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安县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结合不同老年群体养老需求,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养老服务机制,让老年人真正过上安乐幸福的晚年生活。
“三无老人”倾情养。针对老年人群体中无儿无女、无经济来源等的老人,统一纳入政府特困供养范围,享受集中供养政策,入住专门养老机构,提供免费食宿,每个月还发放一定数额的“零花钱”。通过主动沟通交流、组织义务帮扶等形式帮助老人们解决生活和心理问题。2023年1至5月,全县共将475名“三无老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216.94万元,发放照料护理费85.75万元。
“失能老人”精心养。全面开展“失能老人”生活状况和照护情况排查,组织开展免费居家照护培训,为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护提供专业指导,提升家庭精心照护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或由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上门提供专门的照护服务,为家庭照护者减轻压力。目前,开展居家照护培训3次,免费安排79名失能老人入住敬老院和福利社,组织养老服务队伍上门服务6次。
“慢病老人”健康养。通过在乡镇卫生院内规划医养结合病区、医疗机构进驻养老院等方式,推动乡镇卫生院与北部片区敬老院签约合作,在养老机构内设置门诊、药房、治疗等科室,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健康管理、中医康复理疗等服务。推进家庭医生优先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困难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年人签约,分级分类提供居家医养服务。目前,全县22812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均签约家庭医生。
“空巢老人”关爱养。由村干部、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组成留守老人帮扶队伍,组织签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协议》,定期上门开展探望、关爱服务、心理慰藉等活动,动员在村党员、爱心人士等组成爱心助老队伍,主动帮助留守老人解决日常事务。针对子女长期在外、自身行动不便的老人,动员其到县社会福利院、乡镇敬老院养老。目前,已签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协议》392份。
“活力老人”生态养。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渴望度假出游的老年人,依托国际山地自行车骑行赛道、观光茶园等优势,推进茶源街道“细寨进自然茶生活康乐基地”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康养、采茶制茶、运动休闲等服务。该基地自今年6月试运营以来,已接待老年游客约350人次;开展文化活动12场次。(普安县委改革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