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安龙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安龙

再品“安龙八景”之“龙泉涌珠”

更新:2023-6-13 15:41|编辑:肉肉|浏览:2047|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珍珠泉,在安龙县城东边的龙井山下,之前上面有一庙——龙神庙,因此又名龙井。在我幼时眼里,这眼泉水比较大,方圆一米多。泉水咕噜上涌,冒着气泡,就像颗颗珍珠。用树叶舀水喝,口感极为清凉、爽口。那是安龙 ...
  珍珠泉,在安龙县城东边的龙井山下,之前上面有一庙——龙神庙,因此又名龙井。在我幼时眼里,这眼泉水比较大,方圆一米多。泉水咕噜上涌,冒着气泡,就像颗颗珍珠。用树叶舀水喝,口感极为清凉、爽口。那是安龙县城的“母亲泉”,世世代代源源不断,除供给县城饮用之外,还汩汩流淌形成溪流,灌溉田土。此外,在珍珠泉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书院,就在兴义府试院旁边,名叫“珠泉书院”。不用溯源,就会知道这得名于珍珠泉。品味珠泉书院的名称,顿感其寓意何其诗化、深远。

  难怪,历史上的不少官员、骚人会留下关于珍珠泉的诗作。诗作流传至今的,分别是李其昌、杨彦徵、桑湛。

  李其昌,字伯敬,成都人,进士,乾隆二十九年(1824)任南笼知府。他为官以爱民为本,多施善政。不仅撰写了《南笼府志》8卷,还善诗文,写了不少咏唱府中景物的诗,其中有不少佳句,深获后人喜爱。他的五绝诗《珍珠泉》,朗朗上口,有字字玑珠的意味:“可是合浦还,迸出龙山下。不满弄珠心,清光偏四射。”其中的“合浦还”,是化用“河浦珠还”的典故。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誉满内外,人称“合浦珠”。百姓以采珠为生,一些官吏乘机盘剥珠民,不顾珠蚌生长规律,强迫珠民捕捞。珠蚌逐渐迁移邻郡,合浦越来越少。后来,清官孟尝到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弊端,禁止滥捕乱采。不到一年,珠蚌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为盛产珍珠之地。

  杨彦徵,字静斋,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工于诗文,前文曾提及他的诗《南望天榜山》。在他的诗卷《静斋诗草》中,有一首《珍珠泉》,全诗30句,现录前8句供欣赏:“寒泉山下出,泠泠甘且冽。淡永春波味,炎夏味不热。冬冷秋清爽,凛然欺霜雪。足迹半天下,未见此涓洁……”

  桑湛,字露亭,兴义府前街人,道光中贡生,善诗文,有诗稿一卷。其中也有一首《珍珠泉》:“一串牟尼出井泉,喷从石窦像珠联。源头混混探骊得,水面荧荧倩蚁穿。激起何曾殊照乘,跳来原不乱登船。渟流山下无穷碧,惠我岑南亿万年。”诗中用词不乏精到之处。如首联中的“牟尼”,指牟尼珠,即佛珠,将水珠比喻为佛珠,从而具有禅意。颔联中的“蚁穿”,用蚂蚁爬行来穿线,何等微秒、精采。颈联中的“照乘”,将水珠拟为照乘珠,即光亮能照明车辆的宝珠,何等高雅、亮丽。

  最后,欣赏黄世文的《龙泉涌珠》。

  原泉活泼漾清涟,乱迸珍珠万颗圆。

  绝胜扶荷承早露,雅宜抱瓮汲烹鲜。

  喷跳细点随飞雨,溅散清流好媚川。

  应是骊龙常不寐,颔珠常戏碧波前。

  说说这首诗的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图景、生活图景,这种图景浸透着作者丰富而又含蓄的情思,同时引起读者的思索、联想,产生出种种艺术境界。这首《龙泉涌珠》,让我看到如是意境:

  东龙井山下的原泉充满活力,荡漾着清清涟漪,圆圆的珍珠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一定胜过扶荷上承载的早露,适宜雅致地抱瓮汲享其中的鲜淳。喷跳的细点随着飞雨而去,溅散在清流之中,使川流显得更加妩媚。这些珠子,应是骊龙经久不息,从颔下吐出的珠子,戏耍于碧波之前。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安龙

再品“安龙八景”之“龙泉涌珠”

  • 编辑:肉肉浏览:2047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珍珠泉,在安龙县城东边的龙井山下,之前上面有一庙——龙神庙,因此又名龙井。在我幼时眼里,这眼泉水比较大,方圆一米多。泉水咕噜上涌,冒着气泡,就像颗颗珍珠。用树叶舀水喝,口感极为清凉、爽口。那是安龙县城的“母亲泉”,世世代代源源不断,除供给县城饮用之外,还汩汩流淌形成溪流,灌溉田土。此外,在珍珠泉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书院,就在兴义府试院旁边,名叫“珠泉书院”。不用溯源,就会知道这得名于珍珠泉。品味珠泉书院的名称,顿感其寓意何其诗化、深远。

      难怪,历史上的不少官员、骚人会留下关于珍珠泉的诗作。诗作流传至今的,分别是李其昌、杨彦徵、桑湛。

      李其昌,字伯敬,成都人,进士,乾隆二十九年(1824)任南笼知府。他为官以爱民为本,多施善政。不仅撰写了《南笼府志》8卷,还善诗文,写了不少咏唱府中景物的诗,其中有不少佳句,深获后人喜爱。他的五绝诗《珍珠泉》,朗朗上口,有字字玑珠的意味:“可是合浦还,迸出龙山下。不满弄珠心,清光偏四射。”其中的“合浦还”,是化用“河浦珠还”的典故。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誉满内外,人称“合浦珠”。百姓以采珠为生,一些官吏乘机盘剥珠民,不顾珠蚌生长规律,强迫珠民捕捞。珠蚌逐渐迁移邻郡,合浦越来越少。后来,清官孟尝到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弊端,禁止滥捕乱采。不到一年,珠蚌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为盛产珍珠之地。

      杨彦徵,字静斋,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工于诗文,前文曾提及他的诗《南望天榜山》。在他的诗卷《静斋诗草》中,有一首《珍珠泉》,全诗30句,现录前8句供欣赏:“寒泉山下出,泠泠甘且冽。淡永春波味,炎夏味不热。冬冷秋清爽,凛然欺霜雪。足迹半天下,未见此涓洁……”

      桑湛,字露亭,兴义府前街人,道光中贡生,善诗文,有诗稿一卷。其中也有一首《珍珠泉》:“一串牟尼出井泉,喷从石窦像珠联。源头混混探骊得,水面荧荧倩蚁穿。激起何曾殊照乘,跳来原不乱登船。渟流山下无穷碧,惠我岑南亿万年。”诗中用词不乏精到之处。如首联中的“牟尼”,指牟尼珠,即佛珠,将水珠比喻为佛珠,从而具有禅意。颔联中的“蚁穿”,用蚂蚁爬行来穿线,何等微秒、精采。颈联中的“照乘”,将水珠拟为照乘珠,即光亮能照明车辆的宝珠,何等高雅、亮丽。

      最后,欣赏黄世文的《龙泉涌珠》。

      原泉活泼漾清涟,乱迸珍珠万颗圆。

      绝胜扶荷承早露,雅宜抱瓮汲烹鲜。

      喷跳细点随飞雨,溅散清流好媚川。

      应是骊龙常不寐,颔珠常戏碧波前。

      说说这首诗的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图景、生活图景,这种图景浸透着作者丰富而又含蓄的情思,同时引起读者的思索、联想,产生出种种艺术境界。这首《龙泉涌珠》,让我看到如是意境:

      东龙井山下的原泉充满活力,荡漾着清清涟漪,圆圆的珍珠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一定胜过扶荷上承载的早露,适宜雅致地抱瓮汲享其中的鲜淳。喷跳的细点随着飞雨而去,溅散在清流之中,使川流显得更加妩媚。这些珠子,应是骊龙经久不息,从颔下吐出的珠子,戏耍于碧波之前。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