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义龙新区结合国发〔2022〕2号文件“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通过科学谋划、挂图作战、狠抓落实,以“四图”擘画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一、绘制“督察整改图”,作“绿色贡献”。充分用好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宝剑”,着力解决生态环境“老大难”“硬骨头”历史遗留问题,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案例,重点聚焦群众投诉、群众关心、群众利益等问题,制定措施准、操作强、整改效果好、群众满意高的整改方案,确保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整改,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力抓好督察组交办信访件及反馈问题整改。截止目前,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新区19件信访,办结12件,办结率63%,7件按时序推进整改,查处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企业5家,罚款100.1万元。反馈“黔西南州义龙新区5个‘两高’项目未经节能审查擅自开工建设”问题已整改完成,让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断改善群众身边生态环境。
二、细化“隐患排查图”,增“绿色福祉”。制定《义龙新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推行“三三制”(明查、暗查、夜查;查厂外、查厂内、访群众)现场检查工作法,实施“分块管理、网格划分、责任到人”州、新区、镇(街道)三级网格化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上下级网格信息畅通机制,做到环境监管网格之间无缝对接、不留死角,扫除执法检查盲点、精准发现问题。定期研判区域环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共商解决措施,建立排查台账、问题清单,发现问题及时化解,做到将问题矛盾扼杀在萌芽阶段,有效提高环境监管效能。截止目前,全区一级网格长1名,二级网格长1名,三级网格长5名,网格员20名,出动排查150人次,发现突出环境问题30个,已整改22个,正推进整改8个,整改完成率73.33%。
三、布局“打非治违图”,守“绿色生态”。结合实际,制定《义龙新区生态环境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领域“打非治违”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治理生态环境行业领域非法违法行为,加大行业监管,不断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坚决遏制生态环境领域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大对企业废气、废水处理设施、违规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涉重金属企业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截止目前,组成5个排查工作专班,出动“打非治违”排查人数80人次,发现环境违法企业2家,正立案调查,完成13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备案,不断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年”。
四、优化“环境治理图”,提“绿色容量”。实施“环境治理”工程,突出在“清废”“蓝天”“净水”上攻坚,利用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指导产废单位规范填报产废、转运、处置等内容,达到精准掌握企业固体废物信息,有效杜绝企业私自处置固体废物,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区冶炼行业企业降污降碳整改,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全面织牢环境监测防护网,加大对重点排污单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州控地表水断面及马岭河专项监测断面监测。截止目前,对辖区内产废、处置单位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6家次,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州控地表水断面及马岭河专项监测断面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标准,生态环境容量不断提升。