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仁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仁

兴仁巴铃:100多亩无籽刺梨喜丰收 群众增收有保障

更新:2022-11-30 11:27|编辑:肉肉|浏览:1032|评论: 0 |来源: 兴仁融媒
摘要:  今年,兴仁市巴铃镇三家寨村100多亩无籽刺梨迎来丰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模式,让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图为巴铃镇三家寨村无籽刺梨种植基地  走进无籽刺梨基地,刺梨树上金 ...
  今年,兴仁市巴铃镇三家寨村100多亩无籽刺梨迎来丰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模式,让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图为巴铃镇三家寨村无籽刺梨种植基地

  走进无籽刺梨基地,刺梨树上金灿灿的果实,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村民们在刺梨林里来回穿梭采摘刺梨果,一派忙碌的秋收景象,采摘好的刺梨果等待装车外运进行销售。

  

  图为李永钦接受采访

  贵州绿荫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钦介绍说:“由于前期雨水比较好,再加上后期的管护我们也跟上了,所以今年整个的亩产量应该在1500斤左右,产值应该在5千到6千之间,我们有100多亩,应该在60万左右的鲜果产值,现在我们主要一个是做果酒,再一个是做刺梨原汁,下一步计划在生物提取这一块做进一步的开发。”


  图为工人在采收无籽刺梨

  发展刺梨种植已经10余年的贵州绿荫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巴铃镇三家寨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模式,让村民实现了“双份”收入。


  图为李其秀接受采访

  务工人员李其秀说:“我在这里做了五年了,开始是剪枝、除草,刚来的时候是3000块钱一个月,现在他给我加了500块,月收入3500元,天天都有做的,主要是做刺梨的管理,在这里离家里近,能在家里带小孩,还可以。”

  “每年基地的务工用工量大概在1500个左右,我们采刺梨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50多人。” 李永钦说。

 

  图为工人将采收的无籽刺梨装袋

  无籽刺梨作为兴仁市的一个原生物种,“兴仁无籽刺梨”已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贵州绿荫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多年发展和品牌优势,积极与学术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均得到保障。

  李永钦说:“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无籽刺梨这一块的销量是供不应求,下一步的话,主要是带动农户来种植,我们教他们怎么种、怎么管、怎么采收,然后我们负责收购、加工、销售,老百姓负责做好前端,我们负责做好后端,我们目前主要是和云南农大、西南林大这边在合作,做相关产品的开发,希望后期能够把这个产业做的更好。”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国林 杨昌金 报道)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兴仁

兴仁巴铃:100多亩无籽刺梨喜丰收 群众增收有保障

  • 编辑:肉肉浏览:1032评论: 0 兴仁融媒
  •   今年,兴仁市巴铃镇三家寨村100多亩无籽刺梨迎来丰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模式,让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图为巴铃镇三家寨村无籽刺梨种植基地

      走进无籽刺梨基地,刺梨树上金灿灿的果实,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村民们在刺梨林里来回穿梭采摘刺梨果,一派忙碌的秋收景象,采摘好的刺梨果等待装车外运进行销售。

      

      图为李永钦接受采访

      贵州绿荫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钦介绍说:“由于前期雨水比较好,再加上后期的管护我们也跟上了,所以今年整个的亩产量应该在1500斤左右,产值应该在5千到6千之间,我们有100多亩,应该在60万左右的鲜果产值,现在我们主要一个是做果酒,再一个是做刺梨原汁,下一步计划在生物提取这一块做进一步的开发。”


      图为工人在采收无籽刺梨

      发展刺梨种植已经10余年的贵州绿荫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巴铃镇三家寨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模式,让村民实现了“双份”收入。


      图为李其秀接受采访

      务工人员李其秀说:“我在这里做了五年了,开始是剪枝、除草,刚来的时候是3000块钱一个月,现在他给我加了500块,月收入3500元,天天都有做的,主要是做刺梨的管理,在这里离家里近,能在家里带小孩,还可以。”

      “每年基地的务工用工量大概在1500个左右,我们采刺梨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50多人。” 李永钦说。

     

      图为工人将采收的无籽刺梨装袋

      无籽刺梨作为兴仁市的一个原生物种,“兴仁无籽刺梨”已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贵州绿荫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多年发展和品牌优势,积极与学术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均得到保障。

      李永钦说:“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无籽刺梨这一块的销量是供不应求,下一步的话,主要是带动农户来种植,我们教他们怎么种、怎么管、怎么采收,然后我们负责收购、加工、销售,老百姓负责做好前端,我们负责做好后端,我们目前主要是和云南农大、西南林大这边在合作,做相关产品的开发,希望后期能够把这个产业做的更好。”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国林 杨昌金 报道)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