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奋进黔西南】逐“绿”前行,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黔西南州生态环境保护综述

更新:2022-6-16 19:17|编辑:272794389|浏览:505|评论: 0 |来源: 多彩贵州网
摘要:  六月的万峰湖,碧波荡漾,鱼肥水美,远处的群山云雾缭绕、果树成片,岸上碧绿的田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田园山水风景画……如今的黔西南大地放眼望去,天更湛蓝、水更清澈、山更翠绿、空气更加清新,人与 ...

  六月的万峰湖,碧波荡漾,鱼肥水美,远处的群山云雾缭绕、果树成片,岸上碧绿的田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田园山水风景画……如今的黔西南大地放眼望去,天更湛蓝、水更清澈、山更翠绿、空气更加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清岸绿的万峰湖 张霆 摄】

  近年来,黔西南州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动摇,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不动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质量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工作整体有序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平稳可控。环境之变,带来产业之变、生活之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正成为黔西南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端午假期第一天,兴义市民张霖都会自己驾船到万峰湖核心区域,寻找钓位。他是一位资深的钓鱼发烧友,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与湖相伴已经20多年了。”

  20多年来,张霖见证了万峰湖的变化。“万峰湖形成之初,自然环境优越,鱼肥水美,是当之无愧的‘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张霖说,随着不断开发,网箱管理棚、钓鱼棚、水上餐厅、船舶等,油污、生活污水等直接排放湖中……“很多钓友都说万峰湖废了。”

  【万峰垂钓乐园 张霆 摄】

  2017年,一场万峰湖治理综合战役打响。清网、清源、清岸、清违强力推进,干支同治、水岸并举。

  “经过几年努力,万峰湖水清、岸绿、景美、鱼鲜,又重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现在我每到节假日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到万峰湖,随着年龄的增加,钓鱼倒是其次,就是想在这美丽山水中寻味一份宁静跟自在。”张霖说道。

  万峰湖的整治,是黔西南真抓实干,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2021年,黔西南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全州城市建成区施工工地全面落实“六个100%”,道路环卫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左右。“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建设顺利推进。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6.25%。落实小水电清理整治,142座小水电存在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持续抓好“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管,124个历史遗留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329个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完成粪污治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实现全覆盖,全州通航水域运输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接收设施实现全覆盖,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实现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进一步得到管控,居住条件持续改善。有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任务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正常运转率保持在90%以上。全年申报入国家环保项目库项目23个、申报入省级环保项目库项目42个,共获上级专项资金支持12832.88万元。

  【迷人的万峰湖 邢贵龙 摄】

  截至去年底,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5%,中心城市兴义市的酸雨发生率为0;主要河流61个水质监测点位,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优良率保持100%,22个重要湖库监测点位,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优良率保持100%,1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省委、省政府对黔西南州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评价为优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二;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考核排名全省二类地区第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终期考核优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二;省生态环境厅对各市(州)环保工作综合考核排全省第一。

  环保督察执法有力震慑。2021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涉及黔西南州3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长期坚持。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黔西南州共3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5个,正在持续推进3个。2021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黔西南州20个方面8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61个,其余正按时有序推进。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期间,共移交黔西南州群众环境信访件330件,已全部办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全州未出现典型案例、未出现颠覆性问题,督察移交黔西南州信访件74件已办结39件、阶段性办结35件,责令整改31家,立案查处12家,罚款金额180.8万元,系统开展“明查、暗查、夜查和查厂内、查厂外、访群众”的“三三制”从严排查整治工作,全年共派出环境执法人员3200多人(次),检查企业2160余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8起,处罚1576万元,其中,按日计罚1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1起,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起。

  绿色转型发展增添动力。坚持以绿色转型为驱动,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3%左右。加强重点项目环评评估、审批服务,提前介入,提高审批效率,积极保障“四化”重大项目。2021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91个,登记表备案668个,环保竣工验收备案334个。承诺制审批项目21个,绿色通道审批75个,豁免管理项目300余个,审查规划环评6个。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获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落实碳排放碳达峰政策和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保险、绿色金融等政策,努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

  【生态良好的万峰湖 吴明 摄】

  生态环境安全平稳可控。黔西南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打好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攻坚战,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总体平稳可控,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零发生”纪录已保持16年。坚持源头治理与积案化解,制定并发布《黔西南州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修订)》《关于积极鼓励公众及非政府组织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公告》,与州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12369、12345环境投诉热线工作联动机制,对环境信访投诉及时处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2021年全州共按时办理环境信访举报投诉251件,化解环保网络舆情14件。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排查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尾矿库、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涉危废、重金属、放射源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159条,全年未发生生态环境事件。修订《黔西南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成213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全年组织、指导开展了5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与周边市州签订《南盘江黄泥河流城、红水河流域上下游及左右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建立长效协作机制。紧盯“一废三水”(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城镇污水、饮用水源),加强疫情防控,制定生态环境系统疫情防控“十个到位”措施,加密对辖区内医疗废物产生及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对医废收集、运输、储存、处置等实行全过程、全覆盖监控监管。组织对医疗机构、医废处置单位、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关键单位疫情防控特征指标进行监测。对全州10所定点医院医疗废水余氯每周进行1次以上监测,同时对各县城污水处理厂、隔离观察点等进行监管监测,定期对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和排查,均未发现因疫情造成污染的情况。

  今年以来,黔西南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奋斗目标,在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质量、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切实把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领会把握好,用足用好政策机遇,以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把抓好文件贯彻落实和推进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突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系统性治理专项攻坚和从严排查整治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推进绿色发展、深化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大重点领域,完成好环境质量改善,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强化生态创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任务,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是黔西南州成立4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黔西南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绿”前行,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黔西南,希望无限、活力无限、生机无限!

  作者:黄崇星 编辑:罗玉时 终审:金凤 审签:朱江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省内资讯

【奋进黔西南】逐“绿”前行,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黔西南州生态环境保护综述

  • 编辑:272794389浏览:505评论: 0 多彩贵州网
  •   六月的万峰湖,碧波荡漾,鱼肥水美,远处的群山云雾缭绕、果树成片,岸上碧绿的田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田园山水风景画……如今的黔西南大地放眼望去,天更湛蓝、水更清澈、山更翠绿、空气更加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清岸绿的万峰湖 张霆 摄】

      近年来,黔西南州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动摇,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不动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质量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工作整体有序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平稳可控。环境之变,带来产业之变、生活之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正成为黔西南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端午假期第一天,兴义市民张霖都会自己驾船到万峰湖核心区域,寻找钓位。他是一位资深的钓鱼发烧友,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与湖相伴已经20多年了。”

      20多年来,张霖见证了万峰湖的变化。“万峰湖形成之初,自然环境优越,鱼肥水美,是当之无愧的‘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张霖说,随着不断开发,网箱管理棚、钓鱼棚、水上餐厅、船舶等,油污、生活污水等直接排放湖中……“很多钓友都说万峰湖废了。”

      【万峰垂钓乐园 张霆 摄】

      2017年,一场万峰湖治理综合战役打响。清网、清源、清岸、清违强力推进,干支同治、水岸并举。

      “经过几年努力,万峰湖水清、岸绿、景美、鱼鲜,又重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现在我每到节假日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到万峰湖,随着年龄的增加,钓鱼倒是其次,就是想在这美丽山水中寻味一份宁静跟自在。”张霖说道。

      万峰湖的整治,是黔西南真抓实干,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2021年,黔西南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全州城市建成区施工工地全面落实“六个100%”,道路环卫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左右。“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建设顺利推进。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6.25%。落实小水电清理整治,142座小水电存在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持续抓好“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管,124个历史遗留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329个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完成粪污治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实现全覆盖,全州通航水域运输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接收设施实现全覆盖,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实现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进一步得到管控,居住条件持续改善。有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任务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正常运转率保持在90%以上。全年申报入国家环保项目库项目23个、申报入省级环保项目库项目42个,共获上级专项资金支持12832.88万元。

      【迷人的万峰湖 邢贵龙 摄】

      截至去年底,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5%,中心城市兴义市的酸雨发生率为0;主要河流61个水质监测点位,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优良率保持100%,22个重要湖库监测点位,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优良率保持100%,1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省委、省政府对黔西南州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评价为优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二;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考核排名全省二类地区第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终期考核优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二;省生态环境厅对各市(州)环保工作综合考核排全省第一。

      环保督察执法有力震慑。2021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涉及黔西南州3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长期坚持。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黔西南州共3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5个,正在持续推进3个。2021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黔西南州20个方面8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61个,其余正按时有序推进。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期间,共移交黔西南州群众环境信访件330件,已全部办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全州未出现典型案例、未出现颠覆性问题,督察移交黔西南州信访件74件已办结39件、阶段性办结35件,责令整改31家,立案查处12家,罚款金额180.8万元,系统开展“明查、暗查、夜查和查厂内、查厂外、访群众”的“三三制”从严排查整治工作,全年共派出环境执法人员3200多人(次),检查企业2160余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8起,处罚1576万元,其中,按日计罚1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1起,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起。

      绿色转型发展增添动力。坚持以绿色转型为驱动,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3%左右。加强重点项目环评评估、审批服务,提前介入,提高审批效率,积极保障“四化”重大项目。2021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91个,登记表备案668个,环保竣工验收备案334个。承诺制审批项目21个,绿色通道审批75个,豁免管理项目300余个,审查规划环评6个。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获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落实碳排放碳达峰政策和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保险、绿色金融等政策,努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

      【生态良好的万峰湖 吴明 摄】

      生态环境安全平稳可控。黔西南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打好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攻坚战,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总体平稳可控,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零发生”纪录已保持16年。坚持源头治理与积案化解,制定并发布《黔西南州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修订)》《关于积极鼓励公众及非政府组织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公告》,与州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12369、12345环境投诉热线工作联动机制,对环境信访投诉及时处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2021年全州共按时办理环境信访举报投诉251件,化解环保网络舆情14件。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排查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尾矿库、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涉危废、重金属、放射源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159条,全年未发生生态环境事件。修订《黔西南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成213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全年组织、指导开展了5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与周边市州签订《南盘江黄泥河流城、红水河流域上下游及左右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建立长效协作机制。紧盯“一废三水”(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城镇污水、饮用水源),加强疫情防控,制定生态环境系统疫情防控“十个到位”措施,加密对辖区内医疗废物产生及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对医废收集、运输、储存、处置等实行全过程、全覆盖监控监管。组织对医疗机构、医废处置单位、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关键单位疫情防控特征指标进行监测。对全州10所定点医院医疗废水余氯每周进行1次以上监测,同时对各县城污水处理厂、隔离观察点等进行监管监测,定期对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和排查,均未发现因疫情造成污染的情况。

      今年以来,黔西南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奋斗目标,在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质量、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切实把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领会把握好,用足用好政策机遇,以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把抓好文件贯彻落实和推进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突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系统性治理专项攻坚和从严排查整治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推进绿色发展、深化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大重点领域,完成好环境质量改善,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强化生态创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任务,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是黔西南州成立4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黔西南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绿”前行,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黔西南,希望无限、活力无限、生机无限!

      作者:黄崇星 编辑:罗玉时 终审:金凤 审签:朱江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