化品牌,就必须有平台。2018年商标注册下来后,我就在2019年注册了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李利看来,只有做实体才能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从原先的1台缝纫机增加到6台,订单开始多起来,这个起步让她的信心更坚定。


  对布依族文化有着深刻认知的李利,将布依族元素融入日常用品和文创产品中,她和擅长纺纱织布、蜡染的母亲“强强联手”,把传统布依服饰、包包制作与现代潮流相结合起来,从而让产品迸发新魅力。布依人家的女孩子心灵手巧,大都掌握绞纱、上浆、排线、纺织、画蜡、浸染、制作等手工艺,“我们就通过市场把这个手工艺激活起来,让民族文化焕发‘青春’色彩。” 笑颜如花的李利开心地说,她的理想是打造“卖得动、叫得响、走得出”的民族文化品牌,推动民族文创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让民族手工艺走得更远。这一理念契合“布依垚”这个名称。“布依垚”的布依族语意是“我们布依族”,延展开来就是“我们布依族的文化品牌”。


  见阿妹戚托这个有着4000多户的易地扶贫安置区被打造成旅游景点,对家乡有着浓厚感情的李利果断地把公司开到小镇上。2021年她将租下的一栋面积为800平方米的楼房做成染坊基地,让民族文化产品更具原生味道。2022年6月她又租了一排房子,把所有的房间打通成15个门店,每个门店展示不同民族文创产品,着力打造民族非遗体验街。李利认为,做品牌一定要做规模,这样才能产生最大效应,尤其在旅游景点,一定要契合文旅融合这个大背景。

  李利对企业架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手工艺业务,由在车间固定上班的职工和领活在家里加工的村民完成;设计方面, 5个人的团队总是不断推出新款式;营销上,10个人的直播团队把“布依垚”的产品推到全国各地,而实体店针对到阿妹戚托玩耍的游客。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成立至今带动67个搬迁妇女稳定就业,间接就业120余人,实现就业的妇女每人每年增收2.8万元,资深“绣娘”绣出“锦绣”生活。


  李利的“布依垚”生产的民族文创系列产品,包括手织土布、手工包、蜡染衣服、织染围巾、床上用品、小工艺品等,产品热销全国。不满足现状的她一直在做加法,今年7月,她在兴义万峰林景区布依八音堂开设民族非遗手工坊,将之打造成集手工刺绣、民族服装、民族元素时装、民族手工艺品、非遗手工体验等为一体的文化街。眼下,文化街已建成民族服装展示区、非遗手工体验区、培训区、生产区、直播区,引进彝族服装两家,苗族服装一家。“布依垚”通过拍短视频,利用微信、淘宝、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营销,产品订单越来越多。“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李利信心满满地说。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晴隆

晴隆布依族姑娘李利:民族文化传承路上越走越欢畅

  • 编辑:杨廷剑浏览:826评论: 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   “这个暑假,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很多,阿妹戚托小镇也更热闹了。” 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李利觉得时间似乎不够用,未来规划、团队管理、品牌设计、生产流程、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细节她都亲历而为。


      9月9日周六,李利看到阿妹戚托民族文化一条街人来人往,心里十分宽慰。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坚信在故乡的土地上哪怕创业艰辛,只要老百姓受惠,她觉得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生于晴隆县鸡场镇的布依族姑娘李利14岁就跟着姑姑到省外打工,从最初的电子厂、服装厂、手袋厂到汽车销售公司,10多年的历练使她积累了缝纫、裁剪、服装手袋设计、销售技能等方面的经验,这些积累驱使她回乡做一番事情。2015年晴隆县城出现了一家淘宝店,李利的创业梦就此开启。第二年,雄心勃勃的李利到兴义市创立贵州布依垚商贸有限公司,并注册“布依垚”版权和商标品牌。


      “当时我在兴义的坪东广场那里开了两间门店,后来觉得要做民族文化品牌,就必须有平台。2018年商标注册下来后,我就在2019年注册了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李利看来,只有做实体才能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从原先的1台缝纫机增加到6台,订单开始多起来,这个起步让她的信心更坚定。


      对布依族文化有着深刻认知的李利,将布依族元素融入日常用品和文创产品中,她和擅长纺纱织布、蜡染的母亲“强强联手”,把传统布依服饰、包包制作与现代潮流相结合起来,从而让产品迸发新魅力。布依人家的女孩子心灵手巧,大都掌握绞纱、上浆、排线、纺织、画蜡、浸染、制作等手工艺,“我们就通过市场把这个手工艺激活起来,让民族文化焕发‘青春’色彩。” 笑颜如花的李利开心地说,她的理想是打造“卖得动、叫得响、走得出”的民族文化品牌,推动民族文创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让民族手工艺走得更远。这一理念契合“布依垚”这个名称。“布依垚”的布依族语意是“我们布依族”,延展开来就是“我们布依族的文化品牌”。


      见阿妹戚托这个有着4000多户的易地扶贫安置区被打造成旅游景点,对家乡有着浓厚感情的李利果断地把公司开到小镇上。2021年她将租下的一栋面积为800平方米的楼房做成染坊基地,让民族文化产品更具原生味道。2022年6月她又租了一排房子,把所有的房间打通成15个门店,每个门店展示不同民族文创产品,着力打造民族非遗体验街。李利认为,做品牌一定要做规模,这样才能产生最大效应,尤其在旅游景点,一定要契合文旅融合这个大背景。

      李利对企业架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手工艺业务,由在车间固定上班的职工和领活在家里加工的村民完成;设计方面, 5个人的团队总是不断推出新款式;营销上,10个人的直播团队把“布依垚”的产品推到全国各地,而实体店针对到阿妹戚托玩耍的游客。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成立至今带动67个搬迁妇女稳定就业,间接就业120余人,实现就业的妇女每人每年增收2.8万元,资深“绣娘”绣出“锦绣”生活。


      李利的“布依垚”生产的民族文创系列产品,包括手织土布、手工包、蜡染衣服、织染围巾、床上用品、小工艺品等,产品热销全国。不满足现状的她一直在做加法,今年7月,她在兴义万峰林景区布依八音堂开设民族非遗手工坊,将之打造成集手工刺绣、民族服装、民族元素时装、民族手工艺品、非遗手工体验等为一体的文化街。眼下,文化街已建成民族服装展示区、非遗手工体验区、培训区、生产区、直播区,引进彝族服装两家,苗族服装一家。“布依垚”通过拍短视频,利用微信、淘宝、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营销,产品订单越来越多。“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李利信心满满地说。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