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2018年12月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命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多措并举全面深入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推动新一轮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创新思路抓谋划。突出主线,形成合力、推动工作。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成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形成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合力。制定《黔西南州巩固和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职能职责,进行安排部署,举全州之力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提升能力抓培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举办各类能力提升培训班。5月底,中共黔西南州委组织部、中共黔西南州委统战部、黔西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在州委党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对全州8县(市)党委或政府分管民族工作的领导、部分州直单位分管领导、各县(市)民宗局局长、分管副局长、乡镇(街道)统战委员等各级干部120余人进行为期5天的专题培训。请省民宗委领导专题授课,开展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创建工作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各县(市)、州直单位分别举办了不同形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理清工作思路,为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打下了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抓示范。紧紧抓实示范点打造,夯实创建基础。全州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村)、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宗教场所为抓手,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为重点,在全州8县(市)打造65个以上示范点,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创建工作新局面。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带动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示范典型。近年来,全州获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9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模范个人3名;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70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2个、模范个人17个。
营造氛围抓宣传。仔细策划,精心组织,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活动。用好全州五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全省十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各种公益广告牌、LED显示屏、出租车、公交车等宣传平台,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语及图片,发放《黔西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应知应会手册》1.5万余份。今年来,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参加宣传活动各族群众3万余人次,有力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全方位多角度营造浓厚氛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陈湘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