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二十大代表风采
> 二十大代表风采

冷朝刚:将幸福生活进行到底

更新:2022-10-13 09:54|编辑:山遇水|浏览:1078|评论: 0 |来源: 中国黔西南
摘要: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坝村曾经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山岩陡峭,雨水刚落地,就顺着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这里也是冷朝刚的家乡。“小时候,家里挑水的重任就属于我们男娃儿。”在冷朝刚的记忆中,天不亮,村民就拎 ...

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坝村曾经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山岩陡峭,雨水刚落地,就顺着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这里也是冷朝刚的家乡。

“小时候,家里挑水的重任就属于我们男娃儿。”在冷朝刚的记忆中,天不亮,村民就拎着桶在泉眼边排队守水,一趟得三四个小时。挑水,是青杠坝人的头等大事。

21_副本.jpg

冷朝刚

因为缺水,地里经常种不出粮食,老百姓的“稳定”收入只有背煤和制作草鞋。“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着酸菜下。”这句当地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乡亲们实实在在的苦。

对于这样的苦日子,很多人干脆认命,可冷朝刚却不这样想。

1999年,冷朝刚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又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要让青杠坝村富起来,首先就要转变老百姓的传统观念,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冷朝刚说,既然种水稻时常没有收成,那就“旱田改旱作”,发展“短平快”的经济作物。

22_副本.jpg

冷朝刚在村里的大蒜加工厂查看生产情况

“不种水稻,我们吃什么?”“要是东西卖不出去,就彻底完蛋了!”起初,很多村民有顾虑。

冷朝刚便动员村干部和党员,带头试种西瓜20亩。“那年收成非常不错,相比之下每亩增收近4000元。”

村民们也开始动心了。冷朝刚立即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10余户村民发展“西瓜+大蒜”的轮作模式。

“想不到,种这些经济作物确实有‘搞头’。”村民们转变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村里从单一的“西瓜+大蒜”,拓展为“西瓜+大蒜”“西瓜+辣椒”等轮作、套种模式。

23_副本.jpg

空闲时间,冷朝刚就会在各个车间给村民们帮忙

“产业有了起色,但是吃水依旧是村里的一大难题。”冷朝刚说,为了告别挑水的日子,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四处寻找水源。2006年,思南县水务局出资,加上村民自筹部分资金,从2公里外的水源点引来饮用水,接入每家每户。

“水通的那天,看着管子里‘哗哗’的流水,大家都很高兴。”冷朝刚说,解决了吃水问题,壮劳力从挑水中解放出来,也激活了村子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后,在冷朝刚带领下,村里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初步形成了“蛋鸡养殖、大蒜和油辣椒加工、森林山庄和劳务公司服务,绿化公司和蔬菜基地种植”的村级产业结构。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0多万元,集体资产达到52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万元。

25_副本.jpg

冷朝刚在村里的养牛场查看饲养情况

“在冷支书的带领下,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我在村里的养牛场上班,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就有3000元。”村民赵相勇说。

“这么多年,冷支书一直带领我们搞发展。现在,我们不仅喝上了自来水,跳上了广场舞,还住上了好房子。”一旁的村民王朝军说,大家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如今,走进青杠坝村,独栋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硬化的道路干净整洁,卫生所、便民超市、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我的梦想!”冷朝刚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要坚决扛起责任,为村民的幸福生活奋斗到底。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 二十大代表风采

冷朝刚:将幸福生活进行到底

  • 编辑:山遇水浏览:1078评论: 0 中国黔西南
  • 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坝村曾经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山岩陡峭,雨水刚落地,就顺着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这里也是冷朝刚的家乡。

    “小时候,家里挑水的重任就属于我们男娃儿。”在冷朝刚的记忆中,天不亮,村民就拎着桶在泉眼边排队守水,一趟得三四个小时。挑水,是青杠坝人的头等大事。

    21_副本.jpg

    冷朝刚

    因为缺水,地里经常种不出粮食,老百姓的“稳定”收入只有背煤和制作草鞋。“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着酸菜下。”这句当地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乡亲们实实在在的苦。

    对于这样的苦日子,很多人干脆认命,可冷朝刚却不这样想。

    1999年,冷朝刚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又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要让青杠坝村富起来,首先就要转变老百姓的传统观念,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冷朝刚说,既然种水稻时常没有收成,那就“旱田改旱作”,发展“短平快”的经济作物。

    22_副本.jpg

    冷朝刚在村里的大蒜加工厂查看生产情况

    “不种水稻,我们吃什么?”“要是东西卖不出去,就彻底完蛋了!”起初,很多村民有顾虑。

    冷朝刚便动员村干部和党员,带头试种西瓜20亩。“那年收成非常不错,相比之下每亩增收近4000元。”

    村民们也开始动心了。冷朝刚立即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10余户村民发展“西瓜+大蒜”的轮作模式。

    “想不到,种这些经济作物确实有‘搞头’。”村民们转变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村里从单一的“西瓜+大蒜”,拓展为“西瓜+大蒜”“西瓜+辣椒”等轮作、套种模式。

    23_副本.jpg

    空闲时间,冷朝刚就会在各个车间给村民们帮忙

    “产业有了起色,但是吃水依旧是村里的一大难题。”冷朝刚说,为了告别挑水的日子,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四处寻找水源。2006年,思南县水务局出资,加上村民自筹部分资金,从2公里外的水源点引来饮用水,接入每家每户。

    “水通的那天,看着管子里‘哗哗’的流水,大家都很高兴。”冷朝刚说,解决了吃水问题,壮劳力从挑水中解放出来,也激活了村子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后,在冷朝刚带领下,村里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初步形成了“蛋鸡养殖、大蒜和油辣椒加工、森林山庄和劳务公司服务,绿化公司和蔬菜基地种植”的村级产业结构。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0多万元,集体资产达到52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万元。

    25_副本.jpg

    冷朝刚在村里的养牛场查看饲养情况

    “在冷支书的带领下,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我在村里的养牛场上班,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就有3000元。”村民赵相勇说。

    “这么多年,冷支书一直带领我们搞发展。现在,我们不仅喝上了自来水,跳上了广场舞,还住上了好房子。”一旁的村民王朝军说,大家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如今,走进青杠坝村,独栋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硬化的道路干净整洁,卫生所、便民超市、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我的梦想!”冷朝刚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要坚决扛起责任,为村民的幸福生活奋斗到底。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