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贵阳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专项规划》,通过积极实施市级彩票公益金项目,打造了13个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实现10个区(市、县)全覆盖,推动残疾人体育进社区、进家庭,普及适合残疾人参加的康复健身项目和基层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残疾人通过体育健身提升康复质量。
示范点里设施全
“锻炼会改善你的心情”。近日,走进贵阳市云岩区渔安街道兹美社区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墙面上张贴着这样的标语。
“这里有适合我们残疾人的器材。”“多一个与外界交流沟通的地方。”“享受好政策为我们残疾人带来的关怀。”几位残疾人说出自己对健身示范点的感受。
贵阳市云岩区渔安街道兹美社区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创建于2019年,占地面积80平方米,室内训练室60平方米。这里建有无障碍通道,配置了残疾人康复器材8台、健身器材10套,配备了1间图书阅览室,有康复知识普及读物200余册。
同时,该健身示范点还配有一名康复指导医师和一名社区康复协调员,为辖区残疾人就近开展康复和健身活动提供了便利。
建设标准有要求
据了解,在市级彩票公益金项目支持下,贵阳市每个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的创建经费标准为20万元。
示范点分为室内型及室内和户外相结合型。室内型示范点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其中用于体育健身活动的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室内和户外相结合型示范点体育场地设施占地面积不少于180平方米,室内场地设施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其中用于体育健身活动的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示范点还须满足至少10位、且2种以上残疾类别的残疾人,同时进行体育康复健身活动的要求;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健身体育器材、设施不少于12种(其中残疾人专用器材不少于5种);拥有1名管理人员和1名以上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兼职均可;免费对残疾人开放,每周为残疾人开放4天以上,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4小时。
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
示范点建在社区、村落,残疾朋友们有了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的场所。
“能和大家一起体验运动的快乐,心情一下舒畅了。这里给了我们一个走出家门、康复健身、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使我们身心愉悦,还养成了定期健身的习惯。”家住息烽县流长镇四坪村竹林组的残疾人吕金全对建在村里的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很满意。
示范点建在家门口,方便残疾朋友们通过体育健身提升康复质量。
“我以前膝盖疼,上下楼梯都需要家人扶。自从社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建成,我在里面做了一段时间训练后,现在脚有力,膝盖也没以前那么疼了,现在能独立上下楼梯,有时还在小区周围散散步。”在白云区大山洞街道云晖社区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84岁的刘阿姨称赞说,“在这里锻炼,不仅效果好,而且工作人员热情,离家近很方便,我会一直坚持来。”
利用示范点开展文体活动,残疾朋友还能在精神上享受参与社会生活的乐趣。
2022年以来,清镇市在示范点举办卡拉OK比赛、知识抢答赛,以及健身周、文化周及特奥日活动等,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滨湖街道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有残疾人表示,感恩这个“残疾人之家”带给他们快乐。
据贵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贵阳还有6个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正在建设中,2024年拟新建示范点有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