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想上厕所就满山跑,很不方便。现在国家政策好,给我们修了卫生厕所,还有三格化粪池,平时洗澡也方便。”说起有厕所的便利,贞丰县沙坪镇者索村村民韦万成高兴地说。
近年来,贞丰县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监督社会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与沙坪镇毗邻的鲁贡镇者央村,三格式化粪池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村民毛光留家今年新建了一个化粪池,他不仅没花一分钱,还通过自己的泥水工手艺,拿到了700元的工钱。“水泥、钢筋都是老板出,我会砌砖,就自己做工。挖化粪池150元,砌砖500元,筑板50元。”
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是惠及群众的民生实事,更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有力举措。
贞丰县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压实责任,成立贞丰县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县领导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制定出台《贞丰县2022年度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明确农村户厕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部署推动、调度研判、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确保全县农村“厕所革命”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以前是老人挖的那种土厕所,对环境污染非常大,现在政府来帮助修建化粪池,干净卫生。”在双峰街道萝卜寨村民朱天国家中,昔日的旱厕已彻底“改头换面”,改造成三格式化粪池户厕,家中环境卫生更加干净整洁。
贞丰县深入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提升改造,强化问题排查,全面摸清底数,强化首厕示范,以贞丰县双峰街道萝卜寨村县级过关“首厕”为示范,组织各乡镇(街道)进行观摩学习,通过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户厕建设模式、粪污处理技术和后续管护机制等,建立地方农村改厕标准体系,明确综合通用、设施设备、建设验收和管理维护等标准和规范,形成主推技术和改厕模式,确保建设质量和建设标准统一。
同时,为充分解决在农村改厕过程中,存在的厕所不能用不好用、农民不愿用不会用等问题,贞丰县聚焦改中分步推进问题户厕整改、分类实施新改建户厕项目、分层指导问题整改及建设标准,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强化问题户厕整改及新(改)建户厕监管,县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小组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每半月开展一次乡镇(街道)全覆盖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乡镇(街道)参照县级指挥体系,建立乡镇指挥体系,以村为单位督促指导问题户厕整改及卫生户厕新(改)建工作。各村(社区)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优势,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及网格长、联户长召开村(社区)厕所革命工作群众会,集聚群众力量,确保问题户厕排查、整改及改厕等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落实改后“三抓”,确保农村户厕高质量管护。贞丰县坚持建管并重,探索建立农村户厕长效管护机制,引导农民树立自觉爱护维护厕所的意识,抓好管护责任移交、抓好规范使用培训、抓好“回头看”不间断。建立每月调度督导机制,组建综合协调、项目实施、技术指导、督查督导4个专班,按照“月调度、月通报、月访查、年考评”机制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组建县级媒体暗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小组,不定期不定时对各村(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对发现问题户厕进行曝光,督促及时整改。
贞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玉兵表示,在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中,贞丰县整改推进一批,重点优先解决“十四五”期间需要整改提升,有化粪池裸露、与猪圈共用化粪池等问题户厕;新建推进一批,对无化粪池或直排粪污的农户,采取新建方式来解决;联建推进一批,主要针对因地理条件不能单独修建三格式化粪池的农户,采取管网收集、集中联建等方式来建设,确保从“首厕过关”做到“每厕过关”。(记者 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