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康养产业,重点发展避暑康养、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旅居康养、森林康养六大产业,打造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打响“康养到贵州”品牌。
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推动贵州经济健康发展。《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科学布局建设“一圈一城三区”,重点推进以贵阳为核心的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都匀市绿色康养之城、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支持遵义市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省级中医药康养服务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康养产业布局。重点在贵阳、安顺、黔南、黔东南、铜仁发展民族制药、健康医药产业,加快推进贵阳—安顺医药康养产业基地、安顺现代中药与民族药产业基地、黔东南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引领全省康养产业发展。康养产业人才培养正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康养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成就明显,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多业融合的康养产业体系,中药与民族药产业集群。
深度挖掘康养内需潜力,明晰康养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以康养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为契机,通过“康养+”“+康养”等发展模式,包含医养、食养、动养、怡养、天地养等多种形式,推进康养与养生、旅游、农业、文体、医疗、医药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康养产业创新业态,从而重视康养及其相关产业行业拓展,明确康养产业以保证人的生命健康与高质量生活的核心目标,明晰其多行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朝阳产业定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助推加快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赋能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建设。
创新政产学研用一体机制,打造系列康养优势产业。统筹协调康养产业发展,研究解决康养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需联合知名康养企业、康养产业商会组织、高等院校成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康养产业创新工作机制,明确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在康养产业中的定位和侧重点,明确康养产业发展细分市场,推进养老、健康、养生、旅游、康体、休闲、研学等分行业的行业标准建设,发挥各自在产业政策探讨、康养产品生产销售、服务标准建设、康养技术扩散、文化形象宣传等功能,打造系列康养优势产业,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贵州康养产业发展新业态、新路径、新模式。
构建智慧化康养产业示范项目,打响“康养到贵州”品牌。借助贵安新区这个全国乃至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创新试验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深化“康养+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健康”为轴,整合多层资源打通大健康产业线上线下资源,建设智慧化康养产业发展平台优质示范项目,广泛而精准地挖掘康养市场有效客户,形成闭环产业链条的企业管理平台构建。以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引导国有企业、林场、宾馆、医院、养老机构等经营主体参与到发展康养产业中,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康养+农业”“康养+旅游”“康养+中药”“康养+运动”“康养+食品”“互联网+康养”等多元化、多层次、全产业链条的康养产业,促进产业联动,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行业、跨产业集群化发展,打响“康养到贵州”品牌。(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