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辉煌四十年·奋进黔西南
> 辉煌四十年·奋进黔西南

情系金州 电利万民 ——黔西南州建州40年天二公司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综述

更新:2022-6-17 17:02|编辑:山遇水|浏览:6495|评论: 0 |来源: 兴义之窗
摘要:  驱车沿着马岭河峡谷进入兴义城区,驶入那坡立交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蓝白立面相间的综合大楼高高耸立,大楼周围花团锦簇、绿化成荫,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她就是享有盘江明珠之称、更被誉为西 ...
  驱车沿着马岭河峡谷进入兴义城区,驶入那坡立交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蓝白立面相间的综合大楼高高耸立,大楼周围花团锦簇、绿化成荫,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她就是享有盘江明珠之称、更被誉为西电东送发源地的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天生桥二级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天二公司)。

  从1988年建立至今,它历经了三十多年风雨,这里不仅载着一代又一代水电人的血汗与青春,也是全州水电事业发展风雨征程的缩影。90年代初,它被视为兴义市迈向新时代的窗口和门面。


  “西电东送”发源地 助力黔西南州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

  曾几何时,接近于零开发的红水河,水能虽十分丰富,却一直没能造福这片神奇的土地,令人扼腕叹息。

  翻开我国水电发展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缺电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步伐。1979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家计委上报‘关于要求加快开发南盘江、红水河水电资源向广东送电的报告’,1981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生桥河段修建一、二级水电站,天生桥二级电站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被列为红水河开发的第一个电源点。

  1982年3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61支队(后为武警水电第一总队)奉命进驻天生桥水电站建设工地,作为国家西电东送“八五”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132万千瓦的天生桥水电站建设拉开了序幕。1988年2月1日,水利电力部下文,成立水利电力部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天二公司前身),同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获批成立。

  经过建设者10余年的艰苦奋斗。1992年12月,天生桥二级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93年,500千伏天广Ⅰ线正式将天生桥二级电站的电力送往广东,南方区域西电东送“第一度电”落地。

  天生桥二级电站的投产发电,使黔西南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迈步进入新世纪以后,黔西南州继续抢抓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发展战略机遇,提出“电力兴州”的战略决策,全州水火并进,在大中型水电站的带动下,小水电开发兴起,黔西南州成为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的红水河水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业走上快车道。已建成的天生桥一级和二级,鲁布革、平班、光照、董箐、龙滩等,在南北盘江梯次分布,总库容达6.29亿立方米,总装机670多万千瓦,成为中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电力枢纽和通道。

  “天二电站的建成投产对黔西南州的发展尤其是水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带动作用。”天二公司党建人事部主任丁向军认为。

  此后,凭借得天独厚的电力优势,黔西南州以“电”作为全州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将“电”做强,将“产业”做实,全力形成“大电强网+大产业”、煤电网产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格局,助力全州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全州工业基础跨入全省先进行列,为“工业强州”战略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

  记者从天二公司财务部获悉,自1992年首台机组投产以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天二公司已累计发电1666.56亿千瓦时,累计上缴税金60多亿元,为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擦亮生态名片 留住绿水青山

  驱车驶入广西隆林县、贵州黔西南边境内,围山转、随路弯,蜿蜒前行,远远望见大坝横江而立,雄浑壮美,漫步在首部大坝区,这里碧波荡漾,空气清爽宜人。40余年来,红水河上座座电站拔地而起,景观各异,但绿色却是永恒不变的底色。

  “靠水吃水”,在给东部地区带去清洁能源的同时,也给库区带来了隐患,电站水库属不完全日调节水库,库水位长期在637m至645m之间频繁、反复消落,经过20余年的运行造成坝前左岸滩涂区边坡淘刷严重,未支护的左岸滩涂区库岸在高水位情况会造成库区坍塌,减少了有效库容水量。

  为有效治理坝前左岸滩涂区边坡淘刷的现状,防止水库有效库容进一步减少,天二公司摸索出了生态护岸治理措施,采用宾格石笼的形式进行防护,将低碳钢丝经机器编制成五绞六边形金属石笼网,在石笼内填充坚固密实、耐风化好的石料,形成透水的、柔性的、生态的防护结构,宾格石笼具有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此次坝前左岸滩涂区全长428m全采用宾格石笼进行防护,治理好以后,不仅防止了因地基下沉导致护岸倒塌开裂情况,同时恢复了生态,水体与土体间的水源得以循环,植物可以自然生长,生物可于块石间隙栖息,让动物、植物与人类和谐共生。

  如今,漫步在大坝上俯视水面,这里成为了鱼儿的栖养生息之地,形成了天然生态渔场。自从实施了全面禁止捕捞的禁令后,没有人类叨扰的鱼儿可以说“肆无忌惮”地生长着。

  此外,在持续实施生态保护同时,天二公司还及时完善电站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处理设施,严格落实政府河长制要求,定期做好库区和尾水区域漂浮物清理,保护电站的绿水青山,让捕鱼人化身为养鱼人,护一池碧水清流,让人鱼悠然同乐。

  今年植树节到来之际,天二公司组织开展“服务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电站”专项植树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在电站库区栽种下一批桂花树、樱树、蓝楹树,让山更青、水更绿、库区更美丽成为了天二人共同的愿望和期许。

  如今,电站已累计发电1666.65亿千瓦时,这一千多亿绿色清洁能源,全部输送到东部地区,相当于节省了6000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了1.6亿吨的二氧化碳。“ 西电东送”不仅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了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更是保住了黔西南的绿水青山,留住了蓝天白云,实现了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天二公司将继续把打造美丽电站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持续性工作,擦亮生态底色,为东部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同时守护好、建设好电站区域的绿水青山,为两岸生态文明持续贡献力量。

  发电背后的“民生温度”

  大雨初歇,烟雨朦胧。初夏时分的鲁贡村群山环绕,云雾缭绕,三三两两、依势而建的草木屋舍,渐次淹没在茫茫雾气之中。时下正是农忙时节,山水田间,随处可见辛勤的村民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在田间忙碌插秧的身影。村民们手把旋耕机,翻田整地、栽水秧,把一年的期望悉数“插进”田头,这是眼前鲁贡村的景象。

  几年前的鲁贡村,一穷二白,路不通,灯不亮,电压低,属于一类贫困村。

  2015年,脱贫攻坚号角正式吹响,天二公司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公司决策部署,先后派驻田景标、张剑两任驻村第一书记到鲁贡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到村的那个夜晚,田景标辗转反侧睡不着。深夜,坐在宿舍床前,烟,一根接着又一根 ,这样的村子,脱贫致富谈何容易?

  第二天,来不及多想,他便迅速开始了走村串户的调查工作,和村干部、群众深入交谈,得知村里无路灯,夜间出行非常不便这一情况后,他便向单位申请资金购买路灯,当21盏路灯点亮的那一晚,整个山沟像炸开了花,男女老少的欢笑声久久回荡在山间,从此,每天夜里,太阳能路灯一夜不熄地照亮了鲁贡村凸凹不平的小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只要路通了,老百姓脱贫就有希望。为此,田景标多次到义龙试验区交通局了解鲁贡村进村公路修建事宜,及时与施工方负责人进行沟通,使得这项工程得以及时动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鲁贡村长4.2公里、宽4.5米的进村“致富路”被打通了,为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驻村第一书记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多次与当地政府、供电局协调群众用水、用电问题。3年多时间,解决了鲁贡村群众水、电、路问题。灯亮了,电压也高了,村民用上了电饭锅煮饭、老人也换上了智能手机。

  持之以恒,总有回报。天二公司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找准帮扶切入点,投入116.9万元用于机耕道、连接东峰林大道道路修建、进村公路行道树栽种、龙王井治理、排洪沟渠整治及勘测设计、广播通信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全村实现脱贫奠定基础;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投入资金37.5万元帮助鲁贡村培育了第一个实体产业,养鸡场公开承包后,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一笔固定收益;2020年,在张剑任第一书记期间,争取资金11.84万元帮助鲁贡村开展散户养牛项目和蔬菜种植项目,鼓励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有“钱景”的产业振兴之路;为了让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多年来,公司持续开展“南网哥哥”志愿者爱心助学活动,连续多年组织公司大学生员工到村里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激发贫困学生学习动力。

  工作经过不知难,得之点滴却艰辛。经过六年定点帮扶的不懈努力,2019年4月,鲁贡村通过“减贫摘帽”第三方验收组现场检查验收,顺利实现减贫摘帽出列。2020年初自疫情发生以来,驻村工作队放弃春节假期,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帮助鲁贡村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工作两不误。

  如今,走在鲁贡村的田埂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房屋鳞次栉比,水泥路四通八达,密集的路灯可以点亮小半个村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话话家常。

  回顾过往,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坚定铿锵。40年改革开放,40年沐雨栉风。天二公司在金州大地一路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为东部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让当地百姓感受了企业的“民生情怀”。未来,天电人将继续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精神,在南盘江畔再续水电梦,为西电东送再写新篇章,为“双碳”目标贡献新力量。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 辉煌四十年·奋进黔西南

情系金州 电利万民 ——黔西南州建州40年天二公司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综述

  • 编辑:山遇水浏览:6495评论: 0 兴义之窗
  •   驱车沿着马岭河峡谷进入兴义城区,驶入那坡立交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蓝白立面相间的综合大楼高高耸立,大楼周围花团锦簇、绿化成荫,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她就是享有盘江明珠之称、更被誉为西电东送发源地的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天生桥二级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天二公司)。

      从1988年建立至今,它历经了三十多年风雨,这里不仅载着一代又一代水电人的血汗与青春,也是全州水电事业发展风雨征程的缩影。90年代初,它被视为兴义市迈向新时代的窗口和门面。


      “西电东送”发源地 助力黔西南州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

      曾几何时,接近于零开发的红水河,水能虽十分丰富,却一直没能造福这片神奇的土地,令人扼腕叹息。

      翻开我国水电发展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缺电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步伐。1979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家计委上报‘关于要求加快开发南盘江、红水河水电资源向广东送电的报告’,1981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生桥河段修建一、二级水电站,天生桥二级电站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被列为红水河开发的第一个电源点。

      1982年3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61支队(后为武警水电第一总队)奉命进驻天生桥水电站建设工地,作为国家西电东送“八五”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132万千瓦的天生桥水电站建设拉开了序幕。1988年2月1日,水利电力部下文,成立水利电力部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天二公司前身),同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获批成立。

      经过建设者10余年的艰苦奋斗。1992年12月,天生桥二级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93年,500千伏天广Ⅰ线正式将天生桥二级电站的电力送往广东,南方区域西电东送“第一度电”落地。

      天生桥二级电站的投产发电,使黔西南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迈步进入新世纪以后,黔西南州继续抢抓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发展战略机遇,提出“电力兴州”的战略决策,全州水火并进,在大中型水电站的带动下,小水电开发兴起,黔西南州成为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的红水河水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业走上快车道。已建成的天生桥一级和二级,鲁布革、平班、光照、董箐、龙滩等,在南北盘江梯次分布,总库容达6.29亿立方米,总装机670多万千瓦,成为中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电力枢纽和通道。

      “天二电站的建成投产对黔西南州的发展尤其是水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带动作用。”天二公司党建人事部主任丁向军认为。

      此后,凭借得天独厚的电力优势,黔西南州以“电”作为全州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将“电”做强,将“产业”做实,全力形成“大电强网+大产业”、煤电网产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格局,助力全州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全州工业基础跨入全省先进行列,为“工业强州”战略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

      记者从天二公司财务部获悉,自1992年首台机组投产以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天二公司已累计发电1666.56亿千瓦时,累计上缴税金60多亿元,为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擦亮生态名片 留住绿水青山

      驱车驶入广西隆林县、贵州黔西南边境内,围山转、随路弯,蜿蜒前行,远远望见大坝横江而立,雄浑壮美,漫步在首部大坝区,这里碧波荡漾,空气清爽宜人。40余年来,红水河上座座电站拔地而起,景观各异,但绿色却是永恒不变的底色。

      “靠水吃水”,在给东部地区带去清洁能源的同时,也给库区带来了隐患,电站水库属不完全日调节水库,库水位长期在637m至645m之间频繁、反复消落,经过20余年的运行造成坝前左岸滩涂区边坡淘刷严重,未支护的左岸滩涂区库岸在高水位情况会造成库区坍塌,减少了有效库容水量。

      为有效治理坝前左岸滩涂区边坡淘刷的现状,防止水库有效库容进一步减少,天二公司摸索出了生态护岸治理措施,采用宾格石笼的形式进行防护,将低碳钢丝经机器编制成五绞六边形金属石笼网,在石笼内填充坚固密实、耐风化好的石料,形成透水的、柔性的、生态的防护结构,宾格石笼具有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此次坝前左岸滩涂区全长428m全采用宾格石笼进行防护,治理好以后,不仅防止了因地基下沉导致护岸倒塌开裂情况,同时恢复了生态,水体与土体间的水源得以循环,植物可以自然生长,生物可于块石间隙栖息,让动物、植物与人类和谐共生。

      如今,漫步在大坝上俯视水面,这里成为了鱼儿的栖养生息之地,形成了天然生态渔场。自从实施了全面禁止捕捞的禁令后,没有人类叨扰的鱼儿可以说“肆无忌惮”地生长着。

      此外,在持续实施生态保护同时,天二公司还及时完善电站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处理设施,严格落实政府河长制要求,定期做好库区和尾水区域漂浮物清理,保护电站的绿水青山,让捕鱼人化身为养鱼人,护一池碧水清流,让人鱼悠然同乐。

      今年植树节到来之际,天二公司组织开展“服务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电站”专项植树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在电站库区栽种下一批桂花树、樱树、蓝楹树,让山更青、水更绿、库区更美丽成为了天二人共同的愿望和期许。

      如今,电站已累计发电1666.65亿千瓦时,这一千多亿绿色清洁能源,全部输送到东部地区,相当于节省了6000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了1.6亿吨的二氧化碳。“ 西电东送”不仅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了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更是保住了黔西南的绿水青山,留住了蓝天白云,实现了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天二公司将继续把打造美丽电站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持续性工作,擦亮生态底色,为东部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同时守护好、建设好电站区域的绿水青山,为两岸生态文明持续贡献力量。

      发电背后的“民生温度”

      大雨初歇,烟雨朦胧。初夏时分的鲁贡村群山环绕,云雾缭绕,三三两两、依势而建的草木屋舍,渐次淹没在茫茫雾气之中。时下正是农忙时节,山水田间,随处可见辛勤的村民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在田间忙碌插秧的身影。村民们手把旋耕机,翻田整地、栽水秧,把一年的期望悉数“插进”田头,这是眼前鲁贡村的景象。

      几年前的鲁贡村,一穷二白,路不通,灯不亮,电压低,属于一类贫困村。

      2015年,脱贫攻坚号角正式吹响,天二公司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公司决策部署,先后派驻田景标、张剑两任驻村第一书记到鲁贡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到村的那个夜晚,田景标辗转反侧睡不着。深夜,坐在宿舍床前,烟,一根接着又一根 ,这样的村子,脱贫致富谈何容易?

      第二天,来不及多想,他便迅速开始了走村串户的调查工作,和村干部、群众深入交谈,得知村里无路灯,夜间出行非常不便这一情况后,他便向单位申请资金购买路灯,当21盏路灯点亮的那一晚,整个山沟像炸开了花,男女老少的欢笑声久久回荡在山间,从此,每天夜里,太阳能路灯一夜不熄地照亮了鲁贡村凸凹不平的小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只要路通了,老百姓脱贫就有希望。为此,田景标多次到义龙试验区交通局了解鲁贡村进村公路修建事宜,及时与施工方负责人进行沟通,使得这项工程得以及时动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鲁贡村长4.2公里、宽4.5米的进村“致富路”被打通了,为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驻村第一书记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多次与当地政府、供电局协调群众用水、用电问题。3年多时间,解决了鲁贡村群众水、电、路问题。灯亮了,电压也高了,村民用上了电饭锅煮饭、老人也换上了智能手机。

      持之以恒,总有回报。天二公司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找准帮扶切入点,投入116.9万元用于机耕道、连接东峰林大道道路修建、进村公路行道树栽种、龙王井治理、排洪沟渠整治及勘测设计、广播通信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全村实现脱贫奠定基础;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投入资金37.5万元帮助鲁贡村培育了第一个实体产业,养鸡场公开承包后,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一笔固定收益;2020年,在张剑任第一书记期间,争取资金11.84万元帮助鲁贡村开展散户养牛项目和蔬菜种植项目,鼓励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有“钱景”的产业振兴之路;为了让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多年来,公司持续开展“南网哥哥”志愿者爱心助学活动,连续多年组织公司大学生员工到村里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激发贫困学生学习动力。

      工作经过不知难,得之点滴却艰辛。经过六年定点帮扶的不懈努力,2019年4月,鲁贡村通过“减贫摘帽”第三方验收组现场检查验收,顺利实现减贫摘帽出列。2020年初自疫情发生以来,驻村工作队放弃春节假期,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帮助鲁贡村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工作两不误。

      如今,走在鲁贡村的田埂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房屋鳞次栉比,水泥路四通八达,密集的路灯可以点亮小半个村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话话家常。

      回顾过往,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坚定铿锵。40年改革开放,40年沐雨栉风。天二公司在金州大地一路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为东部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让当地百姓感受了企业的“民生情怀”。未来,天电人将继续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精神,在南盘江畔再续水电梦,为西电东送再写新篇章,为“双碳”目标贡献新力量。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