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张胜林:为桥梁技术创新贡献“贵州智慧”

更新:2023-8-4 09:32|编辑:黄小松|浏览:554|评论: 0 |来源: 贵州日报
摘要:  从江界河大桥到大小井大桥,再到平塘大桥和花鱼洞大桥等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级桥梁,都凝聚了张胜林的汗水和智慧。  张胜林是贵州交建集团旗下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建造的大小桥梁不计其数 ...
  从江界河大桥到大小井大桥,再到平塘大桥和花鱼洞大桥等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级桥梁,都凝聚了张胜林的汗水和智慧。

  张胜林是贵州交建集团旗下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建造的大小桥梁不计其数。

 
  张胜林。贵州公路集团供图

  “1993年,我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误打误撞进入桥梁建设行业,从此日晒风吹、起早贪黑成了我的工作常态。”也正是这次的人生选择,让她有了改变家乡“交通落后”的机会。

  刚参加工作,她在一线承担项目测量、质检等多项工作。为了精准测量大桥的每一个尺寸,她用废的钢卷尺就有几百个。

  江界河大桥是她参加桥梁建设的“处女作”,从底模制作、施工放样到安装模板、绑扎钢筋,再到浇筑混凝土、构件安装,每个工艺工序,她都在场。

  
  张胜林(左二)在大桥建设现场。贵州公路集团供图

  跨越乌江天险,江界河大桥是贵州现代桥梁建设的开端,也开启了她的梦想之门。这座贵州首次自行设计施工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建成后,刷新了当时同类型桥梁的世界纪录,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首届“詹天佑大奖”。

  建设重庆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时,她连续熬夜几十天,写下了一本密密麻麻的技术手册,创造了“门式浮吊拼装钢围堰施工工法”。

  作为企业技术负责人,张胜林结合(原)花鱼洞桥具体的桥位,提出了拆建一体综合解决方案,用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在原桥位“长出”一座新桥,G320线花鱼洞大桥由此成为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和全国首创桥梁改建典范,并荣获第39届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张胜林(左一)在大桥建设现场。贵州公路集团供图

  多年努力,张胜林成长为贵州交建集团桥梁建造技术团队领军人,用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获2项国家级工法、5项发明专利,编著了《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补充预算定额》《贵州省瓦斯隧道预算定额》等多个标准,培养了20余名高层次专家型骨干人才,为桥梁建造技术创新贡献了“贵州智慧”。

  “每座大桥的建设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张胜林说,这些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激发出了贵州造桥人的创新基因,建起了一座座世界级桥梁。(刘力维)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省内资讯

张胜林:为桥梁技术创新贡献“贵州智慧”

  • 编辑:黄小松浏览:554评论: 0 贵州日报
  •   从江界河大桥到大小井大桥,再到平塘大桥和花鱼洞大桥等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级桥梁,都凝聚了张胜林的汗水和智慧。

      张胜林是贵州交建集团旗下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建造的大小桥梁不计其数。

     
      张胜林。贵州公路集团供图

      “1993年,我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误打误撞进入桥梁建设行业,从此日晒风吹、起早贪黑成了我的工作常态。”也正是这次的人生选择,让她有了改变家乡“交通落后”的机会。

      刚参加工作,她在一线承担项目测量、质检等多项工作。为了精准测量大桥的每一个尺寸,她用废的钢卷尺就有几百个。

      江界河大桥是她参加桥梁建设的“处女作”,从底模制作、施工放样到安装模板、绑扎钢筋,再到浇筑混凝土、构件安装,每个工艺工序,她都在场。

      
      张胜林(左二)在大桥建设现场。贵州公路集团供图

      跨越乌江天险,江界河大桥是贵州现代桥梁建设的开端,也开启了她的梦想之门。这座贵州首次自行设计施工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建成后,刷新了当时同类型桥梁的世界纪录,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首届“詹天佑大奖”。

      建设重庆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时,她连续熬夜几十天,写下了一本密密麻麻的技术手册,创造了“门式浮吊拼装钢围堰施工工法”。

      作为企业技术负责人,张胜林结合(原)花鱼洞桥具体的桥位,提出了拆建一体综合解决方案,用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在原桥位“长出”一座新桥,G320线花鱼洞大桥由此成为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和全国首创桥梁改建典范,并荣获第39届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张胜林(左一)在大桥建设现场。贵州公路集团供图

      多年努力,张胜林成长为贵州交建集团桥梁建造技术团队领军人,用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获2项国家级工法、5项发明专利,编著了《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补充预算定额》《贵州省瓦斯隧道预算定额》等多个标准,培养了20余名高层次专家型骨干人才,为桥梁建造技术创新贡献了“贵州智慧”。

      “每座大桥的建设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张胜林说,这些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激发出了贵州造桥人的创新基因,建起了一座座世界级桥梁。(刘力维)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